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国际关系提出的新期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指导,是推动建构新型国际秩序的价值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实践方案,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旨在造就以政党外交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具有高度的相互依存性,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离不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有力保障,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支撑,这既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政治逻辑,也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2)
国际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西方国际合作理论主要有三大流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两者在合作对象、基础、方式方等面进行比较,得出两种不同理论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缺陷,从而为中国外交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的良性互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布局,在理念上实现了科学发展、科学执政与科学党建之间的逻辑贯通,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为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执政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我们所处的国际历史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仅规划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对这一时期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国际关系矛盾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世界变局的透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鲜明地反映当今时代特征及国际关系战略态势的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形成了完整的跨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观。这些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社会在经济、安全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些挑战的影响下国际关系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贸易壁垒,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问题已经对国际社会良性发展构成了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人在这一历史时期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了我国外交的方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处理新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国思维。针对现有文献中对新型国际关系分析不足的问题,从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新型国际关系的内容,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三个方面解读其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耀东、张旭东的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与思考一文指出,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外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面临着新的调整与转变。多边外交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它顺应了国际与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它是新时代处理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智慧。在中国外交实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构建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都有着重大意义。一、从时间维度看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透彻分析了中国国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争取永久和平",在"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外交工作,注重开展文化交流,以及"三个世界"等外交思想或理论,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与毛泽东外交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郭元阳 《学理论》2023,(1):59-62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伴随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所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告诉我们,这一精神构筑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不断探索的深厚基础之上,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吸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精髓,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实践中,成为值得后人继承与弘扬的宝贵财富。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与把握我们党百年辉煌的发展规律以及精神支撑,并在新时代更好发挥这一精神力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论和理论结晶,在新的时代和实践条件下,其发展将更好地坚持科学创新的核心理念,在兼顾意识形态取向的前提下彰显学术取向,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新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真理,促进理论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谱系是马克思主义逻辑谱系在中国的具体化与现实化。研究其特征应遵循社会实践、相互联系、理论抽象等三个基本视角,在社会运行、相互对比、内在变革中探索其呈现机制。基于其视角与呈现机制,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谱系的特征概括为同质性、传导性、开放性、认同性和代际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谱系是马克思主义逻辑谱系在中国的具体化与现实化。研究其特征应遵循社会实践、相互联系、理论抽象等三个基本视角,在社会运行、相互对比、内在变革中探索其呈现机制。基于其视角与呈现机制,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谱系的特征概括为同质性、传导性、开放性、认同性和代际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0)
传统跨界民族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领域与分析框架,但是缺少国际关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采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将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动力机制综合到物质、观念与制度的分析框架中,并将问题产生机制纳入国际关系中的社会、国家与国际体系层次中,丰富跨界民族研究内容,并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跨界民族问题的分析框架与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14.
谢震 《理论导刊》2003,3(7):54-55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中国外交为应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外交理念:和平竞争,合作双赢;全球、全人类关怀;多样性共存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它们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发展;既体现了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要求,也符合全球、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要求。有了这些新的外交理念,中国外交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的集中体现,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艰巨任务。围绕这一任务主题,近年来中国相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并积极推进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注重在国际制度化建设与观念互动过程中,提升与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渐趋形成以影响力为核心思想逻辑,不同于传统西方以权力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制定与国际秩序构建路径。鉴于这些新理念、新机制,或直接面向周边,或在实践中积极与东亚合作进程相对接,在为议程设置、制度建构与观念塑造等地区合作领域释放出积极因素的同时,也成为以影响力为思想逻辑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地区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改变。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发生了马克思与正义之争。马克思与正义之争是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觉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是对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解蔽。但由于大部分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误解,他们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缺陷。我国学者对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重点集中于: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之哲学基础、价值主体和理论主题的阐析;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及其生成逻辑的哲学分析;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之科学内涵的阐发;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当代价值的诠释。随着当前我国社会正义问题的凸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正义理论是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是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规律的一门历史科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既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掌握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观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又要从中观层面探讨其基础理论,明确其学科性质及特点、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等问题,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的基础理论体系。更要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做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对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和编写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论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实践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又是摆脱教条化理论和实践模式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生成逻辑就是在这两个历史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外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面临着新的调整与转变。多边外交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本文试从多边外交的概念入手,在概要分析新世纪中国多边外交发展背景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