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答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在近年连续发出5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基础上,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中央制定的又一个重农强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这样一组排比语开头,势如破竹,铿锵有力,表达了中央抓"三农"的决心,也展现了中国未来的目标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五个"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的主题分别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五个"一号文件"共同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汉民 《广东民政》2010,(10):57-59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中央和国务院的一号文件,几乎都是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  相似文献   

6.
事件     
中央一号文件重锁"三农"问题。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强化农业基础"为主题,再次让人耳目一新,全文有81个"基"字,共有五个词:基础、基本、基层、基金、基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前三个词。该"一号文件"有三个特点,即强基础、抓基本和重基层,并注  相似文献   

7.
"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围绕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稀缺这一基本国情,如何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提出的工作目标,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成为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要关心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也要关注老百姓在吃饱的基础上怎样能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来自黑龙江省朝鲜族的全国人大代  相似文献   

8.
本刊综述 《创造》2014,(2):12-13
正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今年的关键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站到了俯瞰全局的高度,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全文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文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静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2):29-31
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继2004年之后。今年中央又一次把支持“三农”作为一号文件的主题。反映出我国在发展战略及政策思路方面的重大变化.即从在农业中提取积累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当中国经济航船已从“小舢板”成长为“大船”.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外汇储备升至6099亿美元。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之时。我们没有理由再让收入不足城市居民1/3的农民承担太多重负。没有理由再让农村成为城乡发展的“短腿”。翻开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在继续坚持“减法”“少取”的基础上。今年“加法”“多予”的政策更多。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一号文件。我们编发这组资料供参考(2004年一号文件请参见本刊去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成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五个着力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十个涉农的一号文件。回顾2004年以来的四个一号文件,其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一脉相承:2004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是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的一号文件,则在粮食连续四年增产、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4)
<正>"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2004年至2014年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样聚焦三农,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2):31-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1月30日正式公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个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政策】关键词读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1月28日新华社27日受权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文件标题含义深远。我国农业迫切需要通过落实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今年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农业大省,2015年的吉林注定是充满激情、催人奋进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我省代表团审议时对"三农"工作的殷殷嘱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发展的浓墨重彩,引起了我省代表的热议和深深思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去年我省粮食产量实现706.56亿斤,农民人均收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5,(1):18-20
2004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呈现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春天刚到,党和政府就为全国农民送上了一份大礼--中央一号文件,这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掀起新一轮发展升势无疑是一条最大的利好消息.为了及时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反应,倾听农民的呼声,近期山西省农调队在山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抽选了7个县、20个乡镇、40余个村和420个农户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7.
看点     
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度锁定"三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  相似文献   

18.
包宗顺 《群众》2014,(4):18-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紧接着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作了更为明确、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如何正确理解中央精神、怎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并防范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7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 作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的意见》,作为2005年省委"一号文件"下发 了。这是继2004年之后的又一个指导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 件",而且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它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的重农 方针、强农思路和惠农取向。既符合中央今年"一号文件"精神,又符合我省 当前农村的实际。本栏目特约省农办负责同志撰文,解读中央和省委今年的 "一号文件"精神,以期对各地贯彻好落实好文件精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林嵬  王琦  丁文杰 《半月谈》2004,(23):9-13
2004年.对中国的农民来讲.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达到了历史新高.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出现了近些年少有的喜人景象。近日.记者分赴各地采访.目睹了中央惠农措施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给广大农民带来的丰收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