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峡两岸一水相隔,血脉相连,很多风俗习惯都相同,比如人在天涯,年俗依旧。除夕这一天,两岸都有"围炉"守岁的习俗。在大陆,一家老小会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寓意合家团圆;在台湾,则是全家人"围炉"守岁,也是寓意团圆吉祥。在大陆的一些地方,"围炉"的做法就是围着炉膛烤东西吃。大陆作家王安忆曾在《长恨歌·围炉夜话》中,对"围炉"生活有过详细描述:"房间里暖和起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所承有新见李汉秋任何一部“石破天惊”的杰作,都不可能凭空而出,总是由一定民族文化滋养而形成的。只不过有一些滋养不露痕迹,有一些滋养则有迹可寻。滋养过《红楼梦》的文学作品,有《牡丹亭》《金瓶梅》等,这是过去人们所熟悉的。但近日,“《红楼梦》农...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0,(10)
新千年伊始,张磊回国2000年2月3日,张磊回国了。尽管只有半年,他就可以拿到美国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他还是回来了。回国的日子并不是刻意选定的,但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除夕。这巧合似乎寓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5.
除夕     
《台声》2017,(3)
<正>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台湾人过春节的方式,主要是和福建闽南客家地区差不多。除夕这天晚上要吃团圆饭,也就是"围炉"。在团圆饭前,有的地方还会先祭祖,团圆饭之后就是守岁。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30)
正我们眼前的景观同脑子里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人心里的一道裂缝,就是自然之光照进来的地方。《红楼梦》里焦大说过一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结果被马粪塞了嘴。他这句话,一下子给《红楼梦》"挖了两个黑洞",暗示了两组不伦的关系:贾珍和秦可卿,贾蓉和王熙凤,两组关系的连接点,是秦可卿。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6)
正送礼不只是花钱的问题,还体现一个人的品位、情商、办事能力,《红楼梦》里提供了很多送礼的范式,至于是成功指南还是失败案例,就见仁见智了每到年节或是什么特殊日子,有一项支出必不能省,那就是买礼物。礼物不只是花钱的问题,还体现一个人的品位、情商、办事能力。大多数人的礼物都是送个人情,走个过场但人情过场更讲究形式,门道更多。《红楼梦》里宝玉是荣国府里的中心人物,众人自然知道讨好宝玉的重要性。宝玉过生日时,上上下下的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农工研究小组”是前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词定名的,成员有农工党员中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副会长、常务事理等。十年中召开过好几次较大型的《红楼梦》研讨会,海内外著名红学家数十人参加。致力于收集和出版珍贵的《红楼梦》版本和文物,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咏《红楼梦》诗24首,引起学界注意。发现的12张最早的《红楼梦》册页,经中国书店出版社印出,今年被作为中法文化年中送给法国的重要礼品之一。为纪念曹雪芹诞辰240年和该小组成立十年,特影印出版了《郑振铎藏石头记残抄本》,中国红学…  相似文献   

9.
蛇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专访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先生您对十二木卡姆音乐了解吗?您对新疆的印象如何?”“十二木卡姆音乐我听过一些,但没有专门研究过,毫无疑问新疆的民族音乐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相信哪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新疆有好的印象的。”他说着脱口哼了几句王洛宾的歌。“胆大妄为”梦红楼王立平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就是为《红楼梦》作曲。自清朝以后流行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了…  相似文献   

10.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24)
正好的影视音乐应该是什么样?87剧版《红楼梦》的音乐或许能解答。它可以是"无迹可寻"的,每首歌每支曲子出现得都恰到好处,让人觉得《红楼梦》的音乐就该如此,也只能如此;同时它也可以是有形的,音乐幻化成一座惆怅感慨的桥,一端是一袭青衫茕茕孑立的曹公雪芹,而桥的这头是现代生活中的观众们。  相似文献   

13.
初一过太行     
除夕上路,火车果然不挤。偌大的硬卧车厢,除了前头一家三口,就剩下后头的我了。列车员、乘警有闲在空荡荡的车厢里逡巡:整毛巾,送开水,提醒睡觉时留神行李,告知第二天一早吃饺子、过年嘛!脚步踩着《步步高》的节奏,话语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哦,过年,中国文化传统大显神威的日子,连这奔驰疾走冷冰冰的铁家伙都被浸润,暖融融、乐陶陶、温情脉脉的气氛一时浓似一时。本次列车由古都开往首都,从15岁开始,这是我第N次乘火车,早已没有了初次坐火车那些新奇、惊喜的感觉,会为一村半舍、三人五马雀跃欢呼,只希望静静地看景,静静地想事,静静地光看不…  相似文献   

14.
殡改这两年     
正5月10日,这个日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而对于我和118.6万沂水人来说,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两年前的这一天,沂水县正式实施以"殡葬全免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自此,一场改革大幕在2434平方公里的沂水大地上全面拉开。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6)
正摘编自2018年3月1日台湾《经济日报》台湾《经济日报》3月1日发表社论说,2月28日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被赋予各种浓厚政治意涵的日子,各方政治势力无不在这一天通过活动来彰显各自的政治主张。大陆也在这个特殊日子,发布被称为"惠台大礼包"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  相似文献   

16.
江岸 《小康》2013,(6):101
贾府一代代的父亲们管教儿子的方式如出一辙,就是"天天打",而"棍棒底下出孝子"却从来未曾奏效过中国人管教孩子的办法,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诸多经验之谈里,棍棒伺候,似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不二法门。《红楼梦》里一代代的父亲们更是将棍棒教育不断发扬光大,各显神通。关于贾家各代管教子孙的做法,老资格的赖嬷嬷曾有过评价,她对贾宝玉说":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杰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象《红楼梦》这样,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反响,引起过如此众多的议论。它已经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红学”。它的伟大的思想艺术成就,已经为举世所公认,成了全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不朽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曾经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耿》:"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月9日,对于安徽省池州市的法治建设进程来说,应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该市首部地方性法规诞生的日子。当天上午,池州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池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池州"首法"由此诞生了。按照法律要求,池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拟将该《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由池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11)
2001年5月13日,对唐山人来说是一个惊奇的日子,对唐山常记商场总经理常玉珍来说是一个忙碌的日子,而对唐山常记功臣幸福院8位年过古稀的革命老功臣来说,则是一个幸福、快乐、铭记终生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女儿"常玉珍要为"老爸"们娶"老妈"。上午9点30分,打扮一新的新郎、新娘身披婚纱,手挽着手走出"圆梦"摄影广场,在唐山市路南区交警支队警车的引导下,分乘8辆红色小轿车,缓缓行驶在市区宽敞的街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