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娜 《理论前沿》2005,(22):18-19
作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惟一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哲学强调信念对行动的指导作用;有用即真理;真理的可变性及民主和社会变革的改善主义观点。本文简介了实用主义的主要原则及最具影响的实用主义大师,并将以上原则落实到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指导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2.
《里斯本条约》改革了欧盟外交政策制定的制度安排,通过赋予欧盟独立法人地位、设置理事会主席以及对外政策高级代表、建立欧洲对外行动署和外派欧盟使团等措施,整合了原有的分散体制,提高欧盟外交政策的效率,增强欧盟对外行动能力,这也给欧盟对华政策制定产生影响。作为应对,中国需要在经贸领域开展广泛互惠合作、重视欧洲议会、协调同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关系以及在全球环境中发展双边关系。《里斯本条约》既因双边有效沟通能对中欧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但在军事、人权领域却为合作增加难度,中国应对欧盟对华政策机构设置和决策方式做出相应调适。  相似文献   

3.
李志永 《外交评论》2011,28(6):90-110
虽然外交政策是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但与国际政治研究相比,外交政策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外交政策分析的特征、价值进行了总结,并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四种分析模式出发,对现有的外交政策分析文献进行分类归纳。根据本文的归纳,外交政策分析存在四种路径、九种模式,但不管哪种路径与模式都未能解决外交政策分析的三个关键难题,因而并不能对外交政策提供令人满意的分析。如何整合不同路径与不同模式以提供一个综合分析框架,是外交政策分析面临的真正难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 ,在外交政策领域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其核心是美国更加重视自身的实力和安全 ,以保持和增强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这一带有保守主义色彩的指导思想将主导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和平航海的范例,更集中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传统。中国和平外交传统是世代传承和丰富发展的,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领会当代中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赋予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按照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自1776年美国立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在“内敛”与“外向”之间不断摇摆,呈现出“内敛”与“外向”钟摆或周期性演变规律.根据这一理论,奥巴马上台后的美国外交政策正处于美国外交史上第五周期的外向期末段,未来一段时期将面临较大的内敛压力.这一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具有对外扩张动力不足、海外撤军时注重霸权威望、要求盟友和伙伴分担更多责任、强调选择性灵活介入、在与主要竞争对手合作的同时加强“软遏制”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潘维 《外交评论》2010,27(4):14-20
在2010年夏秋之交,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从日本海到黄海、东海、南海围着中国巡游了一圈,频繁参与同中国周边国家的“演习”。为此,有人兴高采烈,有人垂头丧气,有人摩拳擦掌。其实,那条船游来荡去烧银子,你不理它,它就什么也改变不了。“炮舰外交”属于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9.
陈广猛 《外交评论》2010,27(1):88-100
本文旨在分析思想库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从中国外交决策体制来看,思想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完整的外交政策制定周期来分析,思想库在设定议题或任务、确定政策选项和政策选择等阶段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思想库通过参与政策咨询、在政府中任职、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成果、参与媒体讨论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具体方式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同发达国家的思想库相比,中国外交思想库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从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拓展战略研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重视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及增加与企业界的互动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政府外交活动行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其外交政策关系到国际社会交流中的国家利益,本文以历史发展体系统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指导方针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重新执政的国大党辛格政府在评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印度的周边外交政策作了调整,涉及到南亚、印美、中印关系和进一步发扬不结盟精神,展示了21世纪印度外交的特点与动向。调整后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务实,充分反映了印度独立的外交原则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卡扎菲时期的利比亚持有多重身份认同。其中,阿拉伯认同、伊斯兰认同以及非洲认同在不同时期对利比亚外交政策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认同视角看,卡扎菲时期利比亚对非洲外交政策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卡扎菲执政的前20多年时间里,利比亚对非政策主要受到阿拉伯和伊斯兰认同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到卡扎菲政权垮台,利比亚对非政策的重点转移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受到非洲认同的影响。卡扎菲政权垮台的结局说明,对于非洲各国来讲,国家认同是首要的核心认同,而非洲认同是相对次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思潮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源于殖民国家的历史以及重利轻理的文化根性,强调行动、注重效果、开拓进取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在政治现实中,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美国领导人通常都是以务实的态度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利用所能得到的机会试图实现最大的利益。纵观美国对外关系史,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美国外交及国家安全政策以注重效果为主要特征,常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对国家利益重点的界定,即使理想主义的高调幌子也难以掩饰实用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宋伟 《外交评论》2010,27(4):81-93
本文旨在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可以归为国内特性、行为主义和体系制约三个主要层面。国内特性的研究重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强调意识形态和中国领导人的信念,尤其是中国国内政治结构的变迁。行为主义的研究从中国的实际外交政策行为入手,试图揭示外交辞令背后中国真正的外交政策。体系制约的研究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国际体系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约入手,来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这三种视角都存在相应的弱点,不能较为系统地解释较长时期内的中国外交政策,更不可能发展成为普遍性的外交政策理论。一种好的外交政策理论,应该能够把国际体系因素和国家层次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也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援。但是",一边倒"外交政策也有过于重视意识形态标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分析和阐释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视角之一。国家在制定或执行政策过程中必然有意或无意地把存在于人们意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日本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更不例外。本文从分析日本文化的特性谈起,分析和阐释了神道文化、忧患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等文化心理对日本外交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建立了一个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日本外交政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代历史上的波兰有过三次被他国瓜分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在东欧建国。历史的机遇促使其推行“大波兰战略”,积极追逐在中东欧的大国地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外交政策尽管有明显的转变,但无论“一边倒”还是“等距离外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大国心态的影响。然而,小国的大国心态又成为波兰陷入历史怪圈的因素,波兰后来还是没有逃脱被分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外交政策分析这一研究课题中,搞清楚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影响力量及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包括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诸多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行为体中,根据影响力大小,可以区分为核心、半边缘和边缘三种力量.其中核心力量包括中共中央的有关机构、隶属于国务院的外交部及有关部委、军队系统;半边缘力量包括国有大型企业、省级地方政府;边缘力量包括智库、大众媒体和普通公众.基于这种状况,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内压力越来越大,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层次协调以达成决策所需要的共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如何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外交政策制定体制、机制,在牢牢把握政策制定主导权和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各种影响力量,是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所增强,明显表现在其反恐战争和外交行动之中.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他国际行为体对美国制约的乏力以及美国自身的制度和文化属性共同构成了美国单边主义倾向加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东国 《外交评论》2005,(5):105-109
如何看待观念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一直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理想主义和建构主义强调观念建构是第一性的,现实主义强调物质实力至上,美国学者戈尔茨坦和基欧汉在主编的<观念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则强调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同是影响外交决策的重要变量.他们还将观念分解为世界观、原则性信念和因果信念3种形式,它们通过提供行动指南,增进共识和建构制度等方式对外交决策产生影响.这些争论提示我们,我国的外交战略既要立足于物质实力的增强,又不能忽视观念的作用;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观念建构,又要避免意识形态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