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月7日至1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展开"英捷之旅",赴拉丁美洲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四国访问,往返期间过境美国休斯顿和旧金山。蔡英文此行意在化解"邦交"危机,并借机提升对美关系,同时还想利用出访来转移岛内民众注意力,掩盖岛内乱局。但台湾舆论普遍认为,蔡英文此次出访似乎正走回李登辉、陈水扁时期"金  相似文献   

2.
6月24日至7月2日,蔡英文展开为期8夜9天的"英翔之旅",赴巴拿马和巴拉圭访问,途中两次过境美国。蔡英文主要目的是提升台美实质关系,巩固"邦交"友谊和提高台湾在国际社会能见度。但从整体效果看,蔡英文此行基本上是无功而返。一、提升美台实质关系变成被美国"绑架勒索"蔡英文往返途中分别过境美国迈阿密和洛杉矶,期间,蔡英文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18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出访中美洲9天行程结束,她在返台记者会上重提"踏实外交",强调"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记者会中却不提如何和大陆交往,是疏忽,还是认为不重要?多年前,钱复任台当局"外交部部长"时,曾在"立法院"答询"立委"说:"两岸关系比‘外交关系'更重要。"这句话反映在政治、经济、安全上可谓至理名言,其精义是,如果两岸关系搞坏了,台湾"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4月17日至21日,蔡英文窜访非洲"友邦"斯威士兰,这是蔡英文首次到访非洲。行程满档力拼"外交"斯威士兰位于非洲南部,人口约130万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四面被南非和莫桑比克包围。斯威士兰是非洲唯一的君主制国家,目前国王为第二代的恩史瓦蒂三世,终生执政。4月17日,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水域进行军演的前一天,蔡英文"如期出访",声称有信心也有决  相似文献   

5.
<正>5月29日至6月9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率一干人马,"浩浩荡荡"赴美国访问,进行所谓"点亮台湾、民主伙伴之旅",激起了一些涟漪。蔡英文此行主要有三个看点:一是与美国政府主管对华对台政策事务的官员及国会议员会面,到美国智库发表公开演讲,向美国"交心",以获取美国支持。二是参访硅谷知名企业,为民进党2016年再度上台后"壮大台湾"取经。三是  相似文献   

6.
台湾“八掌溪事件”余波未平,岛内政局动荡不安,紧张的两岸关系停滞不前。但施政陷入困境的领导人却对此熟视无睹,于8月13-25日带领一干人马,行色匆匆地出访中美、非洲6国,大搞所谓“过境外交”、“元首外交”与“金钱外交”,宣扬“台独”谬论,鼓噪台湾“加入联合国”。尽管台湾领导人标榜其“跨洲苦旅”是“民主外交之旅”,但从其一路大把撒钱的丑剧及出访期间的“台独”分裂言行看,此行无疑是地地道道的“金钱外交,分裂之旅”。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蔡英文上台一年多,不论内政、两岸、"外交",都只有一个"乱"字可以形容。蔡英文确实处于内外交迫、不满之火遍地燎原的困境,不满"年金改革"的军公教团体固然频频抗争,但军公教的不满并不是社会全部的不满;"一例一休"  相似文献   

8.
正3月13至19日,马英九率团赴中美洲"邦交国"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访问,往返过境美国休斯顿和洛杉矶。这是马英九任内第12次出访,第9次赴拉美地区"固邦",第18次过境美国本土,是其任内最后一次出访。马英九主要意图是借出访对内宣扬其"活路外交"政绩,巩固"邦交"友谊和修复对美关系。马英九此行虽然目的明确,但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9.
6月8日至1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加拿大行程。苏造访了纽约、休斯敦、华盛顿、多伦多与温哥华等城市,除安排多场侨界聚会和参加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仪式外,还进行了所谓的"国会外交"和"智库外交"。苏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放心",争取美国并进而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尽管苏此行  相似文献   

10.
<正>赖清德在3月16日民意代表补选后,于3月18日至民进党中央党部登记参加2020年"大选"党内初选,打破了民进党定于一尊的局面。蔡英文定于3月21日至28日出访南太平洋3岛国瑙鲁、帕劳和马绍尔群岛。赖清德的突袭让蔡英文措手不及。蔡英文于2月19日接受美国CNN专访时郑重宣布她将竞选2020年连任,尽管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选举民进党一败涂地,蔡英文的民调支持度跌落谷底,但外界普遍认为蔡英文将铁定代表民进党参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7,(9)
"过境外交"无计可施陈水扁咎由自取综合台湾媒体报道,8月21日陈水扁展开其任内的"毕业之旅"。他又借出访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等国家之机,实行对美"过境外交"。但与以往踌躇满志甚至敢于"给老美一点颜色看看"的"外交"行程相比,此次他无论如何也兴奋不起来。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4)
<正>摘编自2月6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先是放弃发表元旦文告,对于刚刚过去的农历除夕,蔡英文未援例发表谈话,蔡英文办公室解释是为了不重蹈"家父长"作风。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蔡英文在官方推特上,用英、日文向美、日民众拜年,却未用中文向台湾民众拜年,更不用说向大陆民众拜年。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3,(12):55-55
年初迄今,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似“政党外交”之名,已五度出访,期间两次造访新加坡。蔡英文以强化“台湾必须走进肚界”的理念,也先后访问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与新加坡。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一位并不吸烟的29岁"国安特勤"少校,一边跟随蔡英文出访,一边刷卡645万元新台币,通过华航购入免税烟9800条寄存机场;返台之际分装"总统府"所属车辆并混入"总统车队",企图利用免检礼遇夹带过关,计划送往蔡英文官邸窝藏待销,不料被掌握"线报"的调查单位半路截停、人赃俱获。其人羁押禁见,长官担责下台,"上峰"切割神隐,惹得岛内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7):5
6月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出访中南美洲返回台湾即有“三拼”之说:“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年底再拼选举”。所谓“出国拼外交”,当指此番中南美洲之行。其选在刚获美国大宗军售之后,在去年8月至今9个月内再次出访同一地区,并在过境美国时得到“放宽限制”的待遇,刻意突显其“拼外交”的“成就”。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此行,不仅给每个被访国带去数百至数千万美元的“见面礼”,还给中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6至9日,民进党2016年1月"大选"候选人蔡英文在选举倒计时100天之际赴日活动。尽管这次活动打着"经贸文化之旅"的旗号,声称主轴为"与台侨、留学生见面,加强台日产业连结",但从媒体披露的具体行程看,蔡英文此行处处充满"联日抗中"的政治意味。从蔡英文到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故乡的刻意安排,以及蔡英文对日本自民党、民主党等主要政党的公开拜会,甚至受到日本高规格接待首次到访日本内阁府,均显示民进党有意讨好日本,加强与日本的联系,也预示着若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台湾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蔡英文宣布,若重返执政将推动"新南向"政策,强化对东盟及印度的多元伙伴关系。理论上,"外交"、经贸追求多元与分散,当然是正确的作法;然而,就台湾整体战略和实务看,高谈新"南向"支线的开展,却避谈积重日深的"西向"主轴要如何因应调整,则显然是避重就轻,察秋毫而不见舆薪。不想或不知如何面对中国大陆的时候,就把脸别过去,转而谈"南向","戒急用忍"时代的李登辉如此,"一边一国"的陈水扁如此,今天的蔡英文也只能跟进。唯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潘飞 《两岸关系》2008,(9):22-23
8月12—19日,马英九奔赴中美洲“邦交国”巴拉圭、多米尼加展开“敦睦之旅”,途中过境美国和巴拿马。这是马英九就职以来的首次出访,主要目的是巩固与中美洲国家的“邦交”关系。马英九此行极为低调,希望以全新的“外交”姿态修补台美互信,并赢得大陆对其“外交休兵”主张的善意回应。  相似文献   

19.
舆情观察站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了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南亚各国纷纷对中国投来极大热情,外媒也对此行纷纷评价:中国将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撇去外交战略高大上的合作不说,这次习大大出访本身的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7)
正蔡英文当局推动的"新南向政策"受到外界普遍关注。与过去李扁当局推动的"南向政策"有所不同,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不只是一种经济政策,不只是分散台商投资市场,更重要的是一个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而且明确提出要发展"整体关系"、建立"伙伴关系""策略性结盟关系""21世纪新伙伴关系"等重大发展目标。只是在残酷的国际经济政治现实面前,蔡英文这种一厢情愿式的主观期待,可能仅仅是一种口号,很难如愿实现。"新南向政策"是民进党当局总体"外交"战略的一环,不只是简单的分散市场与区域经济多元化布局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