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2.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3.
刘丽 《当代贵州》2013,(17):66-66
转折之城、会议之都,是遵义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徜徉于历史长河中的遵义,因水土的涵养化育、人民的自强不息,更因那次载入史册的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名扬四海、声震天下。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遵义,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遵义会议在危机时刻挽救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新篇。  相似文献   

4.
遵义,一片红色的热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激战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处处红色经典,留给后人许多红色记忆。6月15日到21日,笔者参加全国党刊“重走长征路走进红色贵州”联合调研采访活动,重走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亲身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对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始终不变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张炼 《党史纵横》2013,(2):61-62
遵义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1929年贵州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赤水成立以来,遵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特别是1935年红军长征在遵义期间,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当年的画面已经模糊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精神一直生生不息传承至今,激励着遵义人民奋发图强、勇于突破、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到遵义参观是我多年的夙望。今年6月11日上午要去遵义了,激动的一颗心就像长了翅膀。是的,遵义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是红军长征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里程碑.在遵义确立了毛主席在我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的道路。因此,遵义是神圣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1月至3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在黔北境内转战历时3月,沿途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并且处处为"干人"着想,关心群众疾苦,打击土豪劣绅,为工农劳苦大众除恶雪恨。红军的革命活动,使遵义老百姓确信红军是为工农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人民子弟兵,红军所到之处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本文所叙述的,是当时发生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幕后"拥护支持红军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对于今天我们正在昂首阔步进行的新长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立志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探寻革命发展道路,出色地领导了工人…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遵义境内,14日部分红军到达了凤冈县偏刀水一带活动,在两天的时间里,红军战士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抗日救国的方针,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了打土豪活动,捣毁反动派设立的各种苛捐杂税机构,并组织成立了偏刀水抗捐委员会,从而使红军在凤冈与老百姓结下了鱼水深情,为当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得更多青年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蒋介石的指令,有时也不那么好使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1月7日进占遵义,到1月19日开始撤离,中央红军除先头部队外,其他各部没有行军,没有作战,安安心心在遵义地区休整了12天。  相似文献   

11.
红军在贵州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传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下革命火种。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议得到了实际落实。  相似文献   

12.
6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为1949年…  相似文献   

13.
1935年2月27日,在中央红军第二次攻打遵义的战斗中牺牲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是长征中红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由于当年战事紧张,红军只对邓萍的遗体作了匆匆掩埋,未留下任何标记。新中国成立后.在彭德怀的关注和邓萍老战友的鼎力相助下.遵义人民经过艰苦奔波,终于找到了邓萍的遗骸。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处于危急关头的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转折。 红军进驻遵义后,部队获得了短暂的休整。为了补给后勤,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组织货币发行。遵义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我认为,对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并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7.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11,(20):54-54
红军在遵义只停留十二天,而对遵义的影响及留给当地的财富,却远非"红色"二字所能覆盖。 因为得风气之先,黔北人接受新思想总比贵州其他地方,甚至比周边省份的民众更快。所以,1934年12月,当红军开进遵义城时,事先接受过革命思想传播的遵义人,由乡绅商贾带领,出城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迎接红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革命的辉煌史册上,记载着遵义会议这一闪光的篇章;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间,永远缅怀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遵义市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城遵义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这段光荣历史不难追溯——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浴血奋战,突破了强大敌军的围追堵截,抵制了“左倾”路线的干扰,在敌我兵力悬殊,我军事实力受到重创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分析了敌我形势,在他的积极建议下红军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从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到渡过乌江,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遵义、延安和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鲜为人知的是,选择遵义会址、延安和西柏坡落脚点的,都是江西兴国籍的老红军。他们分别是:首选遵义会议会址的曾美,首人延安侦察的谢滋群,首择西柏坡的潘开文。这看似偶然,其实也蕴涵着某种必然。  相似文献   

20.
张曙 《党史博采》2014,(5):20-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时年31岁的邓小平,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担任会议记录,成为这一“具有伟大转折意义“会议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