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与否的争论长期争执不下,其原因是由于学者们将"知识产品"等同于物质形式,对知识产品具有的"价值溢出"作用缺乏认识。在综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知识产品的价值溢出模型。这一模型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坚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还在多个领域内拓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普世价值"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看待"普世价值"等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当前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论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普世价值"存在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普世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普世价值"由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断成长;"普世价值"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杨宏翔 《求知》2002,(3):16-17
目前存在着一些对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解。首先是对劳动含义的误解,有不少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指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排除了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劳动,因此认为劳动的概念需要拓宽、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劳动的含义的误解。马克思所论述的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从来都不是仅指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而是包括了科技人员在内的脑力劳动者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科技工作等属于脑力劳动,因此要深化认识首先必须深化对脑力劳动及其价值的认识。在科技第一生产力时代,确认脑力劳动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坚持唯物史观劳动本体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他的整个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却有不同的概括。从以下几例中我们便可以看出: 第一例。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就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所包含的四节;第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第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第三,价值形态或交换价  相似文献   

6.
论领导价值     
首先必要承认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也创造劳动价值 ;其次 ,领导价值具有不同于其他生产劳动的特殊形态。社会主义领导价值的基本表现形态主要是 :顺应历史前进方向 ,推动社会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社会文明 ;第三 ,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价值观 ,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领导价值观。坚持这种领导价值观 ,是社会主义领导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石 ,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黏合剂 ,是坚持正确领导方向和道路的方向盘 ,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在理论界已成为热点。长期以来 ,在经济理论界中 ,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 ,一般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 ,不能创造价值。钱伯海老师认为 ,物化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 ,并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的观点是一种理论扭曲。① 两种观点全然不同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一、劳动论与劳动价值论劳动这个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中涵义十分广泛 ,并不一定和价值的创造联系在一起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就需要劳动 ,即使是到了共产主义 ,劳动依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的必要手段或条件。…  相似文献   

8.
包国宪  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2):89-97,126,127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学术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践案例考察,从制度变迁和公共行政学术史两个层面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框架。文章首先从"公共性"、"合作生产"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价值对政府绩效合法性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其次,初步论证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的两个基本命题——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产出即绩效;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而在政府绩效价值建构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政府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再次,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以价值管理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中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模型如何"落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研究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孙杨 《理论探讨》2020,(5):23-29
不论是将西方社会历史产物的价值鼓吹为"普世价值",还是此次美国新冠疫情和种族歧视导致的社会暴乱问题,都充分揭露了所谓"普世价值"只是一种虚伪的霸权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学术界对"普世价值"思潮的批判也多聚焦于意识形态辨析,但社会上仍存在一种非政治性的温情主义倾向,这需从语言的本质及其异化来澄清"普世价值"的抽象本质,进一步破除"普世价值"的迷惑性与欺骗性。  相似文献   

10.
滕建华 《行政论坛》2003,1(2):10-12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我 们结合现实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对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入理解;把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重要形 式的认识;客观评价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1.
胡仪元 《理论探讨》2007,1(4):105-107
传统经济学把流通领域的一切劳动都视为非生产劳动,通过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流通领域的部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是,纯粹流通过程,即在交换过程中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考虑流通的情况下,一方面存在历史时间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机会成本的作用。消费者在自己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高购买价格)和先进企业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低售价)之间讨价还价,形成讨价还价模型。通过讨价还价,使其通过交易换得的价值比自己生产的价值量要多,实现交换的劳动节约,从而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12)
妇女解放一直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变的话题,妇女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伏不定。当今中国,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整个社会,妇女问题再一次成为主流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列宁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实践,为妇女解放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我国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重新回顾列宁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价值启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是否应把劳动价值论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问题。一种看法是: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同样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同样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另一种看法是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虽然重要,但并不创造价值。(二)关于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物化劳动不仅转移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单个主体看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是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有些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生产也是商品生产,由此断言;“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也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略陈管见,以就教大方。就商品生产而言,迄今为止,历史上已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它们具有一般的抽象的规定,诸如都是为交换而进行生产,都以社会分工为基础,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但是,作为一定社会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却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特征。众所周知,简单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纯粹的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则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然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虽然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都是社会分工和劳动协作日益扩大和增强的商品生产,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必然使商品生产过程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特征,而绝不会是一样的,都是劳动过程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4)
"价值"一词在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但是人们对于价值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却不能准确把握,进而对于价值的范畴更是不甚了解。主要从学术界对于几种主流价值学说中有关价值定义中"意义"的讨论出发,立足于价值哲学的高度,对价值的范畴进行了新界定。  相似文献   

16.
(一) 当前,理论界在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诸如"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等.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主张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二、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化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为科学地认识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质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依据 ,分析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历史性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表现为不同的劳动方式。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 ,在人本身的生产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 ,在资源相对稀缺 (相对于人…  相似文献   

18.
劳模精神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实践结晶,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基本价值蕴含和精神时代特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苏联学术界近来加强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原因是: 一、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提高了人的因素的作用.1、与几十年前相比,劳动技术装备率大大提高.2、专业化的劳动使得对劳动者的监督变得困难,往往只能靠个人的自觉工作和自我监督.3、在科技革命时代,提高了对人的素质包括文化、技能等的要求. 二、苏联现状急待解决"人的因素"问题.近一、二十年来,苏联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纪律松懈,消极情绪有些蔓延等. 三、当前改革的需求.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的种种设想,至今落实缓慢.原因很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文章立足新的时代方位,从"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劳动历史、劳动价值、劳动实践、劳动正义、劳动幸福、劳动教育等多个视角,对新时代劳动观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析,力图拓宽劳动视域,升华劳动的本质。面对当下全球经济社会的持续动荡,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以劳动为价值引领,大力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幸福劳动,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