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审美与生存     
美 ,作为人类赏心悦目的感受 ,需要人类的觉识、发现和创造 ,需要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能动地领悟和建构 ,因此 ,美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美的本质是真和善 ,是思想和自我意识 ,是生的体验和认识 ,美不是个别而是整体。生态美就是整体美、系统美、结构美、和谐美 ,生命与环境的统一美。美需要人自觉地培养和关爱 ,眼下人类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美的环境与生态。  相似文献   

2.
六、现代婚姻的曙光:一夫一妻婚 一夫一妻婚相对专偶婚来说是彻底排他性的,也即把任何专偶以外的性行为视为人类的“性禁忌”,不管是男是女,在配偶以外的性行为都为不合法,这种现代婚姻是以排斥专偶以外的性行为作为前提和存在基础的。其产生应以妇女解放运动作为标志。  相似文献   

3.
女性的魅力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赞叹:“女人真有魅力”.魅力是人成于中而形于外的一种气质,是美的升华和精粹.英国美学家博克说过:“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感情的某些性质”.凡是美的事物必定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灵魂上的净化.所谓“秀色可餐”则是美给人类从精神到物质的一种享受.而魅力则比“秀色之美”更增加了其内涵的丰厚.有许多富有魁力的人,并不只是影星、歌星等外表光彩夺目的人.在我们的周围,有些相貌平平、身份普通的人,同样具有慑服人的魅力.那种认为魅力就是外形美的观点不仅是陈旧的,也是肤浅的.现代的美,现代的魁力,不仅具有姣好  相似文献   

4.
四、对偶婚:群体不婚的性禁忌 对偶婚实质是普那路亚婚到专偶婚的过渡性婚姻,一些学者喜欢把它叫作“非排他性的一夫一妻制婚”。这种婚姻的核心是短期内的一夫一妻家庭,也就是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从团体的“共夫”、“共妻”,走向个体的短期“性伴侣”关系,虽然这时的对偶并不局限于专一的个体,一个男女青年往往拥有好几个,甚至几十个性伴侣,但往往在一段时间里,有一个性伴侣是比较固定的,其他则是偶尔性的,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露水夫妻”。对偶婚的意义在于,它使人类走出了“共夫”“共妻”的时代,群体式婚姻走向结束,而以个体男女两人为中心的小家庭开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精神财富的观点我们比较赞同,但把文化也说成是物质财富的观点我们不支持。我们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的总和,是控制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内核,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物质财富是人们精神财富的物质化,是精神财富的外在的表现。把物质财富直接说成是文化的观点是欠妥当的。比如,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创造了一种物质财富,但我们并不…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创造成果的凝聚。文化创造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离不开人的作用。文化是人的创造物,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的创造性是文化创造的前提条件,人在文化世界中创造、超越既有文化成果,形成新的文化成果。作为创造主体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由自觉的主体性的人,在文化创造中,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自由自觉地进行文化创造。文化创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维铭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今年第三期撰文认为,人生美就是人的活动所显现的人类向上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并引起人的美好情感的人生现象,作者认为,真是人生美的基础,善是人生美的前提,人生美是真与善的和谐统一。人生美的结构大致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1、人的外在美。它指人体美和装饰美。这些美从本质上看都以社会性为基本属性。2、人的内在美。即人的心灵美,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情操、人格国格、智慧才能等内在世界所显示出来的美。3、人生的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构成了人生美的重要内容。因为劳动创造体现了真与善的统一;劳动创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使  相似文献   

8.
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并不存在共同的权威对国际行为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要确保自身的生存——即国家的行为如何能够趋利避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估计自身和对手的实力,并且基于此计算出自身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机遇和利益。这种对国家实力的估算和对行为后果的预期就是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生存限度。只有正确认识这种生存限度,国家才能够在国际体系中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并且对体系施加合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分析了“存在”与“虚无”之后,论述了人的自由是在人的意识虚无性和否定性基础上产生,是选择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进而又说明人的存在就是争取自由的存在,希望人们从“虚无”出发去点燃激情,去超越自身,去创造希望。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指作为人类终极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马克思认为在必然和自由的关系上,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类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实践看马克思自由观,人是在劳动中实现自由的.但美才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象征,艺术活动才是人所追求的自由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合同责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究竟是什么 ,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 ,我国《合同法》确定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是一个体系 ,是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构成的。这两种归责原则在具体表现上分为三种形式 ,即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它们各自调整不同的合同责任归责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证明责任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但在此问题上国内司法实践部门长期以来处于“谁主张 ,谁举证”的理论误区。笔者将在介绍大陆法系国家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基础上 ,为我国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在权利形态上表现为建筑物基地使用权和附属基地使用权 ,从主体形态上表现为基地地表及其上下空间利用权 ,主要包括屋顶平台空间利用权和地下空间利用权 ,各种权利均有其特定的归属和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遵循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中证明一个人有罪由公诉机关和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这是原则性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存在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包括证明责任的倒置和证明责任的转移问题,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研究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直接关系到《民法》、《著作权法》的应用,以及著作权案件的正确处理。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指侵害著作权的损害事实或者法律规定的涉及著作权的其他事实已经发生,确定行为人对自己的行动座依何种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要结合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并根据侵犯著作人身权和侵犯著作财产权的不同,予以分别适用。  相似文献   

16.
走私犯罪侦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私侦查理论界学者先是按照各个走私罪名研究走私犯罪侦查方法,而后按照不同走私方式研究不同对策。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伪报类走私、通关藏匿类走私、擅自销售类走私和海上、绕关类走私的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量刑情节复杂多样,因此量刑情节的冲突在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科学地解决量刑情节的冲突是正确适用量刑情节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解决量刑情节的冲突,较为合理的方案是先确定一个量刑基准点(或幅度),再考虑趋重与趋轻量刑情节,进行综合平衡。在未来的立法中应规定定量分析、积分抵消的方法,采用抵消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法治状况在重庆打黑的背景中得到明显的表现,在李庄案中得到聚焦.行政、司法和社会监督等各种力量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其间表现出的行政力量的威慑、司法过程的迅速以及舆论监督的特征表明我们的法治追求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论公诉职能中的刑事诉讼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是公诉职能的应有之义。刑事诉讼监督的方法主要有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开展侦查监督、运用刑事抗诉权进行刑事审判监督以及通过初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开展刑事诉讼监督。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包括公诉一体化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和通报机制、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起诉的内部制约机制等刑事诉讼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贯穿刑法现代化的思想主线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融合、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的统一。三大法系国家“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结构,体现了刑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犯罪概念的不同立法模式,决定了不同国家犯罪概念内容的差异和犯罪圈大小的不同。犯罪概念的结构体现刑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应当一致;而犯罪概念内容则体现不同国情,可有适当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