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壤专电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1月18日至20日对韩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从而揭开了俄罗斯亚洲外交的序幕。 叶利钦利用访问汉城的机会宣布俄罗斯是一个亚洲国家,重视远东地区事务。他建议建立亚洲安全机构,以监督本地区的裁军和防止武装冲突。他宣布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7月26日至29日先后访问韩国和朝鲜,成为韩朝两国6月底发生海上交火冲突事件以来访问韩国和朝鲜的第一位大国外交部长。伊万诺夫的这次访问是俄罗斯继续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推行“等距离外交”的再次体现。从他的访问内容看,俄罗斯在关注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推动与韩朝两国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3.
韩国总统金大中 3月 9日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即将回访韩国和俄罗斯总统刚结束访韩后进行的,它无疑会对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布什当选总统后,一再强调美国将“在严格互惠的基础上”与朝鲜发展关系,他在就职演说中称朝鲜是“世界和平之敌”,并多次声明美国将实施耗资 600亿美元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以免美国及其盟友遭到像朝鲜、伊拉克和伊朗这样“无赖国家”的导弹袭击。这些言论使金大中深表忧虑,两次与布什通电话,要求尽早举行韩美首脑会晤,并于 2月初分别派韩国外…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5月23日抵 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 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他入主白宫以来首次访问俄罗斯,也是他与俄总统普京第5次握手。到本刊截稿的24日,虽然双方的会晤仍在进行中,但从中可以看到布什与普京显然要由此为众说纷纭的美俄两国关系的现状定一个基调,并为其未来发展勾勒一幅蓝图。  相似文献   

5.
周良 《瞭望》2002,(36)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8月20日至24日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访问期间,金正日了解了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经济改革的经验,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金正日去年8月乘火车访问俄罗斯后再次踏访该国,一向很少出国访问的金正日一年之内两度访俄,因此备受舆论瞩目。  相似文献   

6.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2)
曼德拉改组南非内阁 南非总统曼德拉5月13日宣布改组内阁,任命4名非国大组织成员为新部长,他们将在国民党的4名部长6月30日退出内阁后接任。 韩美日就朝鲜问题举行政策协调会议 韩国、美国、日本三国高级官员5月13日至14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会议,协调三国对朝关系的立场。会议主要议程包括朝鲜对“四方会谈”的态度、三国对朝鲜提供援助和进行经济交流的问题。“四方会谈”是韩美两国总统4月16日提出的。 法国总统首访英国 法国总统希拉克5月14日访问英国。希拉克希望英国1999年正式加入欧洲货币联盟,他还与梅杰就疯牛病、欧洲建设等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法国总统12  相似文献   

7.
汉城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参加了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于7月10日至11日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工作访问。克林顿访韩是有关各方正在加紧围绕解决朝鲜核问题之际进行的,因而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访问期间,克林顿同韩国总统金泳三就朝鲜核问题、地区形势以及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两国总统把朝鲜核问题作为会谈的主要议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1,(33)
7月26日至8月8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沿着他的父亲金日成20世纪80年代访苏时曾走过的路线,对俄罗斯进行了他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访问。金正日此次访俄横穿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所有重要城市,行程万余里。 西伯利亚铁路干线是俄罗斯连接欧、亚两大洲的咽喉要道。苏联人民当年付出了巨大的代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国家杜马在4月21日 通过表决批准全面禁止核试 验条约。此前的4月 14日,俄杜马以 288票赞成、131票反对和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了拖延7年之久的俄美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代总统普京在条约批准后发表声明说,批准该条约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时表示,杜马的决定“为两国进一步展开核裁军谈判打开了大门”。 舆论普遍认为,俄杜马的表决虽然为重新启动俄美核裁军进程开亮了绿灯,但裁军道路上仍然充满荆棘,条约的履行难以一帆风顺。 向西方发出和解信…  相似文献   

10.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签署了《两国友好、合作和伙伴关系条约》。这是原苏联地区争吵多年的两个兄弟国家走向和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北约东扩的形势下,俄乌关系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原苏联两个实力最强的共和国。历史上,两国人民曾经共同生活,并肩抗敌,谱写过不朽的友谊篇章。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早在1994年夏天就曾打算访问乌克兰。两国友好关系条约也早在两年前就已草签。  相似文献   

11.
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印度期间,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签署了两个宣言:进一步巩固俄罗斯联邦同印度共和国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宣言以及加强并深化俄印经济科技合作宣言。舆论指出,这两个宣言将为推动两国长期合作和发展全面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处战略要塞的阿摩拜疆正成为俄美争夺的对象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1日至22日对阿塞拜疆进行了两天工作访问。他带着约500人的庞大队伍前来参加在巴库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以浩大的声势表明俄将加强同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普京是在伊朗核问题不断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已近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欧洲最大的斯拉夫族国家尽管在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关系发展却相当缓慢,有时甚至出现紧张局面。除工作会晤外,两国总统迄今未对对方国家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全面正常化的俄乌友好合作条约也迟迟没有签署。这种状况不仅远远不如两国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且落后于两国与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发展水平。两国关系缘何如此?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黑海舰队问题是影响双边关系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布什于5月22日至28日在欧洲转了一圈 马不停蹄地访问了德国、俄罗斯和法国,还到意大利参加了北约—俄罗斯首脑会议。审视布什来去匆匆的欧洲之旅,不难发现,经营美俄关系是他此行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虽然普京与小泉在东京推杯换盏,但两国改善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20日对日本的访问,恰逢今年是《俄日友好条约》签署150周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朴茨茅斯和约》签署100周年,以及二战胜利60周年。两国能否利用这次首脑外交的机会,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上的历史恩怨,俄日关系如何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冷战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权利及义务,也继承了苏日关系中领土问题的遗产。但最近,俄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开始松动。首先,俄罗斯的立场发生变化。一是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26)
朝韩海军发生交火事件6月15日上午,韩国和朝鲜军舰在朝鲜西海岸有争议的海域的对峙中发生交火,一艘朝鲜鱼雷艇被击沉。韩国武装部队已进人最高戒备状态,朝鲜方面则宣布暂时限制或者停上韩国人员访问平壤和同朝鲜的其他接触。美国方面认为朝鲜半岛形势因交火事件而骤然紧张,从16日开始向半岛附近水域增派了战舰和战机。姆贝基就任南非新总统南非现任副总统、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主席塔博·姆贝基就任南非新一任总统,就职仪式和现任总统曼德拉的告别政坛仪式6月16日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姆贝基现年57岁,是1994年南…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总理李鹏于4月18日至30日先后对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今年中国政府在发展周边外交方面的一项重大举动,必将为促进中国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作出新的贡献,并对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这五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访问过我国。李鹏总理此次是应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蒙古国政府总理彭·扎斯莱的邀请前往访问的。 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李鹏总理这次访问的五个国家或与我国接壤,或为近邻,这再一次反映了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6月30日,胡锦涛主席飞往莫斯科,开始他欧亚之行的重要访问。当晚,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出席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夫人在位于莫斯科郊外新奥加廖夫的总统别墅举行的家宴。这是中俄首脑自今年5月9日在莫斯科共同庆祝二战胜利60周年以来,时隔一个多月后的再次会晤,也是胡锦涛主席第二次正式访问俄罗斯。中俄首脑此次聚首是两国间一件大事,双方政府高度重视,并作了充分准备。会晤期间,胡锦涛主席与普  相似文献   

19.
俄格“间谍风波”折射出大国对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从中也看出俄地缘政策的变化在格鲁吉亚逮捕4名俄罗斯军官,并处以间谍罪后,俄格关系空前激化。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大为震怒,专门召开安全负责人会议,谴责格“企图勒索和挑衅俄罗斯”,切断与格方所有交通联系,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全方位制裁,宣布俄驻格军事基地进入临战状态。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专电 美国总统克林顿7月6日对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进行了约7小时访问,在那里同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总统进行了会谈。7日,克林顿访问了波兰。这是克林顿对上述4国的首次访问。据报道,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敦促俄罗斯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尽快撤军、俄罗斯军队撤走后如何在波罗的海三国建立安全体系问题,以及如何使上述四国尽早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的问题,以加强它们与美欧的关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决定从波罗的海三国撤军,驻立陶宛的俄军已于1993年8月31日前撤完;根据今年4月达成的协议,俄罗斯军队将在今年8月31日撤出拉脱维亚,但俄同爱沙尼亚的裁军谈判的障碍尚未消除,主要分歧是:俄方对爱沙尼亚境内讲俄语的居民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