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会突出六大方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十分详细地开列出了这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清单”: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五、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六、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下世纪初我国发展六大重点  相似文献   

2.
夏皖宜  夏沈陵 《学理论》2009,(15):160-161
新农村图书室建设在“三农”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新农村图书室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哈尔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立市”战略实施成效显著,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创建“平安哈尔滨”工作成效明显。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就业压力大、消费指数高等许多矛盾和问题。2008年,哈尔滨市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改善民生,力争让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总结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初步成就,搜寻面临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有针对性提出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强化突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功能;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生态文明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潘艳敏  崔永军 《学理论》2009,(27):164-16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他们经过城市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流动的农民工群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有:非农收入增加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劳动力素质提高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民主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6.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一项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要靠班子、靠干部、靠人才。我们必须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在不断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荣建勋 《求知》2007,(12):15-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宁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市委关于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城镇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王更杰 《学理论》2008,(18):56-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实现农村富裕,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摆在首要位置;其次,要发扬民主、坚持完善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的成为自身自觉的行动;第三,要树立农村和谐的乡风发展理念,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四,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创新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日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全会把“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围绕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致富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发展带头人,在农村积极培育优秀党支部书记,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步伐,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丹 《学理论》2008,(10):34-36
工业在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振兴哈尔滨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2007年哈尔滨市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回顾与分析,总结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力求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找到促进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朱平 《学理论》2008,(9):36-39
开发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发展一体化潮流,依托比较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实施和深入推进,为促进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机遇和条件。通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哈尔滨市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一发展战略走下去,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就会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开创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荣建勋 《求知》2008,(10):25-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作为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业县,建设新农村的机遇不可多得,任务也十分繁重。对此,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总抓手,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加快宁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王喜权 《学理论》2011,(22):83-84
哈尔滨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为科技企业家队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加快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哈尔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城市战略实施的最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构筑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必须着力于现代生产要素的集成应用,着力于连接和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服务化程度等三个关键问题,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此,本文从农业投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哈尔滨市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哈尔滨市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意见,以期对哈尔滨现代农业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徐秀红 《求知》2006,(12):12-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中国农村发展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2003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也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韩鹏 《学理论》2012,(19):83-84
生物质能源是指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生活垃圾、能源型植物等生物质内能量的有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既有利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还能有效保护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从哈尔滨市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条件入手,分析了哈尔滨市开发农村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编制哈尔滨市农村生物质资源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昆鹏  张雯  何鑫 《学理论》2010,(4):42-44
城乡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统筹的表现形式和预期结果。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新农村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和问题、全面认识和选择合适的城镇化模式,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长喜 《求知》2005,(12):31-3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这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指明了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并积极落实好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市委的部署上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20.
张东来 《学理论》2008,(2):74-79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十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哈尔滨市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国民经济叉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更加注重经济与环保的双赢。本文从经济、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十五”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通过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主要指标对比,找出了哈尔滨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构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推进一批重点工程等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