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昭武 《世纪桥》2011,(1):12-13
领导者的人格不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命运,甚至对国家前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途径有很多。本文通过对“八荣八耻”与良好人格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指出践行“八荣八耻”是完善领导干部人格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是“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强调要有人格、人格要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中蕴含了对新时代理想人格的期许。马克思人格理论揭示了人格是自然人在社会实践中自为建构的,并在批判资本逻辑宰制下现代社会人的身心人格、认知人格、道德人格和生态人格异化的基础上,提出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当前,以马克思人格理论为鉴,应当培育兼具健康身心人格、全面认知人格、优良道德人格和和谐生态人格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与核心则是对人格的完美塑造。由于人格是一个由认知、道德、意志和情感构成的完整系统,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塑造人的良好认知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4.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示范、引导和教育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坚持人格感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人格通常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品德、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所谓人格感召,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教育对象在交往过程中,以自己积极健康的人格力量作用于教育对象,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人格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基本方法。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  相似文献   

6.
班级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它对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教师怎样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促进高职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培养高职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一、和谐社会与公务员现代人格建设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公仆人格是指作为国家公职活动主体的承担者,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合理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的行为举止,是职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辩证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由于公仆主观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公仆在人格方面出现异化现象,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塑造公仆人格已经成为时代迫切要求.塑造公仆人格必须从夯实制度基础、培养公仆文化和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人格创新是针对传统人格的弊端及现实人格的缺陷而言的.理想人格的因素、创新者所必备的素质、党和国家的期望就是现代人才人格追求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向度.追求卓越的人格志气是现代创新人才的首要特征,美德、美感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能力是人格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新视野》2012,(3):95-100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内在地体现着其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独立人格意识的萌醒,以及对自我确定的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孔子主张"隐逸以志其道",将隐逸看作"安仁"、"守仁"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或者说是实现其人格价值理想的一种手段。这种隐逸观所阐发出来的对于人的基本价值、人格理想以及人格价值实践的自觉性、自由意识的理解,既丰富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涵,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价值理论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