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4.
正一抗战爆发以来,陈嘉庚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形势,他所领导的《南洋商报》每天都刊登关于国内战况的消息。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组织筹赈会派代表回国慰问抗日军民,考察战场情况,同时也将祖国的抗战形势报告给南洋侨胞以鼓舞他们的抗日热情。为了尽快组织起一个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做事公道的陈嘉庚于1939年12月在《南洋商报》刊登启事,一方面说明组织南侨慰问团的动  相似文献   

5.
<正>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广大海外华侨青年认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成为海外赤子的共同心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一壶一钵去长征,不怕关山万里程,满腔热血去受训,不到延安誓不停!”为争取华侨支持和参加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延安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简称“延安侨联”)。1940年9月5日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有170余名华侨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欢迎委员会”仅宴请一项费用就高达8万元。  相似文献   

7.
这里的“天”不是自然界,而是特指人民群众和前进着的历史。陈嘉庚,一个对祖国怀着炽烈的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事业的华侨领袖,1940年回国慰劳考察。他到了重庆和几乎全部国统区,也到了延安;他得到了强烈的感受和鲜明的对比。无党无派的华侨老人,从此作出了坚定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8.
延安晤面 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1874—1961),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集美(今属厦门),是我国杰出的华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支持过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后来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他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1940年5、6月间的延安之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从此,他在政治上与中国国民党大大拉开了距离。而后他又带着“延安方面未知如何”的心情,前往延安认真考察了8天,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如拨云雾见青天,喜慰莫可言喻。”印象极为深刻,至为向往。从此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  相似文献   

12.
194 0年 3月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考察和慰问。福建民众闻悉乡贤返国 ,“莫不如大旱望云霓般的冀望陈先生早日莅临”。9月 2 4日 ,一路风尘的陈嘉庚率南侨总会常委侯西反、秘书李铁民轻装简从 ,由浙江龙泉入闽 ,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陈先生 ,我奉省府陈主席之命 ,特来接应先生入境。”福建省政府秘书处侨务科科长陈延进率卫士2 0多人列队迎候。“兄弟回闽前已电请陈主席 ,值此国难期间 ,毋须迎待之烦 ,可你们礼仪这般隆重 ,使庚深感不安。”虽辗转跋涉 ,陈嘉庚犹无倦色 ,与欢迎者握手为礼。“陈先生十多年没…  相似文献   

13.
1940年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用”。该团由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郑州、宜昌等地,先后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但毛泽东致电参政会,代表中共公开表示对慰问团中余家菊、梁实秋两人不予欢迎,该团遂取消延安之行。此事使梁实秋甚为尴尬,一时成为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华侨为祖国捐款。因为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前途并没有多少信心,他决定带一个考察团回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5.
延安小纺车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辆小纺线车。参观的人们看到它,会自然地联想到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联想到周恩来副主席纺线,联想到南泥湾的歌声……它,就是这一光辉历史的见证。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时,国民党政府却对陕甘宁边区和英勇抗敌的八路军实行经济封锁,实行物资禁运,边区军民衣食奇缺。当时,边区不产棉花,延安军民穿衣主要靠商人从关中等地贩运的棉布来保障。但是,这惟一的来源也断绝了。国民党顽固派在通往边区的大小路口设立关卡,严禁棉花、布匹入境。甚至连回娘家的媳妇带的包袱皮都要收走。为此,延安军民不…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9):17-18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他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并预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17.
友情链接: CCTV--<百家讲坛>栏目 (画面)解说:他是一位华侨领袖,他又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老人.在民族危亡之时,陈嘉庚--一位爱国华侨,靠着自己的精明睿智成为名震南洋的实业家.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把资金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为坚持兴办学校而不惜破釜沉舟.  相似文献   

18.
习骅 《学习导报》2014,(24):35-37
对于政治家来说,吃饭也是政治。抗战时期,蒋介石、毛泽东先后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产生的严肃政治后果,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一1940年春,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带着南洋广大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第一站当然是战时首都重庆。蒋介石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务必让客人满意。他这样要求是有原因的。陈嘉庚是同盟会出身的爱国老华侨,著名的厦门集美学村就是他用一生的积蓄捐献的。  相似文献   

19.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了延安。短短九天的延安之行,他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为共产党人培育和开创的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甘苦与共、同仇敌忾的一代新风所深深感动。说到官兵一致,可从陈嘉庚看朱总司令打篮球谈起。  相似文献   

20.
1951年,全国各界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其中,华侨巨商陈嘉庚在南洋募捐很有成效.据外电报道:陈先生不仅募到了修复厦门大学的资金,而且还向爱国华侨募到了买飞机的钱.正当毛泽东准备派人慰问刚刚回到厦门集美的陈嘉庚先生时,对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