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能相信吗?在人类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全球平均每天竟然有两万多人饿死。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今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世界仍有7.77亿饥饿人口。不仅如此,从世界谷物的供求情况来看,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世界粮食的产量和可供量都在减少,而世界重点缺粮地区形势更为严峻。有35个国家的6000万人面临着粮食紧急状况,其中有16个国家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内战或冲突,需要国际粮援。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为什么还会面临吃饭的难题呢?世界范围内粮食分配严重不均、南北间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整个世界越来越趋向于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粮食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时情,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不仅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更彰显了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尽管人类种植粮食超过万年,发展至今,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地球上却也不是人人都填饱了肚子。粮食危机成为困扰世界的难题,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社会经济生话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中国粮食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思路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当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基本上处于徘徊局面,世界粮食危机已露明显征兆。有三个重要标志:之一粮食库存降到20年来最低点。1994一1995粮食年度的世界谷物库存水平降到了16.6%(指期末结转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最低库存安全线,为近20年来谷…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是我国在应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时代之问时作出的中国回答,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是研究重点,也是理解人类社会普遍关切的逻辑起点。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的辩证发展关系,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08,(5):4-4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第一,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第二,党中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赞赏,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此,特摘录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重要论述,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的重要物资.拥有足够的食物是每个人的生存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权利.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粮食问题显得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如何向世界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有很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个层面:讲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故事,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讲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让国际社会相信,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国对自身苦难遭遇和实现发展条件的认知;讲好中国对世界发展历史和现实的认知故事,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是为人类社会避免灾祸、增进福祉。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8,(4)
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受到西方影响,其积极方面是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消极方面,是一些人的头脑成了西方思想、理论的"跑马场"。当今,中国正在进入"强起来"的时期,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为世界贡献能解决中国问题也能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理论,为世界贡献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理论家和思想家。向世界贡献解决中国问题和人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当今世界形势、时代主题以及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和历史担当精神,不仅具有中国价值,更具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黄世贤孙家驹一粮食安全问题是在1972-1974年世界上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为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安全的和富有的营养的食物,以维持一种健康、活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96,(2)
中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美国《1995年世界情况)杂志从中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谈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该文指出,中国今后若干年将处于决定中国几亿人甚至世界上几十亿人福利前途的历史性十字路口,多数评论员只是从政治或经济角度评论这个关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维护人类利益的世界视野。新世纪的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系列生存危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等问题,同时,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逐渐突显。所以,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这些难题并非一国之力所能解决,而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应对。"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15.
周学政  曲莉 《前线》2015,(2):99-101
体育是人类的特殊社会活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是人类最为集聚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城市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继而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北京正在同张家口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北京申办冬奥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21,(1):30-35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人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观点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透射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破解如何创造人类美好未来难题的使命初心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张兴国 《奋斗》2005,(12):44-45
有专家认为“一条基因就能形成一个产业。”新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继信息技术之后,生物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荣获我国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平均增产20%,从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7亿多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被西方人看作是解决新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称为“东方魔稻”; 他曾先后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说:我们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0.
刘华清 《湘潮》2011,(8):33-36
在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技舞台上,最精彩的剧目当属杂交水稻的发明,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力量。当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每亩已单产突破800公斤。至2011年,超级杂交稻在湖南已推广到1200多万亩,确保了湖南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