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达早期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丰富而深刻,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论证和回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使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研究李达早期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丰富多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意味着要更好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不断创新的伟大民主实践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味着中国的政治发展绝不走西式民主的邪路,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要有效克服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和空洞性,要在资本主义民主止步不前的地方继续向前迈步,不断增加和扩大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和特点,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在中国大地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让中国的民主政治成为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择优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尝试多种道路模式,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在协调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方面、跨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鸿沟方面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而且彰显了世界历史意义:超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分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超越了社会主义经典理论,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中大国摆脱贫穷和落后提供了范例,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历史和当代中国现实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这个理论体系所独有的理论品格和独特蕴含: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独特性,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体性凸显的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境界就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维境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境界,就是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充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使之达致很高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心和决心。使之能够在引领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一种认识,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走资本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和曲解。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世界上存在两条社会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道路的经济逻辑与20世纪欧洲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逻辑本质不同。只有科学创设中国政治经济学,才能准确表征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保障中国道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良性运行。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表达,亦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发展逻辑。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只能是在合法和合理地使用资本逻辑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经济逻辑与马克思原初剩余价值逻辑和唯物史观逻辑具有同一性,只能是对资本逻辑进行批判的经济逻辑和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学理论》2009,(30):11-1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化、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处理好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新文明道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为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明道路探索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从现在到本世纪中期,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国际、国内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8)
本文认为必须从理论逻辑和历史现实依据的视角去辩证地看待三个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所形成的道路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形成的根本前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结提升所形成的理论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形成的重要支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所形成的制度自信是价值观自信形成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