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绍静 《理论探索》2012,(3):141-144
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在促使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防止证据突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过于苛严的失权效果使得实体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导致实践中举证时限要求被软化甚至回避适用。为应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对举证时限规定予以修改,希望拓宽逾期提交证据的使用范围。但从《民诉法修正案(草案)》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来看,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条文表述,证据的采纳与否,训诫、罚款、赔偿拖延诉讼造成的损失多种手段的组合,并非都能实现修法的预设目标。为此,有必要明确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理由不成立的,原则上不予采纳该证据,但允许有例外,同时对逾期方实行费用制裁。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该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实施,有利于法院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对我国行政诉讼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全法 《学理论》2010,(13):115-1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根据法治的要求,国家机关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如果没有根据法律的规定收集证据,则在行政诉讼中就不能以这些非法收集的证据作为自己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我国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这些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没有完全排除等,因此我国关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原告或者第三人(主要是原告)为了达到胜诉的目的,在行政诉讼中往往会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和证据,它不仅使被诉行政机关难以应对,也给行政审判带来相当的难度。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证据规定”)第二条作了明确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1)
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是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举证期限同证据失权有着密切的关系,逾期举证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证据失效。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几经变革,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严格提出主义直至今天的柔性提出主义,到底哪一种模式更适合中国司法现状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作为决定案件胜负的证据的一道准入门槛,证据失权制度将走向何处,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公正与效率司法价值目标的一项重要制度。举证责任的合理公平分配对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提高行政效率、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行的行政法律规定,结合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从我国行政举证责任的内涵、举证责任的分配等角度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骆晶晶 《理论探索》2005,(5):152-153
与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的要求不同,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有其特殊性,这体现在作为被告方的行政单位对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而原告的举证责任只要符合行政诉讼的起诉的法定要求即可,当然,行政诉讼法也容许原告就被告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提供证据,但是,这并没有排除被告对其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证明责任。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这一主体具有恒定性,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乃至行政诉讼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原告倪某按身份证上记载的出生日期计算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按其职工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计算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当原告所在单位向被告(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办理原告退休手续时,被告以原告未达法定退休年龄为由,不批准其退休。原告不服,向法庭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行政诉讼起步较晚,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在诸多方面的设立依然带有浓厚的民事审判色彩。行政诉讼法第十七条关于“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沿袭或者说尚未走出传统的民事案件管辖理念,从而使“原告就被告”继续成为我国行政诉讼管辖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改革应当结合行政诉讼制度在组织法上的功能,取消基层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管辖权,设立中级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在各高级人民法院增加行政庭的数量;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并且具体规定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这是改革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徐锐 《学理论》2013,(23):121-122,127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原告资格却仍难以确定。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相关规则及评析,可以分别从实体及程序规则方面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5)
发展和完善中国国行政诉讼制度,对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对于行政相对人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权是有限的,应当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放宽原告资格,简化被告制度,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有程序公正、程序安定和程序效率的价值诉求。现行举证时限制度存在妨害其价值诉求的局限性。举证时限制度的价值最大化需借助于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包括:强制律师代理制度、法官释明权制度、法院依申请调查取证制度、调查令制度、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答辩失权制度和证据交换制度等。完善举证时限制度支持系统需遵循系统化、价值最大化和精简高效三原则,支持系统内各项制度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保持、完善或者增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主要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建立的。经过多年审判实践,发现在举证责任制度,被告补证制度、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找到解决之方法可完善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想 《学理论》2009,(15):102-103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作为证据法上一项有别与传统的举证规则的制度,举证责任倒置有着明显的特点。举证责任倒置必须法定化。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55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这条规定首次在行政诉讼中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  相似文献   

17.
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对于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是很重要的依据。在诉讼过程中,在收集、审查、运用证据时都得讲究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诉讼活动的效率,应当减少诉讼资源的耗费,在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得考虑证据的经济价值,因此,要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完善和建立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18.
论NGO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路径选择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娟 《行政论坛》2010,17(3):75-79
随着环境保护不断受到重视,NGO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NGO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只能扮演诉讼支持者和诉讼代理人的角色,无论是关于NGO主体地位的规定,还是诉讼理论的限制,都极大地制约了NGO发挥更大的作用。NGO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要突破,不仅要在实体法层面赋予NGO原告资格,更要在程序法层面加以完善.从法庭选择、举证责任和诉讼费用各方面予以配套。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是指合议庭在当庭举证、质证的基础上,经过对证据全面、客观的审查核实,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证明效力和能否作为定案根据作出结论的诉讼活动。对于一个完整的诉讼活动而言,一般要经过起诉、受理、举证、质证、认证、判决等几个环节,而其中认证环节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地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认  相似文献   

20.
公正是法律最重要的价值目标,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行为,因此也应当以实现公正为目标。行政行为既要追求实体公正,也要追求程序公正。为了使行政行为的结果更具有权威性,更易于人们接受,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公正。案卷排他规则是保障行政程序公正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已经确立了案卷排他规则,但中国的案卷排他规则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