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传承》2015,(6)
埃德加·斯诺早期的成就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海伦·斯诺的支持和影响是分不开的。海伦·斯诺是一位未被充分关注的伟大女性,她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她和埃德加·斯诺同样都是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然而,她的成就与事迹鲜为人知,其在中国革命和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赞誉。《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欧美文学评论家王忠祥教授说:海伦·斯诺女士确实是"一位未被颂扬的伟大女性"。这与她一直帮助和支持她的丈夫斯诺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舒暲 《友声》2014,(1):46-50
<正>一般美国人都不知道埃德加·斯诺是什么人。但是在中国,只要一谈起美国或中美友好,没有人不提到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埃德加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人,1971年逝世。海伦是犹他州塞达城人,也已于1997年去世。他们两人上世纪30年代来中国,都去过陕北,采访过毛主席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写过不少关于中国的著作,尤其是《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3.
《上海支部生活》2008,(6):63-63
原来,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所谓的“众志成城”,在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中不是一个口号而已,城市的团结,中国老百姓善心激发以后的表现,会让你劝容。因为这次牵动人心的救灾,因为这次救灾中表现的人道主义光芒、勇敢与毅力而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相似文献   

4.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理想的现实展开,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  相似文献   

5.
侯健美 《传承》2007,(11):36-38
几乎无人不知,有个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了一本有名的书——《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其实从未到过延安。他到的是保安(今志丹县),距延安尚有几小时的车程。真正到达并记录了延安的人,是埃德加的妻子海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公共性实践生成,造就了人的安全性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以公共性的安全性生存化诉求所达至的人的安全性世界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性就在于不断的培育与创制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安全性的现实实践途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逻辑中真实的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安全性实践价值叙事。  相似文献   

7.
战争推进中的人民行为,显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作用,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战争体现,构成决定战争最后走向和正义与否的最终因素。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就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作为我国政治话语体系中最重要的词汇之一,深嵌于我国政治实践当中,对"人民"的理解关系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方向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关于"人民"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及形成,其与公民、群众的关系,以及在近代中国的变迁及其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果并达成重要共识。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有助于理解近代以来"人民"概念提出和变迁背后的思想及其发展轨迹。深化"人民"概念的研究,既要以概念史为基础加强其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建构具有世界导向意义的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同时不仅说明认识论问题,也要解决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 会、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复 旦大学新闻学院等于2005年 7月19日在上海广电大厦联 合举行纪念中国人民真挚的 朋友,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纪 念活动。纪念会由上海国际 友人研究会会长梁于藩主持,  相似文献   

10.
自清末民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到"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中国人民对个体权利的斗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尽管这些斗争还有其阶级局限性,但不可否认这些斗争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对中国近代人权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有助于认清当前困扰我们的国际人权指责及自身的人权问题,为下一步的人权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核心是"和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不懈努力,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将自身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出了热血和生命,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在中国抗战前线,多位福建籍革命儿女与他共过事,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缔结下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34)
正与时间赛跑,经常需要"连轴转",除了上厕所、吃饭、睡觉以外,好像都在为工作而忙……在中国人的忙碌故事里,这些都只是表象。生活的美好、人生的价值、社会进步的力量,或许有很多都藏在了种种繁忙表象的背后,这些,你们发现、寻找、感受到了吗?"我感觉大人们都很忙。"这是一个12岁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你们这些大人,承认吗?"忙,是现在我们处于中年且还在第一线工作的人的一个常态。"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杜晓帆说。乡村,是杜晓帆一直关注的领域,他将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6月27日清华大学一年前,首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为各方加强对话交流、共谋世界和平搭建了新的平台。本届论坛以"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为主题,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热爱和平、靠和平繁荣昌盛的和平国家;一种是热衷武力、靠发动战争争霸扩张的战争国家。战争国家为一己之私侵略他国,本国人民也深受其祸。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500年,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深重伤痛。而在同时,中国一直坚守睦邻友好方针,从未发动过侵略战争,从未并吞他国领土,从未搞过海外扩张。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坚守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国家。中华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和为贵"、"协和万邦"、"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精神,贯穿中华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民族与广大人民群众都有着赤诚的深厚情感,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新时代"人民观"的核心要义凝练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当下,中国的发展并不平衡,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而复杂的挑战。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时代潮》2001,(23)
11月10日,中国终于在多哈结束了15年的"人世"征程。在欢笑、欢腾的同时,我们更该冷静地思考一下,WTO 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加入 WTO,能给中国和中国老百姓带来真正的繁荣和国富民强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时间,还需要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但有一点是不可质疑的,那就是将加快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进而更快、更全面地与国际社会接轨。经济全球化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向人们暗示: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如果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以外,就很难使本国经济得到大的发展。就当今而言,中国社会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咬紧牙关、强忍阵痛、义无反顾地建立属于自己又迎合世界的经济体制,用以调整自身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角色。这种调整使得我们会产生从未有过的紧迫感,促进自身在基础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是我们编发的与此话题有关的一组文章,但愿这些文章、这些观点能给广大读者启迪思维、开阔眼界,更好地做好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立足实际""实践第一""辩证思维""人民主体""世界眼光"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不同的使命,但又彼此渗透、紧密联系,共同建构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类社会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矛盾共存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观将牢牢立足中国实际与放眼全球视野相统一,将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相统一,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与为世界人民谋发展相统一,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相统一,为人类文明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大河彼岸     
1960年,一位美国人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他曾经于1936年在中国陕北之行后写成了震动世界的《西行漫记》一书,对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真相,展示中国革命未来和希望所在,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在新中国成立初始,斯诺便希望到中国看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