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李东旭 《世纪桥》2010,(11):151-152
社会资本概念首先是由布迪厄正式提出,此后,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普特南把它引入经济和政治研究领城并由此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对社会资本的主要概念、构成和运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入研究社会资本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以科尔曼、林楠和帕特南为代表的实证研究一直占据着社会资本研究的主流,而布迪厄则强调“惯习”和“误识”的重要性,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批判的研究。对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逻辑机制进行一种实践性的过程分析,是充分理解社会资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着引领资本健康发展的实践逻辑。就实践因由而言,引领资本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据、充分的时代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就实践要义而言,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赖以旋转的轴心,引领资本健康发展其实是要构建一种新型劳资关系;就实践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是关键依靠;就实践方法而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辩证思维,既利用资本又限制资本;就实践路径而言,须以公共权力导控资本权力,以合理制度规制资本关系,以先进文化调适资本精神,构建政治、制度、文化三维路向相协同的综合驾驭体系。  相似文献   

4.
场域、惯习和实践三个要素构成了皮埃尔·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核心问题是解释实践,即通过"场域——惯习"的关系来分析人们进行某种实践或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既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实践上又要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这种体现和融入是一种包含了外在性内化与内在性外化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分析框架内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袁吉富 《学习论坛》2008,24(7):21-23
把实践标准推向交往实践的层面,是深化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的必由之路.在社会历史认识领域,确立交往实践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解决以往研究的逻辑困境,并展现出巨大的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价值.按照合作型交往实践标准的内在属性和方法论要求来验证我们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真理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迈向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直接反映的是党的社会资本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党执政基础巩固不巩固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回眸,从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逻辑关联入手,阐述社会资本对党的执政产生的重大影响,探析了党的社会资本下降的现状,并提出了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资本为逻辑关系的社会资本重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之所以极为重要并且在实践中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在于其本身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就理论逻辑而言,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实践逻辑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带领人民群众在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底色。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及实践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生成提供了文化逻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则为其提供了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包括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及人民主体地位意识。在实现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弘扬并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及坚持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9.
人类必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两种制度的长期共存,以及当代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逐渐暴露,构成了当代世界发展的现实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结合基础上生发的实践逻辑。这一实践逻辑具体包括实践目标、实践理念、实践手段三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科学地回答了"世界往何处去"的问题,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面临的时代问题,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反映的是党的社会资本的多寡,而社会资本的多寡就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信任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回眸,从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入手,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党拥有的信任社会资本的重大影响,探析党的社会资本下降的现状,并提出了从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维持和增强党的信任社会资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师德建设实践途径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师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师德建设的逻辑起点是指师德建设应从何处出发的问题,它是要解决师德建设的内容、方法、载体、途径等出发点问题。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当前,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呈现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注重探索和界定师德的内涵、外延,师德与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对新时代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新境界的开辟发出了豪迈誓言。回顾4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路程",资本"的行动逻辑从"劳资关系"形成到"扩张增值"再到"超越扬弃"是逻辑与历史的必然统一,给现代中国实践带来了正负的双重影响。超越"资本逻辑"从而进一步实现与现代中国实践的内生结合,必须坚持"现实的人"的民本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即唯物论的求实思维、认识论的创新思维、矛盾论的问题思维、唯物史观的历史思维,思考现代中国实践中的资本现实,以及更合理有效利用并超越"资本逻辑",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文章从社会资本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党群社会资本的内涵,即党群的制度社会资本、党群的关系社会资本和党群的信任社会资本。党群社会资本在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在增加了能动性政治成分、促进了秩序理性的生成以及推动了利益表达的常规化三个方面。考察我国网络政治发展中的党群社会资本的生长逻辑,可以从逻辑基础——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逻辑动力——网络政治参与的扩大以及逻辑主线——"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资本的发展离不开空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也离不开资本的发展。立足于资本的运行过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开创了一种社会空间的"资本阐释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的批判和揭示,隐性表达了社会主义空间正义思想。批判、资本、权力和实践四个维度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四个基本视角:批判的维度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理论特质;资本的维度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根本动因;权力的维度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重要生成动因;实践的维度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维度梳理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对审视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空间非正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空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资本批判逻辑为理论基石,以西方理性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发展为理论镜鉴,以现代化反思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演绎为理论升华;在历史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现代化在中国的伟大飞跃;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渐进式展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主体框架”的实践演进,特写式映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运行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胡洪彬 《唯实》2009,(12):41-46
社会资本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的存量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具有助推作用。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加强对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7.
劳模精神对塑造劳动者品格,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劳动氛围,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其生成逻辑来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其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其理论源头,传统的劳动精神文化为其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实践基础、理论源泉、文化传统三个维度对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进行考察,不仅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还实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是科学的幸福观的奠基者,马克思的幸福观阐释了幸福的理论核心和实践路径。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探讨了人民幸福与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内在联系,丰富了幸福观的理论视域,并从资本逻辑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消除以及自由时间的获取三个层次展开幸福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国家政策等方面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成果也构成了中国化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纵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个历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探究体现为从理论整体性到实践整体性的转变。作为理论体系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也毫不例外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因而,实践成为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钥匙”与基石,进而言之,理论整体性在实践向度必有一种实践整体性与其桴鼓相应。实践以其全社会性、全过程性、主客体辩证一体性与演化一体性特质,昭示了一种非理论面貌的实践整体性形态。故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既是作为历史生成的整体性,亦是作为逻辑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是历史生成与逻辑结构相统一的实践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协调发展,既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的理论要求,亦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整体性的自觉遵循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从经济伦理学角度,企业道德资本的生成逻辑包括:道德资本的理论演绎形成逻辑、义利博弈生成逻辑、道德制裁建设逻辑。意在促使企业道德资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企业道德资本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