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闿运遍注群经,主《春秋公羊》,其经学体系自有特色,是晚清学术嬗变过程中一个有影响的环节。历来,学者对此研究不多,但也时常出现在一些学术著作和文章的视野里。从晚清学人的点评到时下学人的初步研究,主要围绕其经学特色、治经方法、学术影响而评价,亦有其著作考辨和资料整理。大体而言,晚清学人认定王闿运经学的传统性而有新意;民国时期学人大多评价为无发明而有影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当今学人则有“传统”与“创新”的论说。可见,王闿运经学研究还是处在一个言人人殊的状况,其经学全貌与内涵不得而知。因此,王闿运经学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正经学是训释、阐述、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其近年来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从研究时段上看,先秦两汉及清代是经学研究的热门时段,而作为经学新变重要时期的北宋却稍显不足。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多是从宋代经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对个别学者、学术流派的剖析入手,系统而完整地论述宋代经学演变及其成就和特色的专著尚不多见。高明峰撰著的《北宋经学史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系统地梳理了宋代经学的演变历程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复杂成因,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宋  相似文献   

3.
王闿运治经重《春秋》而宗《公羊》,主张“通经致用”,认为圣人经典既可以淑世,亦可以治身。他指出《春秋》重在“义理”,“拨乱反正”是《春秋》的要义所在,“拨乱反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他进一步认为“拨乱反正”之道在于“自治”与“礼”,惟其如此,世道人心才会纯正,社会才会稳定,世界才会和谐,天下才会太平。显然,王闿运春秋学思想的最终归宿,乃是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刘平  ;李克琴 《求索》2008,(4):185-187
作为晚清颇具盛名的经学家,王闿运毕生致力于经典笺释,广涉经史子集,其经学思想并不措意于学术史中今、古文门户的争辩,而是独树一帜,具有今古文兼具的公羊学风格,成为晚清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深刻解读可以发现,由于黑格尔的思辨的法哲学在这里并不是被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哲学,而是被作为在德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理论表现来看待的,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述并不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哲学问题的特定立场,而是对虽然在德国还没有实现,但在英法等国却已被当作锁链来忍受的陈旧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青年马克思在哲学问题上的立场也由此不能从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述中,而必须从思辨哲学在近代的历史境遇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立场转变中寻求说明。马克思具有自己在哲学问题上的特定立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所开启的马克思思想哲学化运动的结果,我们不能以此反注青年马克思在哲学问题上的特定立场。  相似文献   

6.
唐代刘知幾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著。《史通》辨明史学源流,援经入史,阐明经史之异趣,史学最终从经学中挣脱出来成为一门与经学并立的学科。然而到了宋代,随着经学独大的学术格局再次确立,《史通》"援经入史"、"疑古惑经"等壮大史学谱系的努力受到宋人的普遍诟病,《史通》一书也遭到宋人的普遍排斥,一度归于沉寂。《史通》在宋代的沉寂与宋代经史之间的博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逸《楚辞》学:立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句学源于经学 ,但王逸却用它来解说《楚辞》 ,这在学理上就留下漏洞。从王逸《楚辞》学使用章句的方法入手来解剖当时学术与文学观念的变化 ,可以挖掘出王逸《楚辞》学的立场和方法以及在批评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芳 《传承》2009,(8):120-121
桂林《元佑党籍》磨崖为各代所重,"人争拓之"。历八百春秋,仍高悬崖壁,字迹清晰,书韵别具。《元佑党籍》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后人研究宋史尤其是宋代党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初建唯物史观时,对黑格尔式的概念辩证法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一态度不仅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更鲜明地体现在《哲学的贫困》中。在《哲学的贫困》一书里,马克思并不是基于唯物主义立场改造了辩证法并对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进行批判,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辩证法本身的观念性,其中包括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及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的双重批判,因此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本质上属于对思辨哲学批判的继续。基于这种立场,马克思区分出三种社会历史观,即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观念中进行的历史和蒲鲁东先生的历史,而此时的马克思坚持的是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后两者都被纳入到了马克思的批判范围。用辩证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也为此时的马克思所否定。可以说,马克思在写作《哲学的贫困》时处在一个对辩证法的激烈批判期。但是这个时期对于马克思建立后来应用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原点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在近代诗歌、散文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处于文坛盟主地位。就诗而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里说:“有清二百馀载,以高位主持诗教者,在康熙曰王文简,在乾隆曰沈文悫,在道光、咸丰则祁文端,曾文正也。”论者以为近代宋诗运动,主要是在曾国藩的鼓吹、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晚清几个重要诗派,除以黄遵宪为代表的革新派以外,诸如以邓辅纶、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派,以  相似文献   

11.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中坚,他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是有一定根源的.客观上,当时国民素质低下、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各民族状况复杂,这些因素为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的萌生提供了较为适合的土壤.主观上,杨度深受其师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影响,加之留学日本的经历、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爱国主义责任感等的驱使,使他认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2.
许发磊  杨勇玲 《传承》2008,(12):94-96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中坚,他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是有一定根源的。客观上,当时国民素质低下、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各民族状况复杂,这些因素为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的萌生提供了较为适合的土壤。主观上,杨度深受其师王闿运"帝王之学"的影响,加之留学日本的经历、急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爱国主义责任感等的驱使,使他认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而不可行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3.
孙丽娟  卜祥记 《求索》2010,(4):211-214
延历千年,与湖湘文化心脏一起跳动的精神脉搏,就是湖湘学人挥之不去的独特的"春秋情结"。从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到清末经学大师皮锡瑞,举凡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王闿运、王先谦等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湖湘学人都曾将注意力聚焦在《春秋》上。这一现象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都极为罕见。他们的思想如此一致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夷夏之辨,二是革新变法,形成了湖湘学人"教治并重"的精神传统。湖湘学人的"春秋情结"及其与时俱进的"春秋学"研究,形成了湖湘学术延历千年的一大传统,给湖湘社会带来了开放与保守两派并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侏罗纪世界》代表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保守自由主义立场,其主旨强调"尊重自然和传统,反对人为设计和激进冒险"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哲学传统,以及宣扬美国传统价值观中"典范家庭"的价值。同时其也体现了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对女权主义、新兴国家崛起的紧张和不信任。透过《侏罗纪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焦虑和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销尽锋芒百炼中”——邓辅纶诗歌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辅纶(1828—1893),字弥之,武冈人,是近代湖湘派的重要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作诗“至废寝食”,靡有懈怠。(朱克敬《儒林附记》)他的诗经千百次之炼,达到了炉火纯青、声律圆稳,不见锋芒的地步。王闿运《论诗绝句》之一云,“太阿青湛比芙蓉,销尽锋芒百炼中”,深刻地概括了邓辅纶诗“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湘潭市政府今年年初在易俗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湘潭易俗河华侨城建设指挥部”。至此,这个拥有200多万人口,历史上出过画圣齐白石、文豪王闿运以及改写中国现代历史的毛泽东、彭德怀等名人的城市,开始有了华侨、华人集中居住、投资兴业和休憩娱乐的地方了。易俗河华侨城正好处在北京至深圳的“黄金通道”107国道和上海至昆明的“东西走廊”320国道的交叉点上,离湖南省会长沙市的国际机场仅  相似文献   

17.
吴晓亮 《思想战线》2012,38(3):92-96
历史上的胥吏地位卑微,却常常因其所处部门、所掌职事的差异,一部分人拥有实际的权力,成为国家基层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宋代的"拦头"就是如此。他们自五代出现,入宋以来,其身份地位的高低和所掌职事的变化,体现出其职事专门化、身份地位胥吏化的趋向。"拦头"的专门化、胥吏化过程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我们考察宋代税务基层活动的主要窗口,可为今天的税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既是诊断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百科全书,也是马克思运用历史科学对资本主义制度伪正义属性的系统性分析。从资本与资本主义制度"歃血为盟"至自由、平等、正义成为"他者",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资本运行的悖论,即"物与物平等"的背后是"人与人不平等"。无论当今新自由主义如何以"正义药方"粉饰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剥削与压迫从未改变。以《资本论》"照妖镜"观资本主义制度各派的"药方",既是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历史属性的还原,更是探寻"第二个一百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新征程中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施特劳斯的柏拉图政治哲学阐释启发了关于海德格尔政治时刻的反思路径:海德格尔体现出《理想国》哲人王式的激进政治实践,即以哲学为原则对现实政治进行重新奠基,从而导致一种哲学僭政。为战胜现实中的虚假,保卫真理的哲人要求掌握权力是可理解的,但哲人的政治行动不应无视人类自然的道德秩序。《法篇》里的"克里特"立法展现了与大地上既有秩序相调和的哲人立法者。参照《法篇》的古典教诲,海德格尔政治审慎上的缺失将得到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20.
王闿运的人生与不安、无奈、紧张相伴。首先,"帝王学"理想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为肃顺赏识,但祺祥政变使他的纵横策化为泡影;三次向曾国藩出谋划策,都不被采纳。其次,秉笔直书与为袍泽隐的冲突,撰写《湘军志》过程中实事求是精神与为湘军将领隐的乡情观念的冲突成为其紧张人生的最主要表现。再次,家兴愿望与人生旅途不顺的反差:科场不顺,仕途受阻、痛失爱子。最后,体制外批判与体制内期盼的煎熬:既排斥又留恋科场,既轻视又交结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