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20,(15)
正"大陆市场广阔,美妆行业十分适合电商销售,公司产品正由出口转向内销。"来到大陆投资兴业23年,台商曾文子继续深耕她的"美丽事业"。对于这份"美丽事业",不仅是曾文子,她的丈夫、儿子、儿媳妇也深入参与其中。去年,这个台商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997年,曾文子与丈夫吴锡祺一起从台湾彰化来到福建漳州创业,现为漳浦彩露华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提及美妆护肤,她坦言,这赋予她很多意义,"这成为我工作、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走进漳浦彩露华化妆品有限公司,只见公司展厅犹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11):42-43
##正##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即通称"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已进入研拟阶段。作为全面影响未来5年大陆投资经营环境的指导方针,"十三五"规划的研拟动向备受大陆台商及岛内工商业者关注。从大陆台商视角看"十三五"规划,开门见山地说,台商最关心的规划内容即薪资政策。目前施行中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对大陆台商投资、经营影响最大的即是此项。根据规划中"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表述,自规划实行至今,  相似文献   

3.
樊宁 《台声》2002,(5):32-34
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来到祖国大陆工作、生活。江苏省苏州市是台商投资的密集区,其中,很多台资企业落户苏州新区。为了谋求产业的第二春,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阖家团聚,台商老板、台籍干部携带家属来到大陆这个全新的环境。他们怀抱怎样的梦想来到大陆?圆梦的有多少?带着诸多疑问,我走进苏州新区“台商圈”。“台商到大陆投资是挡也挡不住的”2000年9月当选为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王勋辉,身材魁梧,很富有感召力。身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92年就从台湾来到苏州新区投资兴业,…  相似文献   

4.
她是名校硕士,却义无反顾追随身为警察的丈夫来到边境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害怕寒冷,不习惯北方生活,却最终定居在中国最北最冷的村庄。她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中心学校老师郭素丽,丈夫是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观音山边境检查站教导员赵鲁杰。他们扎根祖国的"北极",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书写着温暖的"北极村童话"。2020年,赵鲁杰、郭素丽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相似文献   

5.
<正>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10万多台胞及其眷属常年在昆工作、生活、学习。随着昆台经贸文化的深入融合发展,为进一步增强台商对昆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的总体构想,全面启动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近日,昆山市政协举行民主建言会,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包容、认同"的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3)
正邵玉美,1944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现居住在安徽池州市。4岁时,她随母亲到大陆安庆探亲,因招人喜爱,外婆执意留下她在自己膝前多待一段时间。可谁知,这一别,竟是38年。"文革"期间,邵玉美被下放到东至县官港镇,并与丈夫生育了7个子女。由于她常年超负荷劳作,身体很不好,再加上家境非常艰难,只得过继给别人3个儿子。直至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政府和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14,(2):F0002-F0002,1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叶宏灯董事长率领的毕业班学生"北京文化之旅"参访团。张志军充分肯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为培育大陆台商子女成人成才、促进台商家庭在大陆欢聚团圆、增进两岸青少年同胞感情、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作出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以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对两岸人民的交流和交往耿耿于怀,并且竭尽全力加以诬蔑和破坏。比如说台商投资大陆这件事吧,他们就一再横加阻拦,危言耸听,说什么台商的举动会"掏空台湾的经济",说什么台商的选择是"钱进大陆,债留台湾"。民进党重新上台这3年来,更是通过各种政治压  相似文献   

9.
正别看她娇小可爱,学音乐出身的李美萱,可曾在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唱歌剧,唱的还是女高音,小小的身体藏有大大的能量。这个1991年出生于台湾新竹的女生,如今转换跑道做文创,并于2018年来到大陆,在厦门与大陆青年李佳文合作,联手成立了一家主营活动策划和品牌宣传的公司。台湾文创与大陆VR科技技术的结合,如同公司名字"可以文创"所寓意——一切皆有可能。在"两岸合伙人"共同努力下,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原本只有6人的团队,如今已经扩大到20多人,除了为优质客户提供包装设计,他们还着手打造自有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20,(6)
正常如山,台商,1971出生。爱尔丽国际医疗集团董事长。2013年,该集团"西进"大陆发展,现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拥有7家综合门诊部。我们在大陆市场有业务,那么多大陆员工为公司拼搏。大陆出现疫情,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齐心抗"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3)
<正>11月23日,大陆台商、台湾文化人代表,以及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大陆知名高校的台湾学生代表百余人,在深圳参加"创富人生,赢在大陆——台湾百姓故事汇"活动。活动现场首发了《台湾百姓故事》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推出的三部曲采访故事的集中呈现,包括《大陆台商财富故事》《台湾文化人在大陆》《台生大陆求学就业记》:台商跨海而来,弄潮改革开放,实现创富人生;台湾文化人肩负着使命和责任,身体力行,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台生求学求知,激扬青春,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4,(10):50-51
大陆台商对祖国建立新认同 过去,台商对大陆的认同主要基于台商祖先“源”于大陆引发的寻根情结,现在随着台商与大陆融合程度的提升,台商开始建立起基于自身经历对祖国新的认同。自从1989年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新措施、台商投资大陆始成规模之后,15年来,台商又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3.
关墨 《台声》2014,(2):105-105
2013年12月22日,属于南方的甘孜州也有了北方的寒冷,但学校里却暖意融融,《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理事美淑贞女士与丈夫安迪先生在重庆市台联会长吴凯琦与四川省台办有关负责人陪同下,驰车千余里来到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德成乡中心小学,慰问她资助的50名贫困学生,并亲手将数万元奖学金发到孩子们手中。这是安迪与董淑贞第二次来到该校,也是第4年利用圣诞假期从英国到大陆关心祖国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4.
台商许聪禧先生1989年来到大陆投资办实体,经过10多年的打拼,事业颇具规模。正当他准备扩大投资规模,拓展经营项目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头上,最后他不得不弃厂而走,丢下在大陆的一切。好心没有好报 1998年9月,天津保税区天津丰泰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丰泰公司)经理、台商林镜丰携带以林镜丰  相似文献   

15.
去冬今夏,台湾媒体不断刊载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有关报道:如"投资大陆的几点注意"、"台商的赚钱法则"等经验总结;"在大陆经营的问题和策略"、"适度开放两岸经贸限制的要求"等。其中有一条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台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祖国大陆市场。这种竞争表现在哪里呢?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有哪些启示呢?"台商杀台商"台湾省彰化县魏氏四兄弟创办的小企业"顶新"公司,趁开放两岸探亲的机会,1988年携带几百万元新台币来到祖国大陆投资,20世纪90年代初凭着他们在台湾时曾为多家速食面厂提供过油脂的经验,决定生产刚问世不久的方便面,并取名为"康师傅",由于该产品质量纯、口感好,仅  相似文献   

16.
杨尚  何雨 《两岸关系》2020,(5):57-58
正自1997年来到大陆投资办厂,全国台企联副会长、展阳商用道具(淮安)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佳钧已经在大陆22年了,考察过很多地方,却一直留在淮安"这里的服务非常高效,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台商台企的发展。现在,我的儿子也来到淮安,长期在淮安的工厂负责企业运行。我也在淮安买了房子,下半年就可入住。我想,我在淮安扎下了根,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新淮安人。"淮安注定是扎根的地方展阳商用道具(淮安)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美元,是笙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覃显杰 《当代广西》2014,(23):45-45
正一个媳妇伺候好一个家婆不容易,伺候两个更难,伺候三个则是难上加难,但这难上加难的事她却做到了。她就是曾被评为"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的凤山县乔音乡额里村党支部副书记黄秀萍。黄秀萍今年43岁,1989年与丈夫罗永芳结婚时,就有人悄悄地问她:"这家有三个老人,你受得了吗?"黄秀萍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能伺候好三个老人!"黄秀萍说到做到。这个特殊家庭的三位老人,都是苦命的寡妇:家婆陈美云,今年73岁,35岁那年就死了丈夫;太婆廖妈宝贵,今年98岁,21岁时丈夫就撒手人寰,当时她已有身孕,而  相似文献   

18.
正为帮助台胞台企参与大陆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解决台胞台企在农业林业领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台办、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农林22条措施",台湾各界广泛关注大陆为台胞台企参与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建设给出的政策新机遇。台胞台商:政策及时雨坚定扎根大陆发展信心对于"农林22条措施",在大陆发展多年的天津市台协会创会会长张连兴表示,过去几十年,很多台商到大陆设厂后获得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12)
<正>5月28日,以"台商投资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台商发展论坛在福建漳州角美镇开幕。本次论坛由全国台联、漳州市人民政府、闽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论坛以"台商投资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中国社科院、福建社科院、台湾经济研究院、台湾综合研究院、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两岸研究院(所)、高校的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及大陆台商代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