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12年6月18月,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海峡论坛”宣布“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为两岸民间交流基地。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数次大迁徙中由中原经福建再到台湾的。每五户台湾居民中有四户称先民来自“光州固始”。在闽台人的心目中,“光州固始”就是原乡,就是中原,就是他们永远的根。  相似文献   

2.
首要之务是提高素质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能远从事台湾研究,我也还只是一名学生。要说台湾研究的方法,颇有“臣诚惶诚恐,汗不敢出”之感。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台湾的研究乃是一个综合的领域,其间跨涉到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众多学科。单论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实力相对此长彼消,中美战略博弈进入高风险系数的“错肩期”,拜登政府试图利用台湾问题等制造“组合拳”来打压围堵中国大陆。美国对台湾的角色认知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由“棋子”走向“陷阱”,由“打牌”走向“做牌”,由“筹码”走向“挖坑”,对两岸关系由可融促和到防融阻统、由防两岸冲突到防大陆武统台湾造成“既成事实”。这使得美国对台政策议题设置能力越来越强,并逐渐往法律化、“联盟化”和国际化等方向迈进,强化对台湾的“国家化”地位和“协防台湾”的非正式承诺,拉拢盟友集体对华打“台湾牌”。美国对台政策转向,进一步刺激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谋独”幻想,也将给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添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4.
1993年台湾正式迈人老龄化社会,其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甚至被形象地比喻为“老化海啸”。据台湾“201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统计数据,到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7%,平均每10个台湾人中就有1个老人;扶老比达到14.6%,约每7人就要养一个老人;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口比例12.7%。另台湾“行政院经建会”估计,到2026年,台湾的老年人口比例将将很快增至20.90%,  相似文献   

5.
福建于2004年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其核心价值,是闽台共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其核心内容,是现在强调的海峡西岸的产业对接。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评述了此战略的“深远意义”。他说:闽台两地特殊的渊源关系决定了福建在两岸统一大业中的地位,福建与台湾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构建中国新的经济板块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严正强调了产业对接的“现实意义”。他认为,现在台湾二、三产业向岛外转移、拓展市场趋势增强,而福建正处在由轻型产业结构向重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闽台两地生产要素既…  相似文献   

6.
隔绝30多年的海峡两岸,在80年代末又开始了沟通。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已有近200万人次的台湾客到过大陆。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上百万台胞的祖籍地福建,前来探亲投资的台湾客更是年年“翻番”,到1990年,已创下40万人次的最新纪录,累计投资额已突破11亿美元。大潮拍岸,难免泥沙俱下。台湾许多黑社会组织以及不法分子也趁机将犯罪之手越海伸进了大陆,特别是福建等地。据台湾警方称,近年来已有200多名被通缉的黑社会成员和重案逃犯潜入大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竹联帮”开进厦门岛  相似文献   

7.
刘宏 《台湾研究》2007,(3):39-45
在中日复交过程中,日本政府对台蒋当局的交涉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1972年中日复交期间,外务省实际处理对台蒋当局的事务、当年9月陪“椎名代表团”到台湾的亚洲局事务次官中江要介多次提到.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和蒋经国会谈做成的谈话记录30年来一直没有人感兴趣:“这份记录带回东京.经过30年,日本全国除一个人看过之外,竟没有人来要求过目。  相似文献   

8.
台湾高山族有多种来源,“其中从大陆迁去的古越人……是构成台湾高山族的主要成分”。三国时期,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将夷州(台湾)人称为“山夷”。最近,笔者在研究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闽北的建瓯土著也称“山夷”。《建瓯县志·人口》载:“商周时期散落在福建有七支氏族,在闽北的为客家族,和当地土著‘山夷’相处。”这一史料为研究台湾“山夷”与古越渊源提供有力的根据。考察台湾“山夷”的来源,必须对古代祖国大陆“夷”的分布和建瓯“山夷”与古越、闽越的关系及古越习俗特征进行考证,才能得出其水源木本的根脉所在。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日两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居住在台湾的人民被视为日本臣民。许多台湾居民因此移居大陆,被称为“台湾籍民”或“日籍台民”。“台湾籍民”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投降后,“台湾籍民”成为历史名词。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大批移居福建,对福建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少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闽台关系增加了特殊的内容。本文就日据台湾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类型、职业与政治状况,以及日本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建省述略白纯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将它建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晚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才完成的。此前,它隶于福建省。1737年,吴金首奏“宜将治台湾另分一省”,朝廷没有回应。建省之事沉寂140年后,袁保恒于1877年重奏“改福建巡...  相似文献   

11.
曹琼 《台湾研究》2008,(2):27-31
目前,台湾12大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在大陆投资,岛内厂商的生产能力有95%以上转移到了大陆,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中国大陆已取代台湾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最大产地。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看,台湾企业是处于一个混合型的全球价值链之中,它们要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必须结合“购买者驱动型”与“生产者驱动型”两种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续)张寄谦(上接本刊1994年第1期第73页—编者)孙中山仍化名为吴仲,由内田甲特派士族清藤幸七郎陪同于1900年9月28日抵达基隆,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不仅立即向上汇报,并且致电内务省请求:“关于孙逸仙...  相似文献   

13.
回首辛亥百年,不禁想起推倒大清覆亡第一块骨牌的衰人——“橡皮风潮”中的上海道台蔡乃煌。 蔡乃煌号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之一。蔡有才无德,早年常做科场“枪手”,每考必中;后因吃花酒争风,被革除功名,改名乃煌顶替堂侄为国子监监生。光绪十七年中举后,入福建藩司唐景崧幕,1894年唐升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蔡随唐入台。甲午战败台湾割让,蔡乘机卷走部分库银,回大陆钻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2日举行的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是“立法院”席次由225席减半为113席后的第一次,是实施“单一选区”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两票制”实施的第一次。新的选举制度是台湾“立法院”50年来最大的变革,这一新的选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台湾现有的政党政治、政治生态与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台湾地方政治生态也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福建科举的地位在全国已相对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科举大省的地位,乡试举额位于全国各省前列。清政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台湾后,台湾成为福建的一个府,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为止。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台湾的科举考试完全按照福建省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6.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党的马英九先生已于今年5月20日宣布就职,其所发表的“就职演说”,总体上是好的,各方对于他充满期待。自1949年以来,两蒋主政台湾近40年,李扁主政20年。从“两蒋”到李扁,这是一个转折点,两岸由“争天下”到“分天下”,即由“正统”之争转向“主权”之争,由“一个中国”之争,转向“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会否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两岸将由“两个主权实体”之争,再转向“一个主权实体”之争,并进而转向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呢?这是大家非常关注和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影响台湾农业发展前景的因素探析刘克辉战后40多年来,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和滞缓期三个阶段,从五、六十年代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支援农业的黄金时代,到八十年代以后的“农业瓶颈”时期,农业的发展一直是起伏多变。最好年份农业年增长率达12.7%(1...  相似文献   

18.
台湾3月份爆发的“太阳花学运”首度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创造了台湾“学运”新的“历史”。数十年间,台湾“学运”几经迭兴,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演进。从“学运”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学运”的组织形式、动员与传播媒介、参与者的成分、“学运”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学运”规模和产生的影响等7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学运”从缺乏主体性到获得自觉,力量在不断壮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台湾“学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更好她推动两崖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历史上因地缘相近、血缘相通而建立了密切的文化联系与经济往来。宋元时期开始,两地就有行政上的从属关系。光绪14年(1888)台湾正式建省,与福建省分治,台湾在行政上归属福建管辖至少有500—600年之久。台湾正式成为福建所辖府治也有200多年。无论是台湾建省以前还是以后,当地的货币铸造、印制、发行、流通与管理,均与福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明清两朝台湾货币的变迁来探寻两岸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