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开罗会议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罗会议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郭学旺*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一片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下,为收复台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把握住了历史发展中的契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并为抵制分裂中国的逆流,保证战后接收台湾...  相似文献   

2.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正式公布,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当时在渝、闽两地的台胞积极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实质参与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本文从史料的角度简要描述了渝、闽两地台胞于1944至1945年间积极参加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考的线索和参考的资讯。  相似文献   

3.
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统率二万余大军渡海登台,与荷兰殖民主义者经历了长达九个多月的军事、政治较量,终于在是年十二月(1662年2月)驱逐了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也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突出战例。郑成功何以能一举收复台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全过程,大体可分为准备、渡海登陆、进攻、围困等四个阶段。本文拟依据收复台湾的四个发展阶段从郑成功谋略运用角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闽台建设协进会是以福建人士为主组成的一个民间团体,成立于抗战胜利前夕,目的是为了协助政府应对台湾收复的种种问题。“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前。闽台建设协进会与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一道为台湾的重建出谋划策,为要求改革台省政制问题和取消专卖及经济统制奔走呼号;“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后,闽台建设协进会又联合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为避免使用武力镇压,尽快恢复秩序,重拾人心而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5.
俞文华 《台湾研究》2008,(1):13-18,58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两岸贸易的日益扩大和台商在大陆投资持续增长,台湾在大陆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也不断攀升。从科技政策分析的角度,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发明专利申请的大幅度增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在大陆的三种专利申请增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基于快速增长的发明专利技术的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6.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台湾贸易政策及其影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于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台湾作为WTO成员,必须积极调整其贸易及其相关政策,减少、消除贸易与投资的障碍,进一步开放市场,在WTO的国际经贸规范下进行公平的经济竞争。现在5年过去了,台湾总体贸易政策调整情况如何?台湾长期实行的限制性两岸贸易政策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细珠 《台湾研究》2023,(3):98-110
清朝政府在台湾实行积极的经济开发政策,如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田园赋税、促进商品贸易,以及兴办洋务事业等措施,不仅大大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促使闽台经贸圈形成,从经济上加速了台湾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使台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时期,在严重的边疆危机中,清朝政府加强海防建设,在台湾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使台湾建省之后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也得以顺利启动。“台独”论者所谓台湾的近代化起源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是罔顾历史事实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9.
台湾与香港的相互投资探析陈恩台湾与香港因历史和地缘关系,早在50年代初相互间就有少量投资。但在台湾当局“限出不限进”的投资政策影响下,台湾在香港投资长期发展缓慢,而香港在台湾的投资则有较快发展。1987年后,台湾实行经济自由化、国际化政策,正式解除...  相似文献   

10.
王仲 《台湾研究》2008,(1):59-63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睽隔50年之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使得两岸人民从政治、经济制度到语言、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隔阂。光复后国民政府首要任务便是要迅速清除殖民主义流毒,重新强化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促进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流与融合。接收台湾不是简单的人事替换,更重要的是要恢复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固有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相比于经济、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陈恩*台湾在过去40多年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从台湾农业实际出发,适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推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适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政策。一、实行渐进式和平土改土地改...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非 《台湾研究》2006,(4):33-37
台湾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20年高速发展,80—90年代又保持了20年的中速增长.在经历了40年的“长盛期”后,21世纪初期发展形势出现逆转,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由于台湾经济出现结构性障碍、财经政策不力和受大陆政策僵化等问题的困扰,以往景气循环明显复苏的情形可能不复存在,未来发展出路在于充分发挥己之所长,有效运用大陆的劳力、市场、资源等优势,与大陆经济形成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白纯 《台湾研究》2006,(4):60-64
社会救济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它以处于贫困状态的低收入者与自然灾害的受灾人员为实施对象,并以必需为原则,通过救济与补助来保障这些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求。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新成立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1947年4月省政改制后成立的台湾省政府,曾在台湾岛内施行了一系列社会救济政策。这些政策曾对台湾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海峡两岸的学界对光复初期台湾社会救济政策的研究尚欠深入,在对光复初期台湾历史的诸多研究中,这一问题往往被一笔带过,未作展开。笔者不揣浅陋,在查阅有关档案史料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光复初期台湾省署(府)施行的失业救济、自然灾害与孤寡病残救济、教育救济等社会救济政策作一粗浅探讨,并祈指教。  相似文献   

14.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刘红*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则完全是由于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结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美国“弃蒋”政策的提出1...  相似文献   

15.
白纯 《台湾研究》2007,(1):55-59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新成立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设立专卖局,对樟脑、烟草、酒、火柴、度量衡器等物资实行了严格的专卖政策,这一政策自最初实行,即引起台湾民众的普遍反感。1947年2月27日,台湾专卖局缉私人员和警察在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马茶坊”附近查缉私烟时,用枪管将女烟贩林江迈打伤,并打死围观群众陈文溪。此成为“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本文拟对战后台湾实行专卖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台湾民众对这一政策的反应,以及这一政策与“二·二八”事件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纪念“二·二八”事件爆发60周年。  相似文献   

16.
论台湾旅游业的若干作用和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台湾旅游业的若干作用和发展特点黄福才,蔡从燕近四十年来,台湾旅游业发展迅速,它既从普遍性的角度影响了台湾社会,又从特殊性的角度接受台湾社会施加的影响,两者相互交织。本文拟就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台湾社会的若干政治、经济作用作一探讨。一近四十年来...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台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民主义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毕生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把祖国的统一放在首位,时时牵系着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收复与台湾同胞的苦难。他自革命之日始就将收复台湾作为革命的目标之一,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废除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台湾的回归。他将革命的组织发展至台湾,将三民主义播撒于台湾。此值纪念辛亥  相似文献   

18.
资源委员会与光复初期的台湾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纯 《台湾研究》2002,(3):76-82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台湾不但成为日本陆海空三军南进补给线的中继站,而且是重要的军需生产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空军曾对台湾实施战略轰炸,许多工矿企业损失惨重。加之战后绝大多数在台的日籍员工随日俘日侨一并遣返回国,到光复初期,台湾很多企业已大量减产或被迫停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办台湾工矿事业以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台湾即成为全国“复工情形最良好者”。笔者在查阅  相似文献   

19.
李非 《台湾研究》2003,(3):66-7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的烙印。日本殖民当局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强加给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经营方式,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前台湾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但是却进一步加深了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加强了日本统治者对台湾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台湾经济要素禀赋的构成,决定了它必然要走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它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事实上,也正是开放型模式保证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乃至创造了所谓的“经济奇迹”。不过,近些年来,台湾兴起一股“本土化”思潮,在这种狭隘的思潮影响下,台湾当局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所谓的“本土性”政策,使得台湾经济逐渐从开放形态走向半封闭状态,给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