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济南文化悠久,民俗更是丰富多彩。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传统民俗逐渐淡出了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对国外节日以及西方文化的推崇。因此,深度挖掘、大力推广济南的特有民俗,将民俗品牌化思路进行凝练和提升,对于建设"天下泉城"文化品牌、树立本土文化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鼓舞在湘西苗族人们心目中特别神圣。鼓舞不仅具有节庆、祭拜祖先、民俗仪式、文化活动、娱乐等表现功能,更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自我展示和民族认同的象征意义。然而,鼓舞这一内涵丰富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里急剧萎缩,急需加强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张祜的诗歌内容丰富,广泛反映了唐代的社会民俗、节日民俗、游乐民俗和经济民俗,几乎涉及到现代民俗学的各个方面,生动展示了唐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体现出唐代独有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俗心理是一种在民俗形式中蕴含的群体意识定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那些全新的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新的民俗——新俗节日则应时诞生了。新俗节日使人们的生活秩序呈现出区别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和逆向性,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中,根据时代和自我实际通过象征性的物质和精神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新俗节日既可丰富民众生活内容,又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还可以展示传播弘扬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浓缩而强烈的展示民族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为客家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中国社会史等学科的研究开创了广阔的天地,而客家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客家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客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广东梅州客家民俗节日淡漠化现象不可忽视,衰退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与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冲击和活动运作模式制约及缺乏地方特色有关。因此,要从“办节”机制、思路,传承与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去思考,从而使梅州客家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真正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和风俗得以体现的最佳平台,它与旅游结合能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在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类分类中,羌族俄尔瓦足节和彝族火把节并列其中,四川省是全国最大的彝族和羌族聚居区,这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在旅游开发中却有较大的差距,火把节已经开发得较为成熟,而瓦尔俄足节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闽南地区的普度民俗信仰是在"普度众生"这个广泛的意义中的一个狭隘理解,即施舍、安抚、讨好甚至贿赂孤魂野鬼,以期确保百姓安居,社会稳定。每年的农历七月,闽南民间都要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人们习惯于将其称为"中元普度"。"中元普度"作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都体现了闽南民俗既来源于中原文化又保留其闽南本土文化的特点。探讨闽南普度的历史文化渊源,分析闽南普度的现代表现模式,总结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意义,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传统节日遭遇"洋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趋于淡化,而城市青年一代对"洋节"--外来节日却情有独钟.传统节日中渗透的"狂欢化"民俗精神是中外节日共同的文化旨趣,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落寞.  相似文献   

9.
春节的追问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来源于农耕文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传统上春节有一系列小节组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反映民俗民风,包含优秀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西方节日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式微凸显,我们必须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从观念到形式的创新,重建我国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1.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民俗类非遗留存丰富,同时呈现各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民俗类非遗可以通过保护其赖以存续的"文化空间"、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途径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非遗的活态、可持续传承。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创造大众参与的条件,把节庆仪式类非遗中的象征符号具象解构,是实现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人类情感互通的基础上,进行民俗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国际合作,是值得探索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文化,还有民俗,除了精英文化之外,有民俗。中央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意见》第一次吸收了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这次《中其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把节日列了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重要旅游文化消费内容的民戏产品,在商品经营的市场运作中,如何正确把握与合理善用其形成的历史民俗意趣,不仅考察后来我们对乡村旅游民戏产品的民俗元素及意义分析水平,更考验今天我们对民戏遗产文化功能的准确理解能力。任何对民戏民俗文化不尊重或缺知解的"经济消费主义"谋划建构,其必然会、也必然是挂着民俗的幌子,供给或消费不得要领的所谓"民俗文化商品",粗劣地对民心进行荒唐调侃。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随着民族节庆的旅游产品开发,对民族节庆旅游产品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注意。西方最早从旅游的角度研究节日的文献出现在1961年,在我国节庆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节日”传统,“节日”折射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释放着人们对喜庆、轻松、休闲的理想追求。“节日”更多的是表达出了一种文化现象,传统的节日总是和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春节、端午、中秋和外国的圣诞、感恩、复活节,莫不如此,而且每个节日背后,往往有一段脍炙人口、流传于世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都有着它悠远而深刻的人文背景,并与丰富的民俗积淀成节日的文  相似文献   

16.
节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节庆文化活动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节庆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发挥节庆文化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庆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我国传统节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节庆文化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传统节庆以人为本的原因、具体体现和传统节庆在以人为本方面还存在的不足。我们要更好的传承传统节庆文化就要了解它,知道它的不足,从而使传统节庆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闽南文化的驱动下,厦漳泉区域实现节庆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节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根据闽南文化和厦漳泉旅游节庆活动的相关性,探讨闽南金三角这一独特区域的节庆旅游合作,从而达到整合节庆旅游资源,弘扬闽南文化,培育富有闽南特色的节庆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闽南金三角节庆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精华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保护好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遗产。普洱的各民族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节日相结合而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保持地方传统文化本色,保护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又要不断创新,避免表现形式的模式化;建立民间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节庆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社会之表,社会是法律之里。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看,民俗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民俗蕴含着法律的因子,民俗是法律之源,法律是民俗之果。瑶族《石牌律》和苗族《汤粑理词》是一种重要而有趣的中国乡村民俗,也是一种作为"他者"的法律。笔者以上述两个民俗作为"深描"对象,通过民俗阐释法律,通过法律阐释民俗,探讨"差序的法律"仪式过程及其实践逻辑,希望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