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严谨 《现代国际关系》2022,(5):20-27+36+59-60
拜登执政以来,全面纠偏特朗普内外政策,对外重置美国外交战略,在拉美高举“美国归来”大旗,加大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着重推行“民主善治”、治理移民、助力抗疫、帮扶复苏等议程,力求修复美拉关系。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政府的排华思路,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对拉美政策调整全过程,变换手法破坏中拉关系、阻扰中拉合作。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政府变本加厉地排挤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域外力量,谋求重掌后院。虽然拜登政府来势汹汹,且在缓和美拉对立情绪、修复西半球盟友体系方面有所进展,但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其重塑美拉关系的努力遭遇挑战,距离实现重振领导力和影响力、完全管控拉美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谭道明 《拉丁美洲研究》2016,(4):123-134,158
彼得·H.史密斯在《论拉美的民主》一书中勾勒了一幅拉美政治变革的百年地图,并考察了第三个政治周期以来拉美各国的民主质量。在书中,史密斯以民主不等于自由为前提,以自由且公正的选举作为最低限度的民主标准,而将公民自由获得保障作为更高质量的民主。他发现,在20世纪的拉美地区,民主制度从无到有,历尽凶险波折,到世纪末终于战胜了所有其他的非民主体制,成为该地区最普遍的治理形式。然而,拉美地区当下的民主质量不高,仅仅停留在"选举民主"的层面,就权利保障而言乃是不自由的民主,与自由的民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尽管如史密斯所言,新左翼的崛起体现了拉美地区民主的辩证法,但在一些国家,左翼意识形态被该地区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所绑架,并对地区原本就不自由的民主造成了严重损害。本文认为,鉴于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钟摆效应"造成政治损耗,以及国际层面美国特朗普现象和英国脱欧公投背后的民粹主义崛起和全球化的可能逆转,拉美地区短期内很难跨越不自由民主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彼得·H.史密斯在《论拉美的民主》一书中勾勒了一幅拉美政治变革的百年地图,并考察了第三个政治周期以来拉美各国的民主质量。在书中,史密斯以民主不等于自由为前提,以自由且公正的选举作为最低限度的民主标准,而将公民自由获得保障作为更高质量的民主。他发现,在20世纪的拉美地区,民主制度从无到有,历尽凶险波折,到世纪末终于战胜了所有其他的非民主体制,成为该地区最普遍的治理形式。然而,拉美地区当下的民主质量不高,仅仅停留在"选举民主"的层面,就权利保障而言乃是不自由的民主,与自由的民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尽管如史密斯所言,新左翼的崛起体现了拉美地区民主的辩证法,但在一些国家,左翼意识形态被该地区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所绑架,并对地区原本就不自由的民主造成了严重损害。本文认为,鉴于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钟摆效应"造成政治损耗,以及国际层面美国特朗普现象和英国脱欧公投背后的民粹主义崛起和全球化的可能逆转,拉美地区短期内很难跨越不自由民主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民粹主义具有多种样貌,存在多个阐释维度。本文通过剖析美国特朗普民粹主义,从制度基础、内在结构和政治风格三个维度考察民粹主义。其一,民粹主义是一种现代民主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永恒的"伴影"。民粹主义孕育于民主体制内部,但民粹主义者对民主的理解是简单肤浅的。特朗普民粹主义显示,民粹主义可发生于任何民主阶段,西方所谓的成熟民主体制也不能免疫。民粹主义未必反精英、反建制,但反多元自由主义。其二,所有的民粹主义形态内部都存在一个由民粹主义者所构建的"人民"与"他者"的对峙结构。特朗普的"人民"以白人中产阶层为主。他通过挑战当下的"政治正确"塑造他的"人民"。其三,民粹主义具有独特的政治风格,即"快感政治"。特朗普以网络新媒体为主要平台,发布大量负面情绪性言论,传播各种谎言,让真相变成"后真相"。研究认为,应认真对待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不仅应当被还原为不具有意识形态内核的一种政治思潮,还应将民粹主义者与其支持者、民粹主义者提出的问题与其解决方案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国民粹主义强势抬头,左右翼民粹力量同时发力,渗透主流政治,冲击美国内政外交诸多传统,民粹主义开启的政治权力再分配尚未完成。美国民粹主义有其产生的内在根源,包括经济不平等加剧、人口结构变化不利于白人传统优势地位、中下层白人和精英之间的政治裂痕加深、社会"弱势群体"对奥巴马执政的反弹等。美国民粹主义并不必然"反华",但它与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同步升温值得警惕。民粹主义与"反华"舆论有相通的经济和文化根源、相近的思想逻辑,且都有被精英政治利用的一面,我们需要警惕和预防两者的合流。  相似文献   

6.
民粹主义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界对拉美民粹主义是民主的修正还是威胁进行了大量的定性讨论,一方面民粹主义可以推动被边缘化民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广泛的政治和社会联盟、促进改革议程上关键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却会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会损害政治机构(如政党和议会)和非选举机构(如中央银行或监察局等组织)的合法性和权力。本文基于9个拉美国家1986—2016年的数据,采用了多个随机效应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了公民社会作为调节变量,对民粹主义和民主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粹主义执政党对民主会产生消极影响,民粹主义在野党对民主会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另外,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减弱民粹主义执政党对民主的负面影响,但对民粹主义在野党的调节作用较弱。由此可见,以不同民粹主义角色为区分,民粹主义对民主同时具有双重影响。准确把握不同民粹主义角色与民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粹主义的认识,还有助于正确处理民粹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拉美政策奉行“新门罗主义”,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如鼓噪“美国优先”,大打“贸易牌”“移民牌”,使前任奥巴马政府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出现全面倒退,甚至拒绝承认委内瑞拉民选总统马杜罗而另行“任命”一个代理总统瓜伊多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政治、经济格局也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俄罗斯等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落地生根,深化了中拉政治、经济互信;俄罗斯强硬支持委内瑞拉加剧了美俄博弈,导致美国“后院失火”的可能性增大,迫使特朗普深度调整美国对拉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美国究竟意味着全球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值得探讨。特朗普的拉美政策不仅会影响美拉关系及美拉双方的发展,也将影响中拉关系的发展。本文尝试对美国“新门罗主义”拉美政策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考察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是转型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表现为一系列激进的大众政治运动,其背后隐藏着各种权力争夺与精英操作。在东南亚,民粹主义是各国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转型历程中已经完成或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现象的广泛出现与东南亚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密切相关,首先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其次是因分配不公和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与中下层民众之间紧张的阶级关系;最后是新生政治势力与传统政治势力的较量被具体化为争夺民众支持的斗争。与欧美民粹的左右两极同时发展和拉丁美洲民粹持续影响国家决策不同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因素的约束,东南亚民粹主义左右政治发展方向的空间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国家从威权走向民主的政治发展之路曲折动荡,面临宪政民主、经济增长、分配公平、民族和解等诸多艰巨任务,这条路各国走得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大致相似的经历是,民粹主义是其间影响最为广泛和冲击最为强烈的政治考验。东南亚民粹主义涵盖了该地区普遍存在的各种大众政治现象及其背后的精英政治,它在民主的躁动中萌发,在精英的博弈中成型,展现出3个层面的形态,一是强调分配正义的福利导向,二是突显阶级政治的左翼色彩,三是基于政治竞争与生存安全的策略选择。相比于欧美和拉美,东南亚可谓民粹主义的新发地,有着丰富的本土体验与独特的区域特色,东南亚民粹主义的整体性视域有助于探索该地区的政治共性与民粹主义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10.
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拉美政治的动态主要是围绕着"民主化"进程展开的,政治民主化因而成为拉美政治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一中心问题牵涉到一系列需要分别加以探讨的主题,例如按照民主化进程研究的学术轨迹相继出现的关于民主过渡、民主巩固和民主治理的分析.由于民主化进程始终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主体制运作和绩效的实证分析;而民主体制的前途不仅系于制度本身,它还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条件、经济因素、国际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有关拉美国家政治行为体的演变、各种经济和政治思潮、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等等,都成为拉美政治研究议程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或发展所谓"中层"理论,旨在根据少数几个变项来研究和解释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现象.这种趋势明显受到美国学术界的影响,美国政治学界盛行的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说明从威权向民主政治的转换以及民主体制的效率和合法性问题.但政治分析涉及政治力量间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变,结构主义、文化分析以及纳入更多变项的综合分析框架完全可能成为更为合适的分析途径.政治研究中还存在着所谓主流立场与替代性观点之间的分野以及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程洪  张庆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3-28,80
国家重建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重建往往成为这些国家现代化顺利推进和实现的关键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家重建概念的认识以及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重建的三个阶段的分析,探讨了国家重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指出国家政权与制度建设是拉美国家现代化实现过程中至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美地区历来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公开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大幅度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展现出更公开的干涉行径、更浓厚的利己色彩、更明显的分化企图和更强烈的排外取向,意在将拉美打造成一个政治上亲近美国、经贸上依赖美国、安全上不威胁美国的“后院”。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拉美的掌控有所强化。但长期看,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并未完全纾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甚至存在进一步被激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政策的调整还加剧了大国在拉美展开战略博弈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如何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美拉关系如何变化,这些课题值得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4):339-358

Building upon the contribu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 of U.S. foreign ai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U.S. foreign assistance. Concentrating on the years 1979–1985, the impact of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on both economic and military aid allocations to Latin America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ough other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upon aid allocation, human right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allocation of both U.S. economic assistance and U.S. military assistan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ose countries with better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are likely to receive more U.S. aid than other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备受瞩目。在越来越密切的中拉关系中,有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容忽视,尤其是美国因素。新世纪中拉关系的迅速升温牵动着美国的神经,本文通过回顾并分析中拉关系、美拉关系1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美国因素在中拉关系中的影响力,从而尝试找出更好地处理中、美、拉三者互动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Citizenship: a perverse conflu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meanings that citizenship has assumed in Latin America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Its main argument is that, in the perverse confluence between neo-liberal and democratic participatory projects, the common reference to citizenship, used by different political actors, projects an apparent homogeneity, obscuring differences and dilu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ose projects.  相似文献   

16.
《Orbis》2021,65(4):567-582
The rise of populism, and its subsequent challenge to liberal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s an ongoing feature of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politics. 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provid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oretical tools to untang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ic and practices of domestic populist political movements and liberal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empowers them to analyze critically those challenges and consider the extent to which populism is indicative of prior institutional failure. The work of Antonio Gramsci and Ernesto Laclau are used to develop a model of populism appropriate for advanced undergraduat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ents. The cases of the Tea Party, Donald Trump’s 2016 presidential campaign, Victor Orbán’s rise in Hungary demonstrate the dynamics of the model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reign policy.  相似文献   

17.
杨建民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3):3-9,79,80
公民社会在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已成为拉美政治左转的思想高地;天主教会仍是最能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公民社会组织,其在历次政治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在"还政于民"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土著人组织通过其政治参与使国家政权更具包容性,民主参与机制更为广泛,是拉美政治转型的直接推动力之一;社会运动、妇女、学生等其他弱势群体也是拉美政治改革和转型的积极推动者。此外,公民社会还包括个人和家庭等社会细胞,其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拉美国家的政治转型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Two images of populism are well-established: it is either labelled as a pathological political phenomenon, or it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authentic form of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it is more fruitful to categorize populism as an ambivalence that, depending on the case, may constitute a threat to or a corrective for democracy. Unfolding my argument, I offer a roadmap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and usually conflicting approaches to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opulism and democracy. In particular, three main approaches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the liberal, the radical and the minimal. I stress that the latter is the most promising of them for the study of the ambiva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ism and democracy. In fact, the minimal approach does not imply a specific concept of democracy, and facilitates the undertaking of cross-regional comparisons. This helps to recognize that populism interacts differently with the two dimensions of democracy that Robert Dahl distinguished: while populism might well represent a democratic corrective in terms of inclusiveness, it also might become a democratic threat concerning public contestation.  相似文献   

19.
拉美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基本特征与主要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思想在拉美地区源远流长,是拉美的基本政治思潮之一.拉美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潮多种多样,但从总体上说,主张非资本主义和非共产主义的"中间立场"或"中间道路"的民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最近几年,拉美的社会主义思想又有新发展,出现了所谓"21世纪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些拉美国家的执政者提出社会主义口号,号召在本国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拉美社会主义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