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8年6月两岸两会复谈以来,已举办了三次“陈江会”,可谓硕果累累,不但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惠及两岸民众,也促进了两岸社会、文化诸领域的深入交流,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刘红 《台声》2008,(11):12-14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对岸增强互值.进行制度化对话的同时,关心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交流是坚定不移的方针,目标是共同实现“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3.
声音     
“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力地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我们强调大交流、大合作,就是要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最广泛的领域、推向基层,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增加更多的直接交往,努力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相似文献   

4.
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的今天,两岸双方和各界有识之士切实认识到了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两岸青少年交流,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9,(2):6-7
过去的一年来,对岛内乡亲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两岸交流的步伐一日千里。海协、海基两会达成多项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行,两岸“三通”基本实现,跨海而去的“团团”、“圆圆”和珙桐树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冰消雪融。过去的一年,两岸春风预示了覆盖在两岸关系上长达8年的坚冰即将融解,两岸关系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三通”的启动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了互利双赢。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两岸关系开创巩固深化新局面、继往开来的一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入巩固和深化新阶段取得开局胜利,两岸在巩固政治互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属一个中国”的认知,在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的同时深化互利合作,在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期间重点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  相似文献   

7.
李贺 《统一论坛》2009,(4):48-49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论坛首次以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等议题,达成了六点“共同建议”并出台了多项惠台措施。此次论坛是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蚕大进展的形势下举办的,  相似文献   

8.
刘红 《统一论坛》2008,(6):5-7,53-57
陈云林会长访台和“陈江会”的“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开始运作的重要象征。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标志,“陈江会”和“四项协议”,是在共同缔造“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9.
马万义 《台声》2000,(1):16-17
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已经相当密切。从两岸实际进行的经贸往来看,目前两岸贸易额已经占到台湾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以上,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两岸经贸合作,包括工业合作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今天,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却显得相对不足。在去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祖国大陆方面已多次表示,鼓励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没有改变。所以,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仍是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3·18台湾学生反服贸协议事件”(以下简称“3·18事件”)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始进入调整期,既是对30多年的两岸交流和6年多的和平发展的思考,也是对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为祖国大陆确立对台新论述和调整对台政策、迎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高潮的到来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水青山 《台声》2009,(1):72-77
对于海峡两岸来说,2008年12月15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从这一天起,两岸“三通”迈开了历史性的步伐;经过30年的努力,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说,实现“兰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又如岛英九指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再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 此时此刻。一直关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程的人士会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肖军 《台声》2009,(12):27-2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中华文化在两岸交流中核心与纽带作用的重要性早已众所周知。在10月28日、29日,台盟北京市委、台盟天津市委共同举办的“交流与共享——京津台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上,记者更是时时被这样的感觉包围着。来自两岸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传承中华文明、共享文化成果”、“密切两岸政党交流,共创两岸和平发展”和“推动经济交流,携手应对挑战”等议题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台声》2007,(12):24-26
今年是两岸交流20周年。20年来,两岸交流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在两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因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两岸同胞耍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绩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将以此为动力和契机,获得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今夏,为扩大两岸青年交流,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省市举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自七月暑假伊始,祖国大陆从北至南,自西向东遍地都是两岸青年交流联谊的身影。本刊本期谨摘取几个精彩热闹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白光炜 《两岸关系》2011,(12):23-24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台湾当局—方面认为,两岸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两岸关系渐趋缓和,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认为“两岸军事差距越来越大”,大陆仍是台湾安全“最大的威胁”,强调“和平须以实力为后盾”,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决不放松整军备战。为适应形势发展,2011年台军整军备战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忍 《统一论坛》2010,(1):66-68
今年,中国将迎来又一场沟通中国与世界,联通现在与未来,推动全球性的城市文化大交流的盛宴——上海世博会。这次世博会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全面探讨人类城市生活发展,谱写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同时,随着两岸关系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合作、大发展,这次世博会也将成为两岸各界人士充分交流的新平台,成为两岸经济整合、摆脱金融危机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红 《台声》2007,(12):17-19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大陆相继落实各项惠台措施,推动两岸交流向前发展;任期临近结束的陈水扁当局,推行“台独”进入最后的疯狂,两岸同胞共同进行了反击“入联公投”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易靖茗 《台声》2011,(8):28-29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熟悉的歌曲久久回荡在人民大会堂。7月12日下午,“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将万人大礼堂的激情点燃,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济济一堂,情绪高涨,兴奋异常。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12,(6):50-51
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等66家两岸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为期一周的第三届海峡论坛,6月17日落下帷幕。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涵,反映了两岸各界民众的共同愿望。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呈现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各界大合作的局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