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代的宗教与三教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道教是中国宗教的主体,在明代均受到统治者的优待。佛道二教与儒家的三教合一不止是统治者的政策,也是思想界的现状。佛道为挽救自身的颓势而不得不向儒家思想靠拢,与儒学相附会、相调和。明代儒、释、道三教的调和与隋唐佛道与传统儒学附会的情形不同,它的焦点集中在宋明理学的心性之学。受如此官方政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大量以三教合一为宗旨的民间宗教迅速兴起,“三一教”便是其典型表现。后者反映了中国民众从统合不分的态度看待三教关系的一般立场。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许多民间信仰的神祗,如定光古佛、三平祖师、清水祖师等等,有着佛、菩萨的形式,但神明的功能及信众对它的信仰心理和祭拜仪式都与道教无甚区别.这些信仰大都奠定于唐宋时期,当时福建开发程度低,巫文化氛围浓厚,佛教为了传播的需要,纷纷以巫术道法树立威信、吸引信众,其佛学、禅法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久之,便形成了今天所见佛道不分的民俗佛教.认清这点,对于我们认识福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山西应县古称应州,闻名中外的应县木塔就坐落在县城西北的佛宫寺.根据专家们的考证和研究,此塔约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最高的一座木塔.宏伟的应县佛宫寺塔,是由辽国当时的皇后萧氏及其父萧孝穆决定建造的,并得到崇信佛教的兴宗皇帝的支持,由一个名叫田和尚的人奉敕募建.  相似文献   

4.
一些年来,对韩愈所建立的儒学道统论,众说不一。现提出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一、以儒排佛的实质是倡兴 儒学,重新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一般认为,韩愈兴儒排佛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仿照佛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建立起一套儒家的道统论,以此为思想武器,坚决地反对佛道二教。这是事实。然而,笔者认为,这还仅仅是现象,并非实质。韩  相似文献   

5.
牛英彬 《红岩春秋》2020,(5):F0003-F0003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区西面的定明山北麓,地处涪江南岸的崖壁上。从隋代开始开凿造像,一直延续至清代,共计125龛906尊。造像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部分道教和儒家题材。这批造像中,尤以大像阁内的弥勒佛宏伟高大。大佛依岩面江,高肉髻,施螺髻,面部方正,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僧衹支,左手抚膝,右手施禅定印,善跏趺坐.  相似文献   

6.
北魏道士寇谦之不但没有参与北魏太武帝灭佛活动,而且他所开创的新天师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佛教影响的。这些影响来自以下方面:一是吸取了佛教轮回报应思想;二是模仿佛教戒律和教仪;三是借鉴佛教神灵观念;四是受佛教医药天算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悟”是传统文化和佛教哲学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融合、累积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审美体验方式与创造性思维方式。作为哲学范畴,“悟”是老庄道家把握和体认“道”的根本方式。作为宗教范畴,“悟”又是禅宗的生命与灵魂,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参禅的方式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澄澈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河北是一个宗教大省,佛、道、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俱全,信教人数多,分布广,且多在农村。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我们的重要财富,在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中不能缺少宗教文化的内容。宗教文化所具有的信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其它层面的文化难以取代的。就拿佛教来说,佛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毗卢寺遗址     
正毗卢,梵语,本义为佛光普照。佛教中经常会提到释迦牟尼"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其中法身佛如明月,即是说法身毗卢遮那佛无论何时都永远存在,可见其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毗卢佛是"毗卢遮那佛"的略称,在许多寺院都有供奉,如北京法源寺、洛阳白马寺等。在川渝地区,常以"毗卢"冠以寺院名称,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的毗卢寺即为其中之一。其始建于明代,清初重修,于20世纪60年代毁弃。2016年重庆市文  相似文献   

10.
李玉用 《唯实》2012,(12):22-25
道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既有悠久、良好的理论传统,也有其主动、积极的客观实践。江苏茅山道院以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中心,探索道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空间,一方面深化道教现代转型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道教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道家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创的一个哲学流派,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两者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道家和道教都以"道"来命名,其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和道教在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教袭取了道家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并将其改造成最高的宗教信仰,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道家的成果,道教越是趋向于高级和成熟,就越接近道家的老庄之学。而道家发展到后期,也不得不依托于道教,尤其是魏晋以后,更是教内之学强于教外,道教·成为道家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从道家与道教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复杂而曲折的关系作一揭示。一道家的创始阶段可称为老学。《老子》一书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蕴含了尔后道家各派的思想因子。"道"是《老子》的核心范畴,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既具有宇宙万物本原的含义,又具有社会规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而禅宗的兴起则是外来的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转折点.自其产生之日起,禅宗就在宗教教义和宗教生活上努力与"人间"社会打成一片,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佛教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关系,使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道教(包括后来成为道教主流的全真教)的宗教伦理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禅宗的入世宗教伦理对稍后的新儒家(即"道学"或"理学",以及更晚出的"心学")的"宗教"伦理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终于与"人间的"文化系统打成一片.禅宗宗教伦理与韦伯所归纳的"新教伦理"内涵一致,前者却比后者至少早了700多年.禅宗是"人间佛教"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十分深远,今天中国佛教界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即是承禅宗而来.  相似文献   

13.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佛道教圣地,是党的宗教政策反映最直接、最敏感的地方之一。本文试图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特别是执政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对南岳宗教兴衰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效应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一) 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初期,佛、道教就先后传入衡山。南北朝陈废帝元年,慧思和尚进入衡山讲经说法,此后佛、道教活动频繁,以唐代为盛。至民国初年,县域内有寺观199所,南岳山区占107所。抗  相似文献   

14.
一、李贽晚年三教皆崇,并主张“三教归儒”李贽50岁以前的思想与50岁以后的思想差别很大。其思想的巨大变化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50岁以前,主要是读书做官,而50岁以后,主要是著书立说,因此,他的一生大致可以50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李蛰后期的生活道路十分坎坷。50岁以后,逐渐耽于怫学,并长期寄居僧院。70岁落发为僧。李蛰晚年虽然信奉佛教,但不是独尊佛教,而是儒、佛、道三教皆崇。他认为“超然于名利之外,不与利名作对”是孔子、老子、释过佛的共同特点,而且,能超越凡人、不为名利的,只有这三位大圣人。显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夷夏之辨、严夷夏之防,是东汉出台汉人出家禁令的直接动因。佛教在初传时期,为了避开禁佛令,消弭夷夏观念等对佛教的制约,在传教方向和方式上作了重大调整,从而促成了佛教在传入伊始即与中国广大士庶的生活发生紧密联系,并由此走上世俗化的道路。虽然这种世俗化的传播使得佛教在很长时间内淹没于中国本土信仰之中而不显,但是却对佛教在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佛教不仅因此在中国社会扎下了根,为在两晋之际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佛教信仰在后世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7.
假无神论者     
梅桑榆 《唯实》2007,(10):93-94
假无神论者,经常对人标榜自己是"马克思的忠实信徒",对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的《国际歌》歌词也唱得滚瓜溜熟.然而,说归说,唱归唱,他心里却树着一具具神龛,神龛里供着一尊尊自以为可以保佑他前程的神像.并且博采佛道神鬼各家之长,以助他官运亨通上青云,财源茂盛达三江.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佛系"90后刷爆朋友圈。所谓"佛系",其实这个词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指的是看淡一切、与世无争、随波逐流、逆来顺受的处世哲学,是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对于青年党员而言,在大是大非和国家事业面前,绝不能有"佛系心态"。政治生活中的"佛系心态",极可能导致不讲原则、不讲是非,遇事推诿,缺乏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19.
熊贵平 《学习月刊》2011,(18):49-51
明代,由于政府三教并用政策的确立和实施以及唐宋以来三教合流趋势的惯性展开,儒释之辨的激烈程度较唐宋有所缓和。明初大儒曹端(1376-1434)对佛教持猛烈批评态度,延续了前朝儒士排佛的风格,所不同的是,曹端在辟佛之时却坚守"敬其人",明显表现出  相似文献   

20.
香港是一个宗教开放的城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孔教、印度教、锡克教等都有不同种族的人士信奉。香港也是个迷信习俗较盛的地方,鬼神观念及崇拜神灵行为相当普遍。远在1000多年前,佛教即已从内地传到香港。1841年,罗马教廷在香港设立监牧区。1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