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宏观着眼的犯罪防治应从微观着手,而家庭由于其所独有的特性与功能,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着学校和社会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作用。当前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凸显家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把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来看,对青少年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是家庭的功能缺陷而不是家庭结构的变化,所以,优化家庭功能,才是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这不能仅仅期待广大家长的自觉,而要转变传统观念,把法律的触角毫不犹豫地伸向家庭,在法律上做出规定才是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析家庭职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探索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方法是每一位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家庭职能的分析,揭示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家庭职能的不正常发挥与青少年犯罪人格的形成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必须抓住的一种方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了衡量家庭职能发挥正常与否的标准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3.
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消极因素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而家庭缺陷则是青少年犯罪的最基本原因。家庭缺陷表现在:情感、教育、结构、文化、伦理五个方面。家庭缺陷的有无及其程序与青少年犯罪可能性大小成正比关系,家庭缺陷通过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心理性格、人生观及社会适应力的影响而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充分认识家庭在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地位,夯实婚姻基础,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丰富家庭文化活动,建立新型文明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建立和谐、幸福、康乐的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结构的缺损或变迁;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家庭关系及家庭气氛的影响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5.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家庭预防机制有着长期性、全面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等特征,它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榜样示范、家庭气氛熏陶、家庭对青少年的管理和约束等途径起作用。家庭预防机制的良好运行必须依赖于健全的家庭、家庭成员的责任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家庭与社会良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6.
影响幼儿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多种,但家庭因素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幼儿暴力行为产生的家庭因素,尝试寻求预防幼儿暴力行为的家庭措施,以期减少幼儿暴力行为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青少年心理的内部原因,而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两个个案的家庭成长环境,从家庭心理气氛、家庭角色、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观念角度透视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并对家庭怎样对待离家出走归来的青少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家庭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因素的视角中,可以通过对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管教态度/教养方式、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与未成年人偏差/越轨行为间关系的分析,从而揭示家庭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家庭规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与未成年人犯罪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都极不稳定的时期,同样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的稳定、家庭结构的完整、功能的健全、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状况都对青少年的正常的社会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分析了青少年时期家庭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其内部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10,(1):22-22
<正>为规范北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出台实施。今后,经民政部门认定,符合北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低于本市城乡低收  相似文献   

11.
对家庭功能的研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国外出现了一些关于家庭功能的小型结构模型,国内外也涌现出了一些关于家庭功能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研究。但现有研究还相当零散,各研究结论之间缺乏联系,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不大。未来还有待于加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若干理论,对家庭中的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残缺的家庭结构、恶化的家庭关系、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的反社会倾向和不适当的管教方式都对青少年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如何防范青少年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良久 《法制博览》2015,(4):290+234
在东西方文化相互冲突、交融基础上,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式家庭结构从原来的核心家庭,逐步向小家庭的模式建构。传统的家庭父亲形象已不在是高高在上和"父权统治"家庭的状态,而是建构起彼此互相依存、相互独立,各自均有话语权,自我决定行为;在经过东方与西方文明交融,关于爱情、性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在固守于传统的约束,追求自己爱情自主、婚姻自由、性解放。  相似文献   

14.
一、“断层家庭”概念及其特征分析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青少年问题的不良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由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多为青壮年劳力,造成当今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断层”的特点,即大部分人口为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具有此种年龄结构特点的家庭即我们所说的“断层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指缺乏承担抚养能力与赡养能力的中间阶层,仅有祖辈与孙辈所组成的家庭模式。此类家庭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规模经营的典范。但是与其规模经营发展相适应的设施农用地的规范却并不明朗。随着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设施农用地暴露出了诸多用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本文试通过对设施农用地的概念、范围的界定,进一步明确设施农用地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应当明确纳入我们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留守儿童的规模、生理心理发展及越轨状况已成为公共议题。留守儿童处在表面完整但功能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当中,藉由多元情境、多元群体、多元面向视角,可探知家庭基本功能的缺失所造成的留守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障碍,可以将之视为留守儿童家庭失灵。家庭失灵导致留守儿童忽视现象高发,亦使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暴露于虐待、暴力侵害、性侵害等风险之中,扭曲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上负效应明显。家庭失灵所携带的犯罪风险因子,对尽早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遏制再犯,促进犯罪者回归社会等方面都存在消极影响,需要弥补这一留守儿童犯罪防控断点。  相似文献   

17.
1月中旬.丰台区总工会启动了“两节”送温暖活动.为全区600余名困难职工家庭发放了“京卡&#183;互助服务卡”.为每户困难职工家庭发放了1000元节日慰问金和致困难职工的一封慰问信。  相似文献   

18.
列卿 《工会博览》2003,(9):25-27
近十多年来,家庭工作就业形式(以下简称“家庭工就业”)在一些国家逐步得到推广,为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受部分劳动者欢迎和有发展前途的劳动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未成年人)罪犯的家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父母品行、教育方式都是可能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青少年的父母和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期望能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疆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和保护不仅仅是新疆的问题,而是带有全局性和全国性的问题。探讨家庭监护问题是从源头上解决未成年人流浪和阻止流浪未成年人返流的根本途径。发现家庭监护的现实缺陷,完善家庭监护的法律法规、明确监护权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