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释中国和世界已经变得日益迫切,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要真正使具有话语创新意义的中国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首先需要走向学理,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通过对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的辩证把握,能夯实中国梦的学理基础,从而促进中国梦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谨防误读“中国梦”——传播话语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琼 《人民论坛》2014,(10):48-49
<正>中国梦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新标识。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彰显需要运用话语对比策略中国梦从话语体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创造性转换,为全体国民树立了一个值得追求超越并积极践行的理想和目标。话语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制定的话语方针和运用的话语方式方法,复杂性是话语策略形成和存在的土壤,灵活性是其灵魂,迂回性则是话语策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构,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核的基础上,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并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合理元素,积极关切社会心理、反映社会诉求人民心声,以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话语和表达方式创造性重构。中国梦的提出,正是对上述意识形态创新基本定位的积极有效的回应,也因此,中国梦毫无疑问堪称改革开放新时代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之后足以彪炳史册的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重构的新飞跃。中国梦的意识形态创新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的感性话语与理性内核有机统一的创新以及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整合功能的创新。厘清对中国梦的有关误读,准确把握中国梦意识形态创新的哲学基础与当代启示,是彰显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发挥其战略功能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4.
李云龙 《人权》2014,(3):32-33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怀有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提出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视角,科学审视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深入挖掘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同时对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模型进行建构,既有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意义,也有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晓斐 《前沿》2013,(8):29-30
自从习近平同志在2011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来,有关中国梦的探讨随之兴起,社会各界对中国梦的讨论十分热烈,充分体现了中国梦的巨大魅力。中国梦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中国梦有着特定的内涵,它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所追捧.并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不过,在我们聚焦关注研究“中国梦”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梦”并不是突兀而起、横空出世。孤立地就“中国梦”来谈“中国梦”既不容易讲清楚,又不可能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提出是我国近代以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维度。因此,对中国梦的理解不仅应厘清其自身涵义,还应在与美国梦、欧洲梦等不同价值观的比较中,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中国梦是以现实中的个人作为其理论出发点,来建构其理想信念的。中国梦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性和理想性不仅符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而且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张晓明 《桂海论丛》2015,31(3):14-18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提出"四个必须"的重要论断,意蕴深刻、意义重大。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深刻意蕴,就是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深刻意蕴,就是要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刻意蕴,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深刻意蕴,就是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0.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从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考察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不断满足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需要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盟提出的"建立独立、和平、民主、富强与康乐的新中国"变成了可触可摸的政治实践,台盟的中国梦融入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伟大复兴的命运共同体。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向全国各阶层人民开启了构筑中国梦的伟大之门。这个中国梦就是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个中国梦,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坚决拥护"五一口号"主张,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共圆  相似文献   

12.
加强当代大学生同中国梦的紧密联系,需要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去弥合,使其突破表层的学理灌输,成为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与认同,这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就是精神动力。必须破解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的培育密码,从理念、机制、环境和载体方面着手,唤醒深藏于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动力,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蔡娟 《理论月刊》2015,(3):5-10
古代中国因重视陆权而兴起,近代中国因海权式微而衰落,现代中国因瞩目海洋而转型,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将因再度走向海洋而胎动.历史上海上强国争锋不断,因海洋而崛起的强国发展的动因和路径值得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彰显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战略视野.这不仅在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的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国梦内涵的阐释,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热议。对是否存在中国梦、提出中国梦的背景和目的、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关系等问题,国际社会一些长期关注中国的学者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其中有些观点带有明显的偏见,容易造成人们对中国梦的误解,有些观点则比较深刻、中肯,对我们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梦这个故事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7,(9)
<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理想,也是新时期中国的"文明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提升共同构成中国梦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的个体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将展开的绚烂的新篇章,也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个体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社会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愿景。实现中国梦需要个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曹胜强 《湖湘论坛》2017,(3):122-126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时代潮流的主题。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当代中国政党话语体系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呈现出从宏大政治叙事到日常生活体验转换的新的维度。邓小平虽然并未直接提出中国梦的字眼,但其思想实质都已融入了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构成邓小平原初性中国梦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如下的内容: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第二,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第三,实行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6,(6)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幸福,就是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然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了解不尽相同,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误解,这需要我们的耐心宣讲。中国梦的外宣工作充满挑战,需要宣讲者精心准备,循循善诱,沉着应对,同时,还需要宣讲者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以来,关于中国梦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理论界高度关注的课题。2015年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围绕着中国梦这个基本核心从不同的视域和维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在"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中国梦的重大价值"、"国际社会视域下的中国梦及其评述"、"实现中国梦面临的风险及其需要汲取的历史教训"、"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等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对于认识当前中国梦研究的进展及不足、推动学界继续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