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2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在渡江战役期间,照旧行使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渡江战役总前委仍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5人组成,邓小平为书记,刘伯承、陈毅为常委。”这就为渡江战役胜利作了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刘伯承用兵打仗讲究谋略。人们尊称他为“谋帅”。1942年12月,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赋诗《祝刘伯承将军50寿辰》,其中有“论兵新孙吴”一句.称道他是当代的孙武、吴起。这句诗也是党内、军内对刘伯承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南山 《党史博览》2000,(8):22-23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阵容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政治局委员除上述11个常委外,还有董必 武、陈毅、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名义上是政治局常委,实际上已靠边站,没有中央决策的发言权了。朱德、董必武、罗荣桓、刘伯承等年高体弱,基本上是“赋闲”在家。 彭德怀、贺龙已经被“打倒”。 林彪、陈伯达、康生是一个鼻孔出气。 那么,中央决策层内能够制约林彪、江青一伙,并与其倒行逆施相抗衡的,除毛泽东外,只有周恩来和陶铸。此外,还有围绕在周恩来左右的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和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三老四帅。 1967年1月4日,陶铸也被打倒了。  相似文献   

4.
1947年12月上旬,陈毅赴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参加中央十二月会议。1948年1月7日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与他多次促膝深谈,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前景作了切合实际的估计。此后,陈毅到中原,一路传达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随后在中原、淮海战场上,他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一起.运筹帷幄,指挥了中原、淮海、渡江等战役,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5.
鞠开 《世纪桥》2012,(6):18-19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总结的一个缩影。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一功呢?这里仅从提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5日至28日,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陆续到达南京。26日,宋任穷率金陵支队部分同志进人南京,协助刘伯承开始了对南京的接管与改造工作。同年10月,宋任穷离开南京,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  相似文献   

7.
1948年底,淮海战役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作为指挥淮海战役的五人总前委之一的陈毅,已被党中央内定为未来的上海市长。陈毅应召来到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同时被召的还有刘伯承。这次,中央不仅研究了渡江作战问题,而且十分关注渡江后如何夺取和接管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刘伯承和陈毅分别是这两座大城市未来的市长。毛泽东对陈毅说,中央的意思要你担任未来的上海市长,想听听你本人的意见。陈毅沉思良久,没有马上表示接受。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一次会议上,陈毅向中央提议:“可不可以让刘邓二野进驻华东和上海,我们三野走远一点,到大西南去呢?”刘、邓当然不会接受。刘伯承司令员说,这事他和邓小平政委交换过意见,他们对西南更熟悉,而三野来自华东,留驻华东更为有利。在解放战争中,二野和三野两支大军像左右臂一样密切协同作战,歼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陈毅对刘、邓是又亲密又敬重。在进驻华东一事上,陈毅是礼让而没有让掉。  相似文献   

8.
和璐 《党史文苑》2010,(12):20-23,31
1923年.已经成为川中名将的刘伯承,毅然退出军阀部队,重新寻找革命道路。他的一个共产党朋友诚恳地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竟然拒绝了.说:“不能一见旗帜就拜倒!”为什么刘伯承先是不愿意,后来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伯承是怎样完成其人生最重要转折的?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10.
夏明星 《党史博览》2021,(12):22-26
1942年12月中旬,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年届五旬,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欣然赋诗《况刘伯承将军五十寿辰》,由衷赞佩:"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在陈毅心目中,刘伯承谈兵论战,足可比肩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吴起.的确,刘伯承深谙孙武兵学巨著《孙子》 (又名《孙子兵法》),还曾经立论评价:"在中国,兵家大凡论兵,没有不祖述《孙子》的." 所谓祖述,意为尊崇和效法前人的学说或行为.作为红色兵家代表人物,刘伯承同样祖述《孙子》,尊崇和效法孙武的用兵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正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4.35万人,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为常委,粟裕、谭震林为委员。但是,从淮海战役的策划到实施,粟裕多次提出重要建议,对于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战役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61年7月,李立三把夫人李莎及二女儿雅兰送上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后,即带着大女儿李英娜到了北戴河西山中直疗养区,中央分派给他固定使用的别墅。它与之相邻的刘伯承、陈毅、  相似文献   

13.
尹家民 《湘潮》2014,(2):37-41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十大元帅人人都有着非凡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入党经历也充满着传奇。  相似文献   

14.
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三战全胜1948年4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入河南中西部。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赓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15.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2,(12):31-33
苦口婆心,陈毅劝说项英东移苏南1940年1月,陈毅接项英急电:即速来皖南军部参加东南局和军分会联席会议。陈毅赶到军部的当天晚上,项英早在自己的宿舍里给他放好了一张行军床(陈毅每次去军部,都睡项英宿舍里)。陈毅将洗漱用具向床上一放,急问:“发生了什么事了?”项英连忙回答:“华北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下手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策划了袭击八路军的‘陇东事件’;山西省主席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以6个军的兵力进攻晋西,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000多人;国民党第79军朱怀冰等部进攻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博览之窗     
刘伯承情系战友1949年12月31日,二野司令部进驻重庆后不久,为了探询朱德等几位老同志的家庭情况,刘伯承亲笔给二野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章安翔写了一纸短笺,要他处理此事:凡关于各区来的电报,必须重视,要回电,不要拖沓给以不理的态度。前次我托你查问给粟裕为其母到南京之复电即此意。现陈毅、尚昆均有来电,必须回。而荣臻家庭情况,也须通知(要程子健),望你专为我们作检查之事。即此,勿忘。再总司令家在仪陇,总司令也托我探询这是要川北区党委办的。刘伯承便笺中提到的“给粟裕为其母到南京之复电”事,其原委是:二野五兵团进军贵州靠南边的一路…  相似文献   

17.
以建宁为中心的闽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曾多次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重大战斗也发生在这里,开国十大元帅有八位(即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刘伯承、罗荣桓、陈毅)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谱写了光辉壮丽的史诗。  相似文献   

18.
<正>南昌起义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有的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开国将帅。从南昌起义队伍中就走出了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7位共和国元帅。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名1958年9月5日,陈毅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时,应纪念馆工作人员邀请所亲笔题写的馆名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在北京与世长辞。10月21日,尚未从怀念战友悲痛中摆脱出来的邓小平满怀深情地撰写了《悼伯承》一文,在回忆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时写道:“伯承在1924年就接触了共产党人,但他没有马上参加共产党组织,而是经过两年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政治选择,一旦看准了,选定了,他就为实现自己的信仰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刘伯承生前在谈到自己入党经历时也曾说:“道路既已择定,当百折不回。”那么,刘伯承是怎样通过理性的选择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呢?  相似文献   

20.
突然接到的紧急任务 1955年9月23日.接近中午时分,《解放军画报》社总编辑王冰对我说:“你快去做准备,下午坐火车去青岛.给在那里疗养的刘伯承和林彪元帅拍标准像。”拍标准像?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又说:“你出发前先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有事向你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