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09,(13):17-17
平罗县大打农业特色产业牌 平罗县通过抓项目、促产业,抓园区、促规模,抓市场、促流通,大力发展清真牛羊肉、瓜菜、制种、生态水产、枸杞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基地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朔州市农村发生了可喜变化:农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区域布局日趋科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突飞猛进。但是,由于受区域、基础、市场的多重约束,近年来,一些不容忽视的经济问题显现出来: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销售难,转化难;乡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较差,滚动发展难。受其影响,社会问题也日渐突出:封建迷信活动开始抬头;腐败思想滋生蔓延;干群关系紧张;宗派势力干扰村务;“黄赌毒”沉渣泛起……面对这样的形势,市委经过冷静的反思后认为:种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出现不…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投入少、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农民增收难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慢有关。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成为今后农民增收工作的主线,延长农业产业链是其首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周连华 《发展论坛》2001,(11):43-44
调整农业结构,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闯出了许多有成效的路子,但一些地方政府的推动措施和群众的意愿不合拍,调不动、调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目前看,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农民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游离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外。因此,解决好农民进入市场问题,已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民进入市场困难是影响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这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5.
叶兴庆在《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1期撰文指出,我国农业已经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发展阶段,转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以前历次农业结构调整相比较,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到底有什么不同?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所求是什么?他们的思想主流和基本状况如何?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一些乡镇、村社,通过走村入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一番调研。 一盼早日发家致富,怕闯入市场,担不起风险,要求帮助选准一条经济发展好路子和增收致富的好项目。想富盼富是所有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然而,他们面对市场经济“怕”字当头,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冒风险,心中缺少“金点子”,脚下没有好路子。 二盼产品销售顺畅,怕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要求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年来,“卖粮难”一直是广大农民的一块“心…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运 《发展论坛》2001,(10):54-54,64
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各地实践看,关键是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以此来推动企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一、农业龙头企业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这是因为,它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可以告诉农民应该种什么,使他们比较放心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它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要保持和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引进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前线》1999,(4)
物价负增长有八大危害周天勇近日在《山西发展导报》撰文指出,物价负增长对国民经济有八大危害,它们是:导致许多企业微利或者亏损;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下岗职工增多,失业人员增加;意味着市场需求量下降,产品或者卖不出去,或者要低价销售,结果逼迫企业关门,或者闲置一部分生产能力;农业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农产品销售发生困难,农民收入增长停止甚至下降,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农民增收增支缓慢;产业结构调整难有一个宽松的国民经济环境,产业的劳动力和资产结构调整阻力大;企业产品卖不出去,造成开工不…  相似文献   

9.
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动山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破除“自种自食,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意识,牢固树立发展市场农业的新理念。山区农民由于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束缚,商品意识十分淡薄,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教育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依托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仅…  相似文献   

10.
陈连忠  王铁 《当代贵州》2008,(24):I0001-I0001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充分反映仁怀市农业和农村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56元,许多人辛苦劳作一年而难得温饱;而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比1978年增加7倍多。如今,仁怀农业、农村、农民呈现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状况:“红飘带”(红高梁“北种南扩”工程)让国酒茅台与50多万农民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三改一化”的历史任务,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现代农业;把农村传统村落改造成为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有理想的现代农民,形成城乡互助、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这个基本目标.第一位的任务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又在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抓住要领,把握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心任务,始终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2.
今年,重庆黔江区濯水镇蒲花社区的蚕农们在蚕桑产业党支部18名党员的带领下,养蚕810张,产茧560担,养蚕收入超过了40万元,蚕农户均收入1100元,而在两年前,该社区的养蚕收入还不到7万元。据介绍,像濯水镇蚕桑产业建立的这种产业党支部,黔江区已有196个。有了产业党组织,目前全区60%的村初步形成了“组组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钱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庆黔江是国家级贫困区,“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调整难、基层组织运转  相似文献   

13.
张世玉 《奋斗》2001,(11):26-27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协会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现在各地调整结构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农民调整结构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关键是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真正了解市场需求,进而解决“怎么调、调什么”的问题。而政府不可能代替市场来回答这些问题,结构调整需要适合的载体。现在,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正在结构调整中应运而生,这就是农村经济协会组织的大批涌现,成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生动体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群众对反腐败有“四忧六盼”最近,笔者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多层次的广泛调查,群众有“四忧六盼”:一优“刮阵风”。群众认为,反腐败不仅要真抓实干,而且要常抓不懈。但有些地方对反腐败信心不足,工作缺乏力度,一旦出现厌战松劲情绪,就会给不法分予以可乘之机。二忧...  相似文献   

15.
一、认清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首先,是适应形势发展,解决农村经济主要矛盾的需要。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从宏观上看,主要集中在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卖难且价格持续下跌,乡镇工业发展空间趋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增收减缓等方面。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作为会议主题,并明确提出:抓好结构调整是整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6.
童晓闻 《党建》2009,(6):42-43
开展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省余千县是典型的农业产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注重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农村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据统计,目前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2家,规模农业生产基地78个,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主导产业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特色产业品牌正在形成。为适应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2006年以来,全县探索开展了以“百千万”富民工程为主要抓手的农村“产业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2,(18):30-31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自愿参加、共同组建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近几年,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的机关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南下北上跑市场,了解农副产品行情;千方百计签订单,为农副产品找“婆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干部经纪人”,此举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各地都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致富的重头戏来唱。农业结构调整,政府进行行政推动是必要的,但是,这出戏真正的“主角”是农民,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干部一定要甘做“配角”,做好“配角”,切不可用简单的发号施令替代服务和引导。干部乐当“经纪人”,可谓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通过跑市场,搞调研,向农民群众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8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明确我省发展改革系统将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它们分别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集聚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昆岩 《求实》2000,(8):46-4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及其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为依托。因此,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体制创新是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具有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特点和具有产业聚集效应的农业产业化,同时还具有体制创新的涵义。所以,当我们提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之时,实际上也就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农业产业化是由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科技、环境等于系统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只有使有机联系着的各子系统之间协调运转,农业产业化才会进一步形成整体效应,释放巨大功能,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