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七月二十六日依法公开审理了王寿林杀妻毁尸的案件。起诉书认定王犯将其安掐死后,毁尸灭证。在庭审中,王犯声称:在与其妻因家庭琐事发生殴斗时,失手将其妻掐死,后畏罪碎尸灭迹。王犯企图用过失杀人来为自己开脱罪责。法庭出示证据,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其中一个证据是现场勘验记录上记载着在王寿林家的茶几腿上遗留有“喷溅血迹”,这一证据十分有力地揭穿了王犯的狡猾伎俩。 那么,什么是喷溅血迹?喷溅血迹是指人的动脉被切开时,血液从血管里喷射出来,在接触物体后形  相似文献   

2.
杀人碎尸案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人碎尸案往往由于案犯碎尸手段多样,抛尸地点复杂,从而增加了此类案件的尸检及侦破难度,本文通过对50例已查破的典型重、特大杀人碎尸案件作一回顾性研究,探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尸检方法,以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收集1996~2000年发生的已查破的50例杀人碎尸案件资料。1.2方法按杀人碎尸案的案由、受害人及罪犯基本情况以及二者关系、作案地点、碎尸工具、抛尸地点、尸块包装物等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杀人碎尸案案由50例案中,因夫妻、情侣感情矛盾纠纷20例(40%);表4罪犯职…  相似文献   

3.
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跃 《刑事技术》2001,(4):59-60
近年来,杀人碎尸案的显著增多是新时期凶杀案的一个新特点。由于杀人碎尸手段的复杂化,罪犯反侦查意识增强,碎尸尸块检验和查找尸源的困难,致使分析作案手段、刻画犯罪条件等较难把握,案件也难以破获。通常情况下,碎尸案的凶手都是凶残成性、胆大妄为、体格强健的青壮年男性,而很少会想到柔弱女子也会杀人碎尸。本市自1996年以来,先后发生5起女性杀人碎尸案,且均已破案。有关女性杀人碎尸案的研究文献尚未查见国内外报道。作者对直接参与的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1资料分析1.1被害人性别、年龄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杀人碎尸、抛尸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市连续几年发生了数起犯罪分子选择市中心的大型火车客运站为碎尸后抛尸地点的案件,现将5例抛尸案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7月9日21时30分,武昌火车站清洁工在站前广场发现一黑色旅行袋无人认领,打开检查发现袋内装有一无头女性尸块,遂报警。案例21995年9月17日30分,汉口火车站民警在候车大厅发现一黑色旅行布包无人认领,检查发现包内装一无头女性尸块。案例31999年4月13日,在汉口火车站寄存室发现一电视机箱内装一女性的头、上肢及躯干;在…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经济》2004,(7):59-59
2004年5月7日晚,辽宁调兵山市警方将涉嫌杀人、碎尸、食人等骇人听闻大案的42岁男子崔宝来抓获。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鉴定一宗三命碎尸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王穗保 《法医学杂志》1997,13(4):210-210
l案例某年3月14日上午9时,在某市一码头水域发现一男性头颅.此后,又先后在10个不同地方发现成人盆部、上臂、小腿、成年女性头颅、右足、幼儿头颅等共15块碎尸块,初步认定碎尸块来自三个不同个体.经分析初步认为首次发现的碎尸块约在死亡后1周左右,成年男、女均在30岁左右,幼儿1、5岁左右.由于碎尸块分布地方相距较远,尸块腐败程度有显著差异,急需做DNA检验确定有关尸块向一认定、幼儿碎尸性别、碎尸块之间有无亲缘关系等问题.2检验过程2.l有关尸块个体识别及亲缘关系鉴定选择本室建立的方法进行腐败肌肉DNA提取,并扩增HUM…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杀人碎尸、抛尸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市连续几年发生了数起犯罪分子选择市中心的大型火车客运站为碎尸后抛尸地点的案件,现将5例抛尸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杀人碎尸是作案人用某种手段将人杀死后,为了掩盖罪行毁灭罪证、便于转移,而将被害人尸体分解成若干碎块,进行隐藏、抛弃,甚至使遗体面目皆非,难以辨认。因此,正确解决这类碎尸案件中的有关法医学问题,在案件侦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天涯 《检察风云》2011,(11):84-85
一个错打的电话引发一场致命的爱,凶手将女友挖眼后碎尸,手段极端残忍。2010年12月21日,备受关注的凶案历经多次审判宣判,凶手被判死刑。  相似文献   

11.
“死者”为“凶手”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人碎尸事件 2005年6月20日,记者辗转找到滕兴善正在长沙打工的女儿滕燕。  相似文献   

12.
<正>侦破杀人碎尸案件有多种途径,其中藉法医学勘验现场发现、拓展信息破案则是最重要的途径。杀人碎尸案件有杀人现场、碎尸现场、抛尸现场、移尸过程中形成的移动现场和轨迹性的现场。杀人碎尸案的现场勘验是一项以应用法医学技术为主、融汇多学科技术的庞大工程,最常参与的有痕检技术、理化检验技术、影像学技术、警犬学技术,运用和涉及的知识有医学各科、食品卫生、昆虫学、植物学、水文学、地质  相似文献   

13.
三宗悬案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接受警方讯问时,除郭国钢案件外,陈大坤还交代了严桂兰、倪为宽和郑长青三起人员失踪案件,承认自己杀害了他们,并将三人碎尸、抛尸。  相似文献   

14.
“远抛近埋”特征是碎尸案件(包括整尸的抛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碎尸案的“远抛近埋”特征碎尸案的侦查工作重点是查找尸块、死者身源和杀人碎尸的第一现场。犯罪分子碎尸的目的通常情况有三:一是掩盖受害人的真实身份以割断与受害人的因果联系;二是便于毁尸灭迹,便于移尸抛尸;三是挠乱侦查视线和侦查方向,逃避侦查打击。通常情况下,如果尸块没有掩埋,而是被抛弃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如果尸块是被掩埋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近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15.
《江淮法治》2010,(16):26-27
南陵县一对中年男女婚外情多年,不久前,两人因琐事发生矛盾纠纷,男子竞残忍地将情人杀害并碎尸掩理,南陵县警方从调查受害女子失踪入手,历经10天紧张有序的摸排,成功侦破了该起杀人碎尸案。  相似文献   

16.
湖北无业人员姚波在刑满释放后,不仅不思悔改,又杀人碎尸。4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7.
福尔吗林浸泡后干瘪手指指纹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资料对命案中出现的各种干瘪手指都有过成功的捺印、提取技术报道,但对尸体手指经福尔吗林溶液浸泡固定后,又被风干成干瘪状的指纹提取,少见报道。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一例无头碎尸案,尸体左右手被福尔吗林溶液浸泡后,放置室内风干达一年之久。侦查中获悉与一失踪妇女尸表特征近似,拟提取碎尸指纹与失踪妇女生前指纹鉴别时,发现碎尸手指成干瘪皱折状,已无法捺印提取。由于碎尸手指是经福尔吗林固定过的,手指皮肤组织已变异呈腊质状,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一种提取该类指纹的方法,获取到了清晰满意的手指纹线,为该案鉴别认定…  相似文献   

18.
1案例 某年12月12日。我市破获一起杀人、碎尸、溶尸案。据两名嫌疑人交代,10月11日23:00许,他们将一名歌舞厅服务小姐劫持到一出租屋内,威逼其说出银行卡密码后,让其喝下安眠药,然后拖入卫生间内杀害并肢解,用绞肉机将尸块绞碎,用浓硫酸将尸骨销毁一并倒入下水道。  相似文献   

19.
碎尸案件性质恶劣影响巨大,是各地刑侦工作重点.法医工作在碎尸案的侦破中更显得尤为重要.犯罪分子杀人碎尸后,多采取各种毁尸灭迹手段,法医常常遇到残缺不全的、不同腐败时期的碎尸块,尸检难度极大.为探讨这类案件的特点,我们将青岛地区自1985年以来发生并已侦破的10例碎尸案简要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女版马加爵”拷问中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政府法制》2008,(7):60-61
1月18日,南方都市报一则《被包养女大学生杀死大款碎尸并拍下全过程》的消息,引来人们的一片震惊。报道称:“去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岁的大二女生张超和她的男朋友等人,将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杀害、分尸,并用DV全程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