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全面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左"和右两种倾向、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制、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模式五方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科学结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四个对象有所指,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苏联模式、其他科学社会主义模式、非科学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表现在若干方面,不可能列举穷尽.从理论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实现了由"本本社会主义观"向"经验社会主义观"的转变.从实践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符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判断不同所有制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接着阐述了我国由发展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以及实行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成就.文章还指出要分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最后提出应关注和扭转目前我国由"公有制为主体"向"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孙居涛 《学习论坛》2009,25(4):9-13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内生于社会主义是"结合"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是"结合"的基础,处理好二者的矛盾是结合的关键."结合"的制度创新,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市场经济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市场经济,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有萌芽,列宁则明确提出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的观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都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十六大以来,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的五大亮点,这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是指导实践的新的理论战略,应予以认真研究和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实践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一切事情.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发展的规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成为中国的两大社会追求.这两大追求本是矛盾冲突的,但历史的发展又愈益要求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样,"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之间不断强化的张力,驱动着二者不断走向统一.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社会的主导性追求经历了由"现代化"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这种统一而经历的曲折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从而提高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8.
赵刚 《党史文苑》2009,(8):42-44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社会要和谐"的思想.为了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毛泽东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与政策.这种思维方式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策略有益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三大疑难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问题,前者是元概念,后者是派生概念.派生概念要以元概念为前提,但派生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要求我们从其特定的角度和规定对元概念作认识和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中的相关内容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所形成的正确认识,所提出的宝贵观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否与"毛泽东思想"相对应问题,按照历史事实,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对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怎样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客观公正地科学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不同.对民主社会主义应抛弃极"左"和极右的看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借鉴其有益的方面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世界社会主义自T.莫尔《乌托邦》一书发表,已走过500年历程。这是风云激荡的500年,是前仆后继的500年,是翻天覆地的500年,是继往开来的500年。这500年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四大历史进程,这500年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要彻底铲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专制主义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用党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要领导人作"社会公仆"表率,与民众同甘共苦,逐步为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做准备,不能先享有"各取所需"的特权,命令群众加快进入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其理论来源,列宁到毛泽东的探索是其实践基础.从其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及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睿 《探索》2007,1(6):101-104
从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实际状况来看,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范畴,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展开,这种价值提炼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阶段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再创造过程.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巩固社会主义现实基础,丰富社会主义的价值事实.二是根据实践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搞好执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同时,要在辩证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赵曜 《红旗文稿》2012,(19):4-7
胡锦涛同志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三大成果,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楚"到逐渐清楚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闫方洁 《求实》2013,(8):68-71
"社会主义原罪说"曾一度盛行,它虽然片面但却客观指认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困境。通过反思苏东发展模式,不难发现,低层次的生产力与扭曲的公有制关系、过度集权的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群众等三对矛盾,构成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障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根本上找到了化解"三大困境"的途径,较为成功地超越了"原罪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获得的成绩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宝库。它从理论层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体的认知,从实践层面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重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任务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一布局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经历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时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新起点,经历了"两种发展体制"的转换和"四次严峻挑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根本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上海哲学界于2007年7月上旬举办"创新理论的实质及其意义"学术研讨会,座谈研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精神,学习和领会"6.25"重要讲话精神.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现将研讨情况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