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性失业问题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效率充分就业制度”的必然产物,随着企业按效率原则配置资源,减人增效,隐性失业问题的公开化也日益得到了各方面认可与重视。但是问题的另一面也随之表现出来,即在隐性失业公开化的同时,隐性就业现象也相伴而生。所谓隐性就业,...  相似文献   

2.
关于隐性失业的理论思考张俊良长期以来,失业作为市场经济社会的通病,困扰着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我国,不仅显性失业问题日渐突出,隐性失业危害更大。因此,从理论上对隐性失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其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制度分析李恩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宏观就业形势将面临来自五个方面的压力: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国有企业减人增效、隐性失业公开化的就业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流动的就业压力,因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不善、...  相似文献   

4.
据劳工部门和理论界测算,当前我国就业人口中隐性失业率高达27%(即农村31%和城市19%),隐性失业人口农村约有1.7亿,城市有5000多万。隐性失业构成了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随着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隐性失业已经和正在变为公开失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和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失业:未来宏观管理的首要目标王树春1迄今为止,失业问题一直未当作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中国的失业以隐性失业为主,而隐性失业对社会构成的直接压力远不如公开失业大;二是改革过程中的通货膨胀问题一直突出。这决定了通货...  相似文献   

6.
失业问题的症结: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的分割运行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童星失业现象是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市场配置资源变动过程中的伴生物,它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几十年来我们曾真诚而坚定地为消灭失业而努力,结果表面上一时消灭了显性失业,可冒出了日益严重的隐性...  相似文献   

7.
应该重视对隐性经济问题的研究□宫希魁中国的许多社会生活之谜,存在于隐性经济领域。隐性成本,隐性收入,隐性失业,隐性通货膨胀,隐性亏损,隐性谈判,灰市和黑市,人们大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隔雾看花,若隐若现。若把这些处在国家正式统计之外的隐性经济排...  相似文献   

8.
中国隐性失业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要么待岗,要么无充足的工作可做,名义上就业了,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中国隐性失业人员的大量存在导致相当部分的劳动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毒品犯罪高发区,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失业和隐性失业困扰着当地居民,毒品犯罪往往成为一种就业补充路径。毒品犯罪高发地区的社会生产部门可分为合法部门与毒品部门,合法部门具有为毒品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的特征。在相对贫困背景下,政府应把毒品犯罪治理看作是解决就业和促进个人发展的问题,从给予人们更为丰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权利,树立人本主义经济发展观,通过控制要素市场限制毒品部门的发展等方面开展治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业治理的变迁过程表明:失业治理是政府的责任,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国家和政府应该选择、设计并提供有效的失业治理制度这一公共产品,通过政府的财力支撑和财政政策支持,建立失业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产生,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异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隐性就业”问题。与失业下岗相关联的“隐性就业”是指,一部分名义上失业或下岗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工作和有收入的。但是,这部分人无论是在正式统计中,还是在他们自己填答的各种登记表中,都显示为失业下岗。这就使得我国失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连真实的失业人口数字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的复杂性造就了基层政府公共政策过程的独特场域。H县火化政策执行经历了政府运动式治理、村民消极软抵抗到政策隐性终结公开化的变异过程。这一过程演绎着府际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基层官员与乡村共同体关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场景。政策细化中的乡村文化融入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必要条件。一旦缺失将引致基层官员的身份困境,成为乡村治理中政策执行变异的决定因素。协商民主的议事规则有助于通过增进公民参与,将乡村文化习俗融入政策细化,促成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则、习俗的互恰,为乡村治理中的政策执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少人多,劳动资源十分雄厚,这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国情。无论在广大的农村或是密集的城市,无论是在厂矿或是机关,到处都是人满为患。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在全国企业中无所事事的职工约有2000万人,国家各级机关还未计其内。可见,我国的“隐性失业”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何谓“隐性失业”?隐性失业实际上是工厂和机关冗员过多,没有事干,由国家一概养之。工人干部拿工资失业,这不仅坑了国家,害了人民,还毁了企业。一旦改革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失业的定义、类型和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失业,应当是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未获得就业机会。我国失业主要有三种情况六种类型,自愿与非自愿失业、摩擦与结构失业、公开与隐性失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失业问题曾有过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5.
失业风险不仅体现为客观的失业经历,也会通过个体的焦虑情绪反映出来。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五期数据刻画了青年劳动者失业焦虑的变化趋势,进而立足于工作场域探究职业技能培训对缓解失业焦虑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如下:(1)从2013年到2021年,随着失业风险的上升,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焦虑显著增强;(2)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强化青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信任来缓解失业焦虑;(3)对于面临更大失业风险的青年劳动者(女性、农业户籍以及低禀赋家庭)而言,职业技能培训对失业焦虑的抑制效应更大。本研究从职业技能这一新人力资本视角揭示了治理失业焦虑问题的有效机制,这对于决策部门治理青年失业风险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一种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各国当政者无不把治理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认真对待。中国的失业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在当前经济改革的形势下显得特别突出。一、我国下岗失业人口的现状及成因随着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现行失业登记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大量社会失业人员呈边缘化状态,给社会经济秩序、政治稳定埋下了相当程度的社会隐患。笔者对我国城镇社区失业状况跟踪调查后认为,造成如此现状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社会失业管理制度设计的消极、被动特点,提出了我国完善失业制度设计的重点就是要积极治理,促使失业政策和相关生存型法律、法规向积极治理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袁志刚教授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失业问题,并且在此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引起国内外关注的研究成果,比如《失业经济学》、《隐性失业论》等有关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 问:袁教授,您刚从国外研究归来,可否介绍一下国外近年来对失业问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 袁:从国外近年来对失业问题的关注焦点来看,多以政策层面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隐性失业”显性化朱满伦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内有部分富余人员从生产岗位上撤下来待业,使得"隐性失业"显性化。最近,我们对辽阳市5户国营工业企业富余人员待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这5户企业离岗待业的富余人员总计22227人...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总目录     
本刊特稿(专稿) 、继续适度从紧抑制通货膨胀。/刘国光1.4 .中国房改路在何煮一一城镇住房改革的深层恩考/郑也夫2.4住宅商品化:住宅业的根本出路/英明2.11九七房价是涨是落/严言2。“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发展/吴振坤3.7利用借鉴香港经验,加快河南经济发展/谢明干7·4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林毅夫等8.4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生12-4本刊专访1996——1997国际金融形势分析高层专家访谈录/林亚,1.7东亚有无奇迹一一高层专家访谈录/林亚2.22首都经济学家谈产业整合与跨国公司问题/林亚3-4转型期的阵痛:城市隐性失业公开化 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