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忘2020——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那些我们克难、坚守、奋斗、昂扬的日子,必定是下一年希望与勇气的序曲。一句诗,有,胜过千言。10句诗,回望2020。你心中的那句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个几乎是世界上单科规模最大的考试,已经变为社会比较关注的事情。在长达17年之内,其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了出来,尤其以这一两年的泻题、作弊为重,从而影响了考试本身的公平性、公正性,因此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其所存在的问题、改革后的特点及英语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回望诗歌     
·1· “诗”字很好玩。发“言”为诗,居然与寺有关。 庙寺这个东西,印象中多出自青山绿水间,它远离世俗生活,是天地之间一种怪怪的存在。而人气旺盛的地方,油盐酱醋茶填充了生活内容,吃喝拉撒睡贯穿了一天又一天,人们常说的缺乏“诗意”,是不是相对而言呢? 望字生义,简直有些蛮横不讲道理;但正经的说法:诗是人生里面非常奢侈的享受,一般错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师资状况方面论述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状况有待改进的原因,简要分析了可能采取的举措;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的投入与安排等。  相似文献   

5.
《诗》心刍议张福庆在我国古代,由于人们误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所以把人的情感、意念、思想的出现,统统归结为“心”的活动。在《诗经》中,许多表达感情之处,即言“心”之如何。“心”字成了诗三百篇中使用得最多的实词之一。《诗经》中的“心”字,共有168个...  相似文献   

6.
贵阳方言和兴义方言虽同属于川黔方言,但贵阳方言是黔中方言的代表,而兴义方言则是黔西南方言的代表。由于历史和地域分布等原因,两地方言既有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得贵阳方言特色词与兴义方言特色词具有共同性,但又各自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本文先从词类、义项类、语音结构和义类四个方面考察了两方言特色词的基本情况,再从两方言差异特色词的主要类型举例比较兴义方言特色词与贵阳方言特色词的差异性,这对分析和研究两方言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 (10 2 1- 10 86 )晚年 ,这里指他离开官场 ,退居钟山的最后十年 (10 77- 10 86 )。王安石一生留存下15 0 0多首诗 ,其中晚年诗作超过三分之一 ,可以说最后十年是王安石人生最失意的时期 ,但却写出了一生中最为优美的诗句。《石林诗话》云 :“荆公晚年 ,诗律尤精严 ,造词用字 ,间不容发 ,然意与言合 ,言随意遣 ,浑然天成 ,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1] (P4 0 6 ) 可知诗人晚年诗作实践是相当成功的。但王安石对诗歌意境 ,乃至遣辞用语的具体要求 ,论者一般不多谈之 ,或许因王安石“平日与人论诗绝少”[2 ] (P2 1) ,材料不足之处。笔者…  相似文献   

8.
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诗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禅诗既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块瑰宝。本文以中国古代高僧的禅诗为切入点,得出中国禅宗发展为入世佛教、人间佛教是禅诗得以兴盛的重要因素,并从几种典型的禅诗进一步探讨禅诗所显露出来的艺术美学禅宗境界。  相似文献   

9.
诗与画的关系是个古老的命题。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诗和画相辅相成,互相交融,最突出的就是寓时于空的运用。以我国国画手法手卷为例与西方的绘画雕刻比较对照,不难看出两种艺术手法的融合促成审美价值的提升。充分理解这一原则,有利于对艺术形式的观照、体悟和创作。  相似文献   

10.
这三首咏柳诗是唐代咏柳诗的名篇。其题材相同,但艺术特色迥异。同为咏柳,却都不著一柳字。都将柳树拟人化,尽显柳树蓬勃生机和婀娜之美,但塑造了不同的柳意象,展示了不同的诗的韵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学养、气质、经历、艺术追求等不同。因而,赏读这三首诗应“知人论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斯梯芬·高森对诗歌的污蔑,锡德尼在他的《为诗辩护》中,对高森的观点予以驳斥,并阐述了自己对文艺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诗人是学术之父,诗歌是其他一切学术文化活动的起因;诗歌融合了哲学的观念和历史的事例并与艺术相结合,完成教育的目的;诗歌是一种能言的图画,更有效地达到怡情悦性的目的;诗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陈述,使启示和真理更普及和更容易接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风景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悲秋,从来都是文人墨客歌咏吟唱的主题,一般都写得凄清而肃杀。而刘禹锡却在诗中把秋天描绘得豪情似火,气势如虹,一副喜秋的姿态。他赞美秋天的生气勃勃,告诉人们'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女诗人玛丽安·摩尔深受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影响;不过,学界一方面就绘画对其诗歌影响的内部差异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忽视了摩尔画诗与男性画诗的差异。文章试图在讨论现代主义诗歌与绘画共同走向抽象的内在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绘画对摩尔诗歌创作和诗歌抽象的影响,并通过剖析摩尔画诗创作中两种异中有同的观看方式——凝视的抗拒和游离的视线,阐述摩尔画诗及其画诗抽象的伦理蕴涵。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非掠夺性观看”,摩尔的画诗观看模式与“摩尔式的颠覆”相一致——激进而不极端,是既非传统男性的,也非激进女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始终处于薄弱状态,笔者通过多年评阅四六级作文的经验,分析研究出大学生写作上出现的问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写作时缺乏顺畅的思路,知识面窄。由此,笔者认为,大学的英语课堂不应该仅是语言知识的教与学,而应该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唯有改变大学英语课堂授课形式,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保险法》经2009年修订,在保险合同法制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法第16条对如实告知义务做了全面叙述,而其中第六款则被视为对禁反言原则的承认。禁反言原则是对价理论衰落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项重要合同法原则。基于合理期待理论,英美保险法借鉴了合同法上的这一原则,并将其适用于保险人一方。当保险方及其代理人的行为或承诺与保险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应当对投保方的合理期待进行保护,禁止保险人以合同条款对抗投保方。禁反言原则是保险法上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的一项重要规则,且其适用之情形亦有扩张之趋势。文章试图通过对禁反言原则的全面考察,厘清内涵,并就该原则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和条件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出我国《保险法》当前对禁反言原则理解的偏差,并为我国立法之相关制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妇女题材的诗创作,可分为反映普通女子相思与追求的闺情和带有浓郁浪漫色彩的艳情诗两部分.前者以夫妇离别的主题而起兴唱叹,歌颂了爱情的忠贞与追求的完美幸福;后者则以强烈的真情实感而辗转徘恻,虽有少数之作不免流于浅斟低唱,但总的说积极向上的成分仍占主要方面.所以,对温庭筠妇女题材的作品,应当有比较公正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英文诗歌在大学英语与文化教学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听诗、读诗、译诗、评诗、写诗等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出咏史诗两条标准 ,一是思想内容要“出己意” ,一是艺术表现要“用意隐然” ,我们把二者称为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本文拟对杜牧咏史诗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进行初浅探讨。一、“诗心”“诗品即人品”。《毛诗序》 :“诗者 ,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虞书》云 :“诗言志 ,歌咏言”。可见 ,最好的、最能感动人的诗篇是诗人从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自身的体验中所写出来的。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 ,主张削平藩镇 ,加强统一 ,收复失地 ,巩固边防 ,使人们安居乐业 ,“生人但眠食 ,寿或富农…  相似文献   

20.
《黄河诗报》主编恒桑昌是活跃在当代诗坛上的中年诗人,他无疑是以个体的价值与方式“生活在整体之中”的,同时又是“整体生活在”他的“个体之中”,因此,他的诗必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不可能具有同“整体”精神的一致性。在诗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奋发跋涉二十余年,他在欢欣与痛苦相交错的日日夜夜里,寻找与营造一个“诗的家园”,同时又是高标着他的性格气质和品格风貌的精神世界。他在新出版的《光,是五颜六色的》这本诗集里,第一页便写下了这样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