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关于《人民日报》第一任总编辑邓拓的评传,传世的已有廖沫沙等所著《忆邓拓》、王必胜《邓拓评传》、张帆《才子邓拓:一位蒙冤者的血泪人生》、李辉《邓拓:文章满纸书生累》、宋连生《邓拓的后十年》)和李玲《书生邓拓》等佳作,为人们反思"文化大革命"提供了镜鉴。但社会学家和思想史研究者遗憾地发现:身  相似文献   

2.
李栋 《党史博采》2023,(3):57-59
<正>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领域,邓拓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邓拓,原名邓子建,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944年5月,由邓拓主编、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申春 《党史博览》2013,(6):48-48
1985年秋,我在收集于江烈士生平事迹时,先后在北京拜访了贺龙的夫人薛明和邓拓的夫人丁一岚,从谈话中得知于江烈士的妻子任致在西安。于是,我又乘火车赶往西安。一天上午,我前往解放军总后勤部驻西安办事处干休所,见到了任致。当我提出要  相似文献   

4.
邓拓同志原名邓子健,福建省闽侯县人,生于1912年2月26日(阴历正月初九),今年是邓拓同志诞辰75周年。邓拓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在他的一生中,对党的新闻事业、思想理论和文化艺术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崇敬。令人痛惜的是,他离去得太早  相似文献   

5.
滹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这首名曰《心盟》的小诗,是1942年春天,邓拓和丁一岚在滹沱河畔定下终身誓盟之后,邓拓写给丁一岚的一首充满炽热感情的爱情诗。在邓拓与丁一岚共同生活的20多年时间里,他们不仅有着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战斗生活,而且有着十分感人的“诗书深情”。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邓拓这个名字都是《前线》杂志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一面旗帜。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同志兼任市委机关刊物《前线》的主编,在他的带领下,《前线》杂志成果辉煌,其中以邓拓、吴晗、廖沫沙为主笔的杂文栏目“三家村札记”曾在全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年适逢邓拓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我们刊发三位当年在《前线》杂志与邓拓同志共同工作过的老编辑的回忆文章,以缅怀邓拓同志并向他学习,在新的形势下开创《前线》杂志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在不久前举行的纪念邓拓同志九十诞辰座谈会上,许多邓拓的老战友、老部下都谈到:邓拓同志最关心最爱护同志,他用自己的心血灌溉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党的新闻文化队伍。邓拓同志1958年调来市委后,负责筹备《前线》杂志的出版。那时我们刚从下边调来的几个人都没办过刊物,工作很生疏。他不辞辛劳,手把手地教我们,亲自撰写社论,看原稿、改稿,教我们画版样、做标题,甚至到印刷厂等着看校样,找美术家研究设计封面封底等等。靠了他这个启蒙老师的教、帮、带,我们较快地掌握了编辑业务,刊物也顺利出版。邓拓十分重视编辑部人员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卅四年前喜识君,夜阑杯酒共论文。春风紫塞张家口,结伴还乡哈尔滨”。这是1979年9月5日,中共北京市委为邓拓同志举行追悼会时,著名作家肖军写的挽邓拓诗。这首诗既抒发了肖老的胸臆,也道出了邓拓与张家口的关系。 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邓拓同志受党组织派遣到晋察冀边区工作。先后担任《抗敌报》编辑部主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拓率领报社的同志从阜平来到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同年9月,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在  相似文献   

9.
邓拓,是我国现代的一位在史学、哲学、文学、新闻学上都有很深造诣,博才多学的无产阶级战士。收来病骨归闽苑莫对清江看冷枫邓拓原名邓子健,1912年2月26日出生在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  相似文献   

10.
钱理文 《前线》2012,(3):33-35
今年是邓拓同志诞辰100周年。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同志曾兼任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的主编,邓拓这个名字就成为前线人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钱江 《党史博览》2010,(8):13-15
1966年5月18日凌晨,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拼将一死,与已经来临的“文革”抗争。这个消息在人民日报社悄悄传开后,人们都极为震惊。但是,邓拓之死没有使“文革”恶浪有丝毫收敛,这个“潘多拉盒子”已经被打开了。  相似文献   

12.
<正>邓拓(1912-1966)福州竹屿人,原名邓子健,笔名邓云特、马南邨。他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领导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同时还是一位书画评论家和收藏家。福州乌山脚下有邓拓先生纪念馆,珍藏了这位刚正不阿的文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家,邓拓一生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考察延安时期邓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邓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家,邓拓一生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考察延安时期邓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邓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邓拓(1912--1966),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文史学家、诗人。1912年2月16日出生于福州道山路一户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初名旭初,学名子健,笔名左海、殷洲、邓云特、马南邦等。其父邓鸥予,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民国后,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师,为人开明正直。邓拓从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6.
古来岁月去悠悠, 独向高城瞰九州; 今日天安门外路, 四通八达遍环球。这是邓拓同志有感于北京道路的巨大变化,于1958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写下的诗句。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解放前道路发展很慢。截止到1949年初,北京市区铺路只有二百一十五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道路面貌日新月异。目前,市区铺路总长二千六百多公里。从这两个数字,即可看出京城道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邓拓是我国现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他的一生都是在办报、著述、立说中度过。《晋察冀日报》是邓拓从事新闻报刊生涯的开端。十年办报岁月,邓拓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坚持敌后"游击"办报,将《晋察冀日报》办成"民族的号角"与"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使得《晋察冀日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文化铁军。  相似文献   

18.
回顾和祝贺     
《学习与研究》编辑部的同志想办一个杂文专栏,取名为《三家村后学札记》,嘱我写点什么。推辞不掉,只好随便说几句。记得《三家村札记》缘起于1961年9月中旬或下旬的一天,《前线》编辑部的同志将我同邓拓、吴晗两位邀集在一起,商量在《前线》开辟一个专栏,署名吴(吴晗)南(邓拓的笔名是马南邨)星(我的笔名是繁星)。邓拓说,既是三个人,就干脆叫《三家村札记》,行不行?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同意。至于文章的內容和写法,并没有议  相似文献   

19.
林小波 《前线》2010,(5):69-71
<正>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邓拓同志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对如何做好编辑工作留下了大量丰富的论述,尽管邓拓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尽管邓拓的报刊  相似文献   

20.
闽海波涛,长城风雷,四十年笔战生涯,何期奸佞逞凶,千士伤心文字狱。燕山血泪,云水襟怀,百万里长征道路,永记忠贞垂范,八方泪洒马南邨。这是“三家村”冤案得到平反后,《人民日报》全体同志献给邓拓的一副挽联。邓拓,福建闽候县人。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1930年参加左翼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