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有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带动农民致富,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五种现象。一是截留现象。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没能到农村一线,而是被截留在各级党政机关,名在农村,人在机关。造成大学生村官被截留在乡镇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陈品充 《党课》2011,(20):59-61
近年来,乐东县把大学毕业生赴农村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大力推行“三三模式”,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目前,全县在职村干部中,大学生“村官”有36名(含省选聘生9名),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12名、村(居)委会主任5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被人誉为“天之骄子”,昂扬奋进、青春蓬勃;“村干部”则是中国农村职位最低、人数最多的“官”,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我省从2007年起实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将两者结合生成了一个充满了时代感的名词—大学生“村官”。两年来的实践,使满身书卷气的大学生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质愈发步调一致,广裹的农村大地正在唱响激昂的青春之歌。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有志大学生立足农村,我省各地都出台并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规定,为大学生“村官”创建一个“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及时宣传我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在省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从本期开始,我刊推出大学生“村官”专栏,重点反映我省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的情况,报道各地在大学生“村官”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宣传大学生“村官”中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优秀典型,并为大学生“村官”交流心得体会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推进,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最近,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乡镇长期借用大学生“村官”的现象。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出现这种大学生“村官”干“乡官”的活儿,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创业四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批示称赞了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并建议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要真正融入农村,当好“村官”,必须通过带领创业、带头致富、带动发展,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大学生“村官”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同志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体现了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我国首次开始大学生“村官”工程以来,越来越多地区出台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而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主要重视管理工作,或多或少忽视了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制度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设计及建立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也将引发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的不经济性,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因此,应从制度成本角度分析构建与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村官,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监督;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来讲,要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农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小小的“村官”在农民心目中的份量可不轻。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千好万好共产党好,而共产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实不了。”这是一些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群众的无奈感叹。当然,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但的确有些基层干部,以各种理由把党的好政策“截留”了,变样了,以致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我们党的光辉形象,破坏了我们党和群众的鱼水之情。“村官”在基层的作用举足轻重,“村官”官小责任大,对“村官腐败”现象应从多方面入手,坚决遏制。我国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对我们国…  相似文献   

10.
赵武 《支部生活》2010,(6):29-29
2008年以来,昆明市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制定出台优惠措施,面向全国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促使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4,(11):64-64
《南方周末》目前刊文称,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选聘4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22万人——这个数据可以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但事实上,这在岗的22万村官并未能完全服务于农村。,以农村需要的名义获得大学生村官名额,再将大学生村官截留做乡镇辅助工作,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从全国整体来看,大学生村官被截留的比例超过了50%.专家分析,大学生村官被截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条件差,乡镇政府会考虑到村一级生活上吃住不方便;此外,乡镇一级政务管理工作比较繁重,大学生村官有热情有能力,正是最得力的助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他们有热情有干劲,但怎样走近群众,和村民融为一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帮扶大学生“村官”扎根成长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克服临时观念,切忌浮于表面。把心贴近群众,才能赢得信任,干出实绩。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2,(3):50-50
◆让大学生村官主动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拆迁建设等与新农村建设紧密关联的一线工作中,帮助他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实现“角色转换”,促进成长成才。 ◆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村官联手探索,逐步形成了“村官+农户+企业”、“村官+专家+基地”等多种创业形式,培育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创业项目。 ◆常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后,短短半年多时间,先后有8人领办5个创业项目,40多名村官入驻创业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4.
常小平 《党的建设》2013,(10):34-35
为村“两委”换届做好准备,金塔县利用大学生村官特有优势,及早组织,让“大学生村官”发挥“三个作用”,为农村“两委”换届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7):50-50
有信仰,是指大学生“村官”必须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大学生“村官”是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精神,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选拔出来的。每一名大学生能够被党组织选中,是因为他们都是自愿报名,自觉接受党组织考察的,这说明大学生“村官”都是相信党的好儿女,都是服从党的号召的好青年。因此,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农村,  相似文献   

16.
梁海文 《党课》2011,(9):65-65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按照“加速成长、引领创业、畅通出路”的思路,积极构建大学生“村官”“3+X”培养管理新平台。“3”即三个平台:实施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工程,为其搭建成长平台;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与种养殖大户、农村经合组织双挂钩、资金和技术双扶持、成才和成功双推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省委和市委为义县先后选派大学生“村官”149名到村任职,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了使这些大学生“村官”留得住,用得好,义县巧设“三个课堂”,为大学生“村官”补脑充电,努力提高他们为民服务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切不可忽略了“村官”这一阶层。“村官”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腐化堕落现象。这些“村官”虽然官小职微,权力有限,然而一旦发生蜕变,其危害却是很大的。俗话说,“千里大堤,毁于蚁穴”。村委会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村干部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我志愿参加大学生‘村官’巡回帮扶活动,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履行社会责任……”2010年“五四”青年节,巴南区龙州湾沿边村,100余名巴南区大学生“村官”以震耳欲聋的誓言,宣告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巡回帮扶队成立。  相似文献   

20.
为引导大学生“村官”真正扑下身子、扎根农村,更好地在农村基层实践中成长,滕州市结合村“两委”换届后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空缺的实际,在今年3月底,探索实施了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组织大学生“村官”入村调研、召开演讲推荐会、组织考察、办理任职手续、签订目标责任书等程序,从报考的36名党员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产生了7名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