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13)
正摘编自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21日,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题为《南台湾最挺也最惨!看看民进党铁票区的众叛亲离》文章指出,民进党在台南、高雄、屏东执政逾20年,嘉义县也有17年,2016年南台湾乡亲终于盼来绿营的全面执政,但蔡英文执政2年来,却让台湾南部开始冒出"民进党不倒XX不会好"的布条,就连深绿许  相似文献   

3.
从"党外时期"到"第三势力"的崛起,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在近三十余年来,变化巨大,从国民党的权威控制,到蓝、绿两党的均衡竞争,台湾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参与政治的话语权,但由于对执政党的不满及对反对党的失望,台湾近年来的政治生态中,出现了"第三势力"。这股力量在2014年"太阳花学运"与"九合一"1选举后,成为台湾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未来的整合与可能影响力尚待观察,但第三势力的形成与其对台湾政党政治与选举的结果,却已经产生实质的影响。深度剖析台湾政治新势力的出现原因和影响,大陆能够以此为据,调整未来对台政策,做到胸中有数,变中求稳。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5)
<正>据岛内媒体报道,台当局即将在2019年实施的高中社会科新课纲草案中将《开罗宣言》相关内容删除,新的历史课纲将不以《开罗宣言》论述台湾地位。这是借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再次扩散"台独"史观,将毒害台湾青年学生,也将进一步破坏两岸关系。岛内有人妄称,《开罗宣言》确实提到台湾归还中国,但问题是美、英、中三国领袖没有签署,而且连美国国会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联合报》4月19日社论说:凡事牵扯到中国大陆就作出条件反射式的负面解释,这是台湾民进党一向的标准反应模式;如今,再加上"时代力量"悍将们的摇旗呐喊,就更将"反中模式"运用到风风火火。但从最近台湾诈欺犯的捉放事件看来,以一成不变的"反中公式"来因应一切事端,显然已露出技穷窘态。试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清朝初年,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康熙统一台湾,康熙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采取了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斗争方略。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斗争方略有阶段性的变化,但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始终不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始终不动摇,坚持"议和招抚"的方针长期不变。康熙希望和平统一,但始终把军事准备作为"抚"的前提,并实施"力争民心"的斗争策略,获得了台湾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吴为 《统一论坛》2020,(1):21-23
2019年是台湾地区选战年,台湾政局主要围绕2020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但通过大肆操弄"反中拒统"、香港事件,转移执政不彰焦点,谋取选举私利。国民党面对东山再起的有利客观形势,未能及时做好内部整合,一度陷入被动。岛内"台独"分裂活动猖獗,美国加大介入台湾问题,增大台湾政局复杂性。台湾社会虽然受到民进党当局制造两岸敌意对抗的影响,但主流民意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改善经济民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方朔台湾作家、诗人、评论家、新闻工作者。《亚洲周刊》主笔《,中国时报》《、明报》专栏作家。1999年入选台湾《天下》杂志评选的"50年来影响台湾的200位人物"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民进党"执政"8年的不满,但"马"上就会好起来么?在南方朔看来,国民党或许有长期执政的可能,但想要退回此前的威权体制,绝无可能。台湾地区完成了二次政党轮替。此前,台湾民  相似文献   

9.
李立 《统一论坛》2012,(6):16-19
港澳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切实可行的,它同样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依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本文试就"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做一探讨。"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模式很多,但切实可行的,既能满足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11.
杨立宪 《台声》2014,(7):50-51
<正>6月25日至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次率团进行为期4天3夜的台湾之行。抵台当日,他说道"从北京到台湾的飞行用时不到3小时,但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作为大陆涉台部门主管负责人首次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显然此次台湾行写下了两岸关系发展中新的篇章。此次张志军的台湾行,是对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首访大陆的回访。但因今年三四月间,岛内爆发"太阳花学运"而阻挡了原定在此时间内回访的行程。"太阳花学运"作为两岸关  相似文献   

12.
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民进党当局一方面一边倒依附、勾连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借疫谋独""借疫反中",另一方面大肆炒作所谓台湾"防疫神话",鼓吹台湾是东亚乃至全球"防疫模范生""世界需要台湾经验"等。数字上看,台湾没有沦为重灾区,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种种所谓"防疫神话"不过是人为虚构出的泡沫。所谓"防疫神话"实为无根之水、空中楼阁截至5月17日,约2300万人口的台湾新冠肺炎患者确诊440例,死亡7例,民进党当局和绿营媒体正是借此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蔡英文当局大搞"去中国化",推行"文化台独",妄图从根上斩断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从而达到"台独"目的。但台湾到处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正如李敖所说,"台湾无处不中国"。事实上,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史前文化源于祖国大陆;中华文化一直是台湾文化的主流,并抵御了外来文化的侵袭;海峡两岸文化民族形式相同,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3日、17日,台湾遭遇两次大范围停电,受影响民众达数百万户。岛内人心惶惶,经济发展预期趋恶。这是继2017年8月全台大停电之后台湾最为严重的停电事件,也是继今春旱魃为虐之后台湾民生领域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台湾电荒频发,虽有客观因素,但民进党当局施政"乱作为""瞎折腾"才是根本原因。一、民进党"失政"是台湾电荒主因(一)能源相对匮乏是台湾出现电荒的客观原因。据统计,目前台湾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占比约71%;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是台湾"大选年",岛内政局发生巨变后,蔡英文当局对其对外交往策略进行了调整,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挟洋自重,遂行"联美媚日抗中"为主轴的对外交往政策,妄图通过所谓"踏实外交"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但囿于台湾岛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和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现实,注定蔡英文当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20)
正摘编自9月30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张天钦日前曾对媒体表示,马当局时代承认"九二共识",但申请加入亚投行时仍未成功,"我想很多东西大概都是一种借口"。换句话说,在他的认知中,有没有"九二共识"都没有关系,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如果台湾陆委会只是想要为蔡当局脱罪硬拗,那倒也罢,但若心中真做此想,那就真令人忧心了。马英九时代申请加入亚投行未果,的确与"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市化一直发挥着主要的动力源作用.从发展轨迹看,台湾的都市化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脉相承,但也有其特点.鉴于此,本文一方面重点分析全球化对台湾都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了台湾能够避免"超都市化"现象所导致的社会严重失衡状况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台湾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缺失与问题.也出现了西方都市化发展中的弊端,但还是维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均衡,实现了经济发展与都市化进程的正面互动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14,(12):21-21
<正>台湾《中国时报》10月31日刊发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庞建国教授的评论文章《妖魔化大陆只会自陷困境》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台湾无法无视大陆;但也不必妖魔化大陆,否则,台湾就只好在边缘化的宿命中自怨自艾、伊于胡底了。全文摘编如下:两岸关系近日来出现了一些紧张情势,台湾执政当局显然有所感受,因而做出了释放善意的动作。日前马英九在出席"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时表示,在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台独"分裂活动严重威胁两岸关系发展台湾问题产生以来,尽管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中当选。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竭力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台独"现实危险性明显上升,使台海形势进入高危期。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5)
正一部《余生》点出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一路走来的最核心思想——"两岸两个国家"的论调。对他来说,现在的台湾就是一个:"一个海峡对望的两个国家"。至于谈到台湾的认同何去何从?这位前领导人表示,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结果,现在残存于台湾,依据《旧金山和约》,日本明确放弃了台湾,当时虽然没有明言将台湾归还给谁,但从国际法观点,当时"台湾的确是中华民国的领土"。所以,现在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