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曾凡远 《前沿》2006,(2):227-230
古代中国长期迷醉于"华夏中心"的骄傲之中,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不屑一顾.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中国人上了切肤之痛的悲壮一课,国人开始反思"华夷之辨",取向"师夷长技",中国人的西方观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玉 《思想战线》2004,30(5):99-102
中国古代只有"民"的概念而没有"人"的概念,"民"作为概念和范畴其意义是在和"君"以及"社稷"的相互关系中确定的。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是第二位的。中国古代的"爱民"与"重民"始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群体主义",本质上是"君主主义"。中国古代的个人观念与西方的个人观念不是相近而是相反。  相似文献   

3.
牟尼 《小康》2007,(11):84-86
近年来,多所大学开办了各种各样针对公司老板,企业管理人的"国学班"。对于这种现象,赞同者认为,这是人们认同国学,回归国学的现象。反对者认为,这是把国学滥用,借国学之名揽财。提倡"中国式管理"。那么,国学究竟有没有实用性的一面?如果要实现国学的古为今用,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应当怎样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5,(1)
<正>一、国学中的"民本"理念现代历史上,"国学"曾被赋予三种涵义:一是指历史文化,由于其无所不包,外延太大,不易把握,所以出现第二种观点,即以"国学"指称一国固有学术,第三种观点将外延进一步缩小,认为"国学"指一国固有价值思想。"国学"作为与"新学"、"西学"相对的概念,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包含的价值思想、人文理念,它是古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修身平天下的依据。在国学体系中,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孙诒让《周礼·正义》载:"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可见,周代的"国学"系指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小学"。随着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已经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了,失业、待业一类的问题.一直没有与中国大学生发生过联系.因为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的制度,使高等学府如同一支质量优异的"保险箱",谁能进去,谁的前途就有了保障.但现在,"保险箱"出现了一道裂缝.这里有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文革"后恢复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文革"中一度实行由城乡基层组织推荐入学).一九八二年,第一批重新经过高考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0,(10)
文革时期曾经有过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叫《决裂》,影片中有个"共产主义大学",在招生时不需要任何考试,一个农妇仅凭歪歪扭扭写下的一行字:"毛主席万岁",就被录取为大学生了。也是在那个荒唐时代,一个小丑,进入所谓的"考场",看试卷如天书,便在考卷上写了一封"反潮  相似文献   

8.
正国学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称谓。这个称谓产生于1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那是中国知识精英高扬国学旗帜,面对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的一声文化呐喊;是面对西方文化洪水猛兽般冲击中国文化时的一次本土文化捍卫。国学到底是什么?国学到底包涵什么?在今天学国学的热潮中,是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下     
俄大学毕业生成"多余人"2010年毕业的俄罗斯大学生将是俄劳动力市场的"多余人",专家认为这是大学教育出现了问题,很多大学生都被迫转换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刘梦溪 《北京观察》2014,(11):66-69
正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亟须填补的,就中国传统这一块,我讲的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应该是最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  相似文献   

11.
正大学一直被称为国家"公器"!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外西北角一座花园附近创立了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在意大利诞生,这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被称为世界大学之母。但丁、哥白尼等众多科学和文学史上的名人都曾经在这里求学。1158年,国王颁布法令,规定大学是一个不受任何权力影响,可以进行独立研究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5%的人表示"国学能丰富精神世界",甚至还有32.5%的人表示"学国学有益工作"。事实上,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不妨用现代观点,从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学中,谈谈如何找到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发展来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都经历了从培养"全人"向培养"半人"的嬗变,又都蕴育着从"半人"走向"全人"的变革。在新的世纪里,大学教育必须也将走出"半人时代"。迈向新的"全人时代", 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 1.大学培养目标在近代从"全人"走向"专门人才"是一个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6,(12):22-23
事件:30岁的重庆人李里自称"天人",周围的人称他"长衫先生".这位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在学校里讲"国学"时,学院的大教室连过道都挤满了人.李里穿长衫的理由有三:一是从小爱国,穿长衫是爱国精神从形式到内容的高度统一;二是感觉穿长衫飘逸,玉树临风,符合读书人的气质;三是认为长衫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西装是上下两截,表现西方文化崇尚分析,而长衫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正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和"、"天人合一"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大学教育是培养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公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各方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13)
正萧永瑞,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武汉,师从南怀瑾先生学习国学32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应用数学系,获美国纽约佩斯大学MBA学位。现任斯米克美加集团总裁、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董事长、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湖北省妇联执委、武汉海外联谊会副会长。2018年被武汉市妇联评为市"三八红旗手",是获此奖项的首位台湾人士。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4日,风景秀丽的英国诺丁汉大学校园里,同时悬挂起了中英两国国旗。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担任诺丁汉大学校长的就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这是西方的著名高等学府首次聘任一位中国本土公民担任学校的最高职位,杨福家因而成为中国第一位到国外著名高校任职的"洋校长"。    一直以来,中国科技教育界总有人觉得“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圆”,而这回在诺丁汉大学却是掉了个个儿。有评论认为,这件事情意味着改革开放20年后的中国,不仅在同西方平等对话,而且在科学和教育的某些领域里逐渐起到了教育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国忠 《创造》2016,(6):62-63
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赋予的,无一例外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从政为官当领导的人,历史上叫官吏,现在叫法比较多样化,军队里叫首长,企业里叫老板,社会上还有人叫"头",现在比较规范和正规的称谓应该是领导干部。在这些叫法中,最通行也最通俗的称谓,应该是"官员"。一、官员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成为官员,主要有这样六个途径:一是靠自己。通过自己的刻苦读书学习,参加科举,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层层过关,金榜题名,从政为官。在古人看来,读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0,(11)
不久以前,《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像不出中国军队如何能够在50年前那场残酷的战争中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他在一所大学里问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是否知道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有一位叫"邱少云"的士兵,为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被大火烧死。令日本学者惊骇的是,那位中国大学生竟回答说:"知道,但我们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此言一出,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8,(11)
近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奇迹",同时他们有些人又以"中国经济是个谜"来表示对中国发展的不理解。"那是他们对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不了解。"身着灰色西服的库绍伊先生充分肯定了"中山装"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