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是父母给予其生命体,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是人民把他培养成才。因而人们爱父母、爱祖国、爱人民。但是为什么要爱祖国?怎样才算是爱祖国?如何爱祖国?这是每一个青少年朋友都应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进入社会,接触社会各个方面,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通过社交活动,建立真诚的友谊,结交各方朋友,并达到了解人生、通晓社会事理、丰富人生阅历的目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或是在社会,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如何与人交往、沟通的问题。怎样和同学、朋友、家长、老师、邻居以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相处,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节、善解人意的人,这正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进入社会,接触社会各个方面,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通过社交活动,建立真诚的友谊,结交各方朋友,并达到了解人生、通晓社会事理、丰富人生阅历的目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或是在社会,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如何与人交往、沟通的问题。怎样和同学、朋友、家长、老师、邻居以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相处,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节、善解人意的入,这正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明天。然而为什么少数青少年没能健康成长,十四五岁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实践告诉我们,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尊重他人”是青少年必备的品行。“尊重他人”教育对青少年品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尊重他人”体现为尊重父母、尊重同学及尊重其他与自己交往的人。青少年“尊重他人”的途径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克服嫉妒心理和培养宽容意识。  相似文献   

6.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政府应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传统道德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应确立明确的责任教育目标,在学科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青少年投身社会实践,在承担具体责任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在子女的学习过程中,在与人交往中,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孳备苎缺詈相应磊经验嘉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人的社会化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的个性社会化趋向力、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对个体的同化力、社会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学校教育研究和掌握人的社会化的动力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开展青少年社会化的教育,要重视其交往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的训练;要重视青少年的道德人格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要进行青少年的公益心与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越来越凸显。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其诱因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及网瘾导致的侵财类案件四个方面,除了青少年自身要自律,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学生80%以上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小皇帝,小太阳的位置,相对地缺少与人平等交往的机会;独子的现象也使他们难以获得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进入学校后,在应试指挥棒的驱驶下,书本知识的学习几乎主宰了他们的全部活动,致使他们很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等不良习惯,也不善于与人交往。然而,开放性、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需要的却是具有较强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现代化的人才。在中学教育中,依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地提高中学生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育要摒弃那种把交往视为不务正业的陈腐观念,把强化交往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掌握交往艺术做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社区青少年是易于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该群体的社会交往网络较为狭窄,局限于非正式群体,但其社会支持网络中真正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却是其交往甚少的正式群体。因此,应当促进社区青少年社会交往网络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协调发展,提高和加强正式群体在社区青少年交往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社区青少年社会交往现状的改善和自身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青少年的“不合群”现象日渐突出。具体表现为:部分青少年喜欢离群索居,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自卑、自私、烦躁、失落等不良性格甚至病态心理,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合群倾向是人际交往的内驱力,是人  相似文献   

13.
脑筋急转弯     
①机场安检口,一青年男子携一手枪,又没持枪证,警察将其抓获但又把他放掉,为什么?②小王是个警察,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玩,但孩子仍特别喜欢爸爸,为什么?③开枪打什么人永远都不会犯法?④某人来公安局报,发现公安局一男一女两个警察每天晚上进入一民居,第二天一早出来,公安局的人听了置之不理,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毛庆峰 《工会论坛》2010,16(2):24-25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热衷化和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和政治观念淡化。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文化的正面教育引导;加强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提倡和培植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积极配套防范措施,加强互联网的规制建设;深入探讨网络、青年、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5.
教师人格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个性修养,树立崇高的威信,塑造良好的教师角色,在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生理的成长。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是青少年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7.
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由对峙趋于松动,海峡两岸人民交往日益频繁,台湾当局为确保所谓“安全”,于1989所10月10日公布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关系条例》)。该条例出台后,引起了海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台湾当局为什么制定《关系条例》?其背景如何?它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将起何种作用?对孕育中的“中华经济圈”影响如何?都亟待我们研讨。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生活世界存在着密切联系,然而,现实的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着疏远生活世界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理念上,重科学,轻人学;在内容上,重理想性,轻现实性;在方法上,重教导性,轻交往性。为此,需要构建具有基于过一种好生活、重视个体人生境遇和强调主体间的交往性的特点的青少年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通过构建生命叙事德育模式,引领和助力青少年追求可能生活和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来促进其实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人格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个性修养,树立崇高的威信,塑造良好的教师角色,在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为什么我不能领取社保补贴?为什么我的事没人管?为什么要为难下岗工人?"一连串的问号和怒斥当年响彻业务大厅,也一直回响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就业服务中心人社干部的心里。当时嘈杂的现场,是一位女同志挺身"灭火",赢得大家点赞,她,就是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胤岑,她说:"作为人社干部,我们在服务大厅或者经办窗口经常会遇到着急上火的老百姓,我们必须耐心、细心地说理解释,给他们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