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事诉讼法理论中,确认之诉包括确认无效之诉和确认有效之诉。我国《公司法》第22条仅规定了确认无效之诉,并未规定确认有效之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确认有效之诉时有发生,法院对于此类诉讼是否可以受理,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现行条件下,通过最高院批复的形式承认股东会决议有效之诉的合法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郁源先生提出的感应美学既具古典特色,又有当代价值,对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感应美学的再发展,既要深入理解其古典智慧,又要看到其在当代的生长性。本文首先从咸卦理解感应的特点,主要有交相感应,诚感悦应及感应的普遍性等;其次,对感应的两种类型无心之感和私心之感进行了分析,无心之感即中正之感,私心之感即偏邪之感,在美学上,无心之感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是道之境,私心之感也能实现审美中的主客合一,在审美境界上,是人之境;最后,结合东方的匠人精神谈到了虚受之感才能真正实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实现物与人互成互生的和谐之境。  相似文献   

3.
正《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相似文献   

4.
正许德珩在《国民思想与世界潮流》一文中说,"救今日之中国者,今日之国民也;训练今日之国民克胜救国之任者,国民思想之改革也;欲发思想改革之目标,为二十世纪新兴中国之国民者,又在吾人洞悉乎世界潮流之所趋。"百年来,中国的国家形式发生了多次变化。中华文明在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升,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型。落后的思想文化应该不断地被摈弃,千年的中华文明应该不  相似文献   

5.
晋江是“鞋的海洋”,走在大街上,迎面而来的都是鞋及与鞋有关的五颜六色的广告。晋江的鞋厂之多,影响之大,使晋江在中国享有“鞋都”之称,在世界同业眼中,这里算得上是鞋业的虎踞龙盘之地。  相似文献   

6.
王淼 《今日浙江》2013,(1):56-57
美丽中国,诗意浪漫,涵义深远。美丽浙江,山美、水美、风情人意更美。西湖之风雅,钱塘潮之澎湃,天台之幽深、仙居之奇崛,普陀之神奇,雁荡之秀丽……浙江超乎想象的"美丽",早就回荡在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赞叹声中。湖光山色的美是大自然的手笔,还有一种美则是浙江先人的杰作。乌镇之古朴,运河之悠远,兰亭之雅集,台州府城之雄险,人文气息很足,名人的遗迹处处散落。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7.
叶国新     
《台声》2016,(14)
正创作理念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言道:"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此番言论曾予我莫大的启示,引领我毅然追寻前人的步伐,前往英国伦敦求学,认识他方,反照自我,找寻更精准纯粹的艺术语汇,并转化在画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令行禁止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的根本保证。《管子·立政》言:令则行,禁而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令不行、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友生。在反腐倡廉中顶风作案的有之;在中央提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有之;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时  相似文献   

9.
李淳 《前进》2005,(5):56-56
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在他的《天说》中假借韩愈的话,说人对大自然的破坏甚于害虫。其立论高远,振聋发聩,给人深刻的启迪。节抄如下:"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  相似文献   

10.
读书之美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读了《人民论坛》杂志"万名干部读书调查"专题,深有感悟,借广大读者热议和思考之机,谈几点个人体会。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  相似文献   

11.
读书有益     
“待饭未来还读书”是大诗人陆游刻苦读书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 ,凡成大器者 ,无一不是好读书之人。诚然 ,学习不仅是读书 ,但读书无疑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认真阅读和积累 ,方能取书之精华 ,采众家之特长 ,激独有之想象 ,说话办事才能出之有据 ,思之有成。读书能增长知识。博学之 ,明辨之。读书人以书为乐。我读书写作多年 ,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我一直牢记古人的话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虽说我不谙读书之门道 ,也没有窥破书中之奥妙 ,但我却乐此不疲 ,在书中寻找知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读书能感悟逝去的名人。在…  相似文献   

12.
曾佳阳 《群众》2023,(23):22-2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之变,是我们党对当前变化变局的一个重大判断,把历史之变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结合起来系统阐述,意义重大。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理解历史之变的深刻内涵,时刻牢记伟大历史使命,不断昂扬奋斗精神、坚定必胜信念,在新征程上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因此,人们在认识同一个事物时,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那末,就会得出关于该事物的不同结论。对此,古代的人们就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了。 战国时期的庄周在《秋水》篇里说,对同一事物,观察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相似文献   

14.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关于民生的关注之多、热点之众,为历年少有,开历史之最,这无不体现了人民代表和人民公仆的亲民之风。新华社记者在论及这一现象时,以“关注民生,掷地有声”为题而颂扬之。  相似文献   

15.
《春秋》2011,(5):63-63
月季花四海皆有,但在莱州蔚为大观,品种之多居全国之最,数量之多居全国之最,花质之高居全国之最,是国务院有关部委共同命名的"中国月季之城"、"中国月季之乡"。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公认。然而,怎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还是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之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此墨子之言也。昔贤者论道经邦,盖欲天下后世知所取法,奠国家于盘山之安。余游匡山,如入桃源,因冀国家之治安如庐岳。特节墨子之语,镌刻于此,以告当世。亦籍以志鸿爪云尔。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夏日冯玉祥这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刻在庐山东南麓玉渊石壁上的“墨子篇”,占地60平方米。此刻盖以讽谏蒋介石也。冯玉祥在庐山刻的“墨子篇”,石刻大字个个端庄严正,笔笔入石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判断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面对的新任务之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守正创新既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阶段特征,也是实现"强起来"的方法论。为此,新闻舆论应守信念之正、守时代之正和社会之正,同时,新闻舆论应创理念之新、技术之新和策略之新。  相似文献   

19.
王莹 《创造》2008,(12):51-51
既承泽于家风之熏染,复受益于大师之启沃。学以致用,志在兴国。倾己所学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得“市场”之雅号;尽己之力吁求中国法治进步,有“良心”之美名。乐见市场经济炼成法治经济,痛诋权贵资本扼杀人民资本。媚官媚商之浊世,幸存此人;忧国忧民之清流,端看吴老。  相似文献   

20.
云中桃源     
大凡被称作或喻为“桃源”的地万,皆是有青山也有绿水之胜地。然而笔者所云之桃源,却在云天之端——浙江景宁畲乡的千米大山之巅,名曰:景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