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3年美国以武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后,伊拉克人的反美斗争与伊内部各派系间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伊拉克迅即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失序困境.为了实现自身战略利益,达到打造一个亲美、民主、稳定的伊拉克的政治目的,美国重新拾起“反叛乱”战略工具,希望在伊拉克赢得民心并有效地进行国家重建.为此美国在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反叛乱”行动项目,包括在伊拉克战争后期的“增兵”战略.不过,由于伊拉克政治局势异常复杂,美国在界定“反叛乱”战略目标上过分树敌,以及美国战略决策层在伊拉克战争中主导性的低成本理念与“反叛乱”行动对资源和投入长期而极大的需求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美国在伊拉克“反叛乱”战略实施的长远成效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并坠毁,机上7名字航员全部遇难。据调查,航天飞机失事是由飞机左翼上隔热片之间的密封层出现破裂造成的。 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萨达姆被捕。3月20日,美英联军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7月13日,伊拉克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此后针对美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外交和国际关系中,一国整体或曰主流的价值观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其对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国际法、国家主权的认识,并且导引着本国舆论。美国通过战争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对此可以有不同角度和不同原因的考虑,本文试图从美国的价值观念出发,探询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争,破坏了国际法的基础。许多美国军事科技首次亮相被用于这场战争。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简要介绍国际法中的战争与武装冲突法则、国际法对禁止战争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国际法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认同是国家利益的来源,从两个途径制约着国家的外交政策。以阿拉伯认同对伊拉克外交政策塑造为主线,伊拉克外交可以分为前萨达姆时期、萨达姆时期与后萨达姆时期三个阶段,在此三个阶段中,库尔德民族认同、伊斯兰宗教认同、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派认同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也同时存在。伊拉克国家认同缺失正是其外交政策导向多变的原因,重新构建强大的国家认同,在国家认同指导下展开自主的外交交往,是伊拉克消除内乱、提高国际信用度的可取出路。  相似文献   

6.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美国赢得了最初的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四年过去了,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陷入一种"撤不得、留不得、打不赢"的尴尬境地。美国之所以在伊拉克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布什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对伊拉克占领政策的制定、执行方面出现了偏差。为了应付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双层压力,在过去几年中,布什政府不得不不断调整其对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政策,改组其外交决策团队,排除新保守主义分子,逐渐向现实主义回归,但却始终未能稳定伊拉克的局势。伊拉克战争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中东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世界政治离我们越来越近,世界政治与国内政治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2005年,世界政治至少有九大看点:第一,伊拉克大选后的政局将向何处发展?审判萨达姆是正剧还是闹剧?伊拉克是“又一个越南”,还是“越南的终结”?今年1月30日伊拉克大选前夕,针对选举的袭击事件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惨烈。逊尼派宣布抵制大选。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敦促联合国重新考虑原定的大选日期,但是阿拉维政府和美国都不愿更改选举日期,因为推迟选举意味着对反美武装妥协,而妥协则有可能触动美国在伊拉克失败的多米诺骨牌。值得庆幸的是,大选…  相似文献   

8.
在美军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的战略地位得到凸显,对伊高层心理战成为重要内容,国际法和人道主义问题成为心理作战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是心理作战的主要渠道。美军心理作战有效损害了萨达姆政权的形象和威信,瓦解了民心士气,但过多谎言和一些过激言辞,导致了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示的高科技军事手段,有助于美国推进其军事、政治、国际三大战略。但高科技军事手段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伊拉克战争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政治关系。高科技军事手段不是单边主义的通行证,美国面临着国际关系(与盟友、与联合国、自我定位)的重大抉择。伊拉克战争没有终止伊拉克民族国家的历史,而是提供了一个民族主义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是当代局部战争的典型战例 ,是当代强权称霸战争的活标本。美国是当代公认的霸权主义强国 ,冷战结束以来 ,在单极战略思想的驱动下 ,对一系列国家悍然动武 ,其所发动的战争从理论、样式、结局等各个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发展和演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战局 ,在仅用两个多月取得了战场的军事胜利之后 ,一年多以来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状况。因此 ,非常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伊拉克战争 ,准确分析当代霸权主义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为国家战略决策建言 ,为新军事变革献策。我刊已积累了一批有关伊拉克战争研究的稿件 ,作者从战略、战术、国力、军力、历史、文化、宗教、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其中不乏探讨深入、见地独到的观点 ,在此选登两篇其观点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 ,冀能对读者起到启迪之效。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是当代局部战争的典型战例 ,是当代强权称霸战争的活标本。美国是当代公认的霸权主义强国 ,冷战结束以来 ,在单极战略思想的驱动下 ,对一系列国家悍然动武 ,其所发动的战争从理论、样式、结局等各个方面不断出现新的发展和演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战局 ,在仅用两个多月取得了战场的军事胜利之后 ,一年多以来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状况。因此 ,非常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伊拉克战争 ,准确分析当代霸权主义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为国家战略决策建言 ,为新军事变革献策。我刊已积累了一批有关伊拉克战争研究的稿件 ,作者从战略、战术、国力、军力、历史、文化、宗教、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其中不乏探讨深入、见地独到的观点 ,在此选登两篇其观点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 ,冀能对读者起到启迪之效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进行的第四场地区性战争,它是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而发动的一场改变中东格局的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加强和巩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中的战争法问题”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对现有战争法和国际法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5月19日,西安政治学院国际战争法研究所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就伊拉克战争中的战争法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供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韩凝 《外交评论》2014,(2):114-128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便在伊拉克开展了援助活动。国际开发署的援助项目涵盖了伊拉克战后政治、经济与社会重建等多个领域。国际开发署在推动伊拉克战后重建与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强化了美伊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但鉴于美伊之间不对等的互惠关系、伊拉克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情,伊拉克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加之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使得国际开发署对伊拉克的战后援助缺乏持续性的资源投入,这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其援助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奥巴马政府在结束了伊拉克战争之后就高调宣布重返亚太,特别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均展开了重要部署,这些部署在亚太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日本而言,在政治上阻碍了其政治大国战略的实施,使之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经济上将会深化美日经济矛盾,使之继续任美国宰割;军事上进一步束缚日本军事自由化的倾向,使日本深陷东亚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抛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而是在新世纪进行的第一次包括军事、政治、外交、传媒、宗教、文化等许多方面综合性的战争。这一场战争必然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经济、安全、政治力量对比、人道主义灾难及生态环境等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笔者仅就此作一浅显分析。一、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经济的影响明显,使该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依赖石油贸易、经贸往来以及旅游收入等,然而战争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威胁着中东诸国石油利益、阻断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策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文章拟从小集团思维理论视角,分析美国发动此次战争的原因。小布什领导下的"战争内阁"主导了此次决策的整个过程。决策具备引发小集团思维的前置因素:小布什领导的"战争内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小布什个人体现出一种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情报部门之间缺乏相互信任、沟通和协调,小集团成员具有相似的从政经历,以及受到"9.11"恐怖袭击的冲击。决策的小集团思维表现突出,影响明显。小布什领导下的"战争内阁"对萨达姆政府存在着独裁政权等刻板印象,认为伊拉克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与基地组织结合,将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他们忽略负面的反馈信息,施压于内阁中持异议的成员,有意识地去寻找能够对伊动武的情报信息,把已确定的行动方案作为唯一正确、合理的方案,缺乏对潜在风险的细致评估权衡。小布什政府对伊战争决策明显受到了小集团思维这种非理性心理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是某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政治观念方面的综合体系,表现出一个政治系统的基本政治倾向。美欧的政治文化既表现在双方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认知上,也贯穿于各自的历史进程中。美欧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针锋相对的态势,显示出双方迥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美国的霸权倾向与欧洲的制衡传统产生剧烈的摩擦和碰撞。伊拉克战争既为双方政治文化冲突提供了导火索,也为两者弘扬各自外交理念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9.
孙建杭 《理论前沿》2005,(11):28-29
尽管美国在伊拉克轻易地赢得了战争,并且取得了进一步改变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战略成果,但以其构建"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衡量,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优势地位离这一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因此,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变化,可以说是有"得"有"失",总体上是"失"大于"得".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民主输出”战略的一部分。战争虽然初步发展了伊拉克民主的法制条件,但阻碍了该国民主的物质条件,影响了民主的心理条件,破坏了民主的保护性条件。就美国本身所鲁达到的目标而言,伊拉克战争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