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还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决策者、积极宣传者和执行者。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及中国革命当时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妥善解决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正式制定统一战线方针,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之后,李大钊同志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决定,担负起联络孙中山的重任,在1922—1923年内,不辞劳苦,四跨长江,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为推动和帮助孙中山确立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而奔波。在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同时,以李大钊同志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为解决内蒙古的民族问题,开辟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运动,以当时北洋军阀政府蒙藏院开办的  相似文献   

2.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会议后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安排了各部部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孙中山在1925年3月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猖獗起来,就把矛头指向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先生。因为廖仲恺先生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执行“三大政策”,与共产党紧密合作,又是工人部长。他支持工人运动,维护人民利益,誓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因此,国民党右派对廖仲恺先生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指使凶手于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他。出事地点是今越…  相似文献   

3.
徐嘉 《北京观察》2016,(z1):66-71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党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他1877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三藩市)一个华侨家庭,青年时期便踏上为振兴中华而从事民主革命的征途。他追随孙中山革命22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好朋友、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以及晚年最得力的助手。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鼎力襄助、积极拥护、坚决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至死不渝;他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压力,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以国民党改组、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会议之一。会议通过的“宣言”、党章和选举产生的中央执行委...  相似文献   

5.
上下求索1897年农历正月初一,王枕心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召集旧部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人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集结在中华革命党的旗帜下,投入新的战斗。王枕心1915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只是一个几百人的秘密组织,远不能担当巩固共和的重任,孙中山决定再次改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给孙中山极大启示,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王枕心1918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部读书。1922年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 ,可敬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坚贞不屈 ,于1 93 1年 1 1月 2 9日 ,被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杀害。今年是他殉难七十周年。邓演达是一位忠勇奋发 ,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家。他早年受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影响 ,参加了同盟会。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 ,于 1 92 0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国民党武装力量援闽粤军第一师 ,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积极追随者。他英勇善战 ,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器重。在 1 92 4年至 1 92 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7.
王昆仑是国民党员,因他远在1922年冬就由孙中山先生亲自提议加入了国民党。中山先生在北京仙逝之后,他加入西山会议派,执笔和国民党左派以及共产党论战。毛泽东同志当年撰文批判的“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共产党,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帝国主义”的观点,就是出自王昆仑的笔下。“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他南下从军,官至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南京政府建立之后,他出任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后补执行委员。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民革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民革中央代主席、主席。也正因为他在国民党中的显赫地位以及在海内外的影响,他才得以出任北京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总之,他堪称是知名的国民党员。但是,他的确又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正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Z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上。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国民革命的呼声在全国各地更加高涨…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在湖南是很成功的,在全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湖南国共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就是湖南的国民党组织。本文拟就国民党在湖南的建立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 1922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了西湖特别会议,确定了先以少数负责人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进行国共合作的方针。这一方针为孙中山所接受。随即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陈独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同学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和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20周年。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黄埔同学,并通过你们向所有海内外黄埔师生及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80年前,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了创建革命军队,用武装的革命力量同武装的反革命作斗争,孙中山先生同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  相似文献   

12.
林上元 《黄埔》2014,(3):4-4
岁在甲午,仲夏之初,我们迎来了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喜庆日子。九十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其、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与广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常周 《桂海论丛》2001,17(6):84-87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为实现他“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纲领和毕生致力的三民主义 ,曾多次亲临广西 ,领导镇南关起义 ,为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争取和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 ,提出广西善后工作的方针 ;建立桂林大本营 ,督师北伐 ,在广西各界群众和军队中宣传三民主义 ,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并和马林一起探讨改组国民党 ,与社会各阶层及农民劳工联系 ,建立军官学校 ,促进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等问题 ,从而促使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思想的形成 ;规划广西交通建设的蓝图 ,还亲自参加了桂林到全州的军用公路动工典礼。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 ,给老一辈的广西人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广西人民对孙中山先生无限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黄埔军校的创始人孙中山,一生都在为寻求中国的民主和解放孜孜不倦地奋斗.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晚年的孙中山转而把目光投向十月革命胜利了的邻邦俄国.他曾致电列宁:"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在共产国际代表的说服和推动下,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又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共同完成国民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孙中山在绝望中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民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于右任先生不仅是驰名中外的书法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和思想家,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特别是周恩来同志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积极支持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1922年陕西靖国军失败后,于先生离陕赴沪,恰巧这时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驱逐了不称职的原任校长,要求改组学校,成立上海大学,并拟从陈独秀、章太炎和于右任三位著名学者中遴选一人任校长,后经各界人士共同举荐,于右任荣膺上海大学校长。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于先生在会上发表了"欲建新民国,必先建设新教育"的著名讲演,为学校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了谋求学校的迅速发展,他迫切希望得到共产党人的帮助。1923年4月李大钊从北京来到上海,于先生仰羡李大钊的学识与人格,因此主动提出请李大钊主持上海大学,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李大钊  相似文献   

16.
正廖仲恺是受到孙中山委托参与黄埔军校筹备与创建第一人,从参与筹措到与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协商确定在广州创办党义军官学校并主持建校,代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后任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以及所有驻广东各军总党代表,全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积极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他与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孙中山在1912年的一次演说中,曾经称赞马克思及其《资本论》,所以毛泽东说“: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还是国民党在先。”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孙中山立即致电苏维埃政府和列宁,祝贺他们的成功“: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了一个希望。”苏维埃政府的两次宣言取消俄罗斯帝国政府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使孙中山十分感慨:从来西方列强都把我们当作亡国奴,惟有苏俄“放弃主人的地位,不认我们是奴隶,认我们是朋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孙中山给予五四运动非常高的评价,觉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的伟大革命力量,确信“在斗争中他能依靠他们明…  相似文献   

18.
李丽芳 《传承》2010,(36):84-85
廖仲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战士,是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与实践,晚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后为坚决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的斗争进行到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6月7日,李登辉先生终于获得以“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机会。在行前的国民党中常会上,他呼吁“中共不要用民族主义的帽子来压迫我们统一”,并称此行最重要的不是凸显他个人的存在,而是台湾的存在。这一段话十分令人费解。 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八周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发出通告,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其总纲规定“本党以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指出:“三民主义缺一不可,这是确定不能改易的。”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呢?1923年1月1日经孙中山先生审定的《中国国民党宣言》规定: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是排在第一位的。现在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也一再标榜是三民主义的信徒。一百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梁希,1883年12月28日出生在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今属湖州市郊区),是我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曾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纲领,积极参加知识界和青年学生的进步活动,不避艰险,掩护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他和许德珩等同志一起创建了九三学社,为发展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1948年,他不顾国民党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