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阐述司法能动性的理论基础上 ,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与西方法律制度的比较 ,说明我国自古在司法制度上就有法官能动思想。对于认识司法审判中法官的能动作用定有裨益 ,从而对我国的相关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司法能动性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西方法律制度的比较,说明我国自古在司法制度上就有法官能动思想。并对我国的相关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和借鉴西方法律文化中有益成分,对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制度是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之一,该制度对增强司法合法性、打破司法过程的封闭性等具有重要功能。法官绩效考评制度是对法官案件审理情况进行的评估,法院为推进人民陪审制度目的的实现,建立了人民陪审考核制度作为强化机制。考评制度是一种形式化要求以及使得法官成为利益中人,满足和应付考评就成为法官的首要问题。选可靠的人、用放心的人、急匆匆的开庭通知和判后不签名都是法官应付考评的行动策略。法官行动策略的普遍使用导致人民陪审制度实现过程中出现制度异化,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人民陪审考核要求与法官利益之间出现的制度悖论,是制度悖论导致制度异化。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国家制度设计的蓝本,是宪政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是司法独立的一面镜子,更是实践司法独立思想的首要制度保障。司法独立思想来源于古希腊政治哲学家的宪政思想与分权制衡的理念,它具有三大特征: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就司法权力的独立而言,主要西方国家有两大特征:一是设置了专门行使司法权力的机构;二是明确规定了司法权力的独立行使范围。1949年以前,我国宪法文本对于"司法制度"的设计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有几个宪法文本就是学习与借鉴英美国家来制定的。1949年建国以后,我国宪法文本中对于"司法制度"的设计也与之前的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6.
政党认同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要求。由于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执政党认同和西方国家的政党认同在概念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国语境下,本质上作为一种情感因素的执政党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而在根本上影响到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成败。因此,执政党必须通过利益满足、程序构建、价值共识、人格和政治道德塑造等途径或措施来扩大公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司法解释无疑在我国的审判实践和理论架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制度性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又遭受着侵蚀立法权、干扰法官独立的非难,这一现状使得我们对其建构应当有重新的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德国法官选任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与德国分别为两大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两国的司法制度均显著体现其各自的历史渊源和法律文化背景 ,同时又成功地服务于法治国家的运行 ,其中许多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通过对两国司法制度中的一项关键性问题———法官选任制度做比较式探讨 ,展现两国在法官选任程序与选任资格方面严格科学的制度设置 ,可为我国当前法院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正与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社会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同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法院制度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司法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目标 ,而法官独立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因而 ,法官独立的制度保障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支持 ,在我国法官日益走向精英化的今天 ,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刑事诉讼的现状决定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必要性,但是这种改革并非简单的移植西方现代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从诉讼文化的角度出发,先明其精神,后健其体魄.而在诉讼文化上,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理念以及建筑在此理念之上的刑事诉讼制度值得借鉴,但是这种借鉴必须考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先进诉讼法律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案例指导制度强调"指导",目的在于当法官审案遇到成文法规定得不够清晰又暂无法律可依的情况时,使其可以有所借鉴,这显然不是要求以判例作为法律依据的。案例指导制度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2.
传媒和司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传媒与司法冲突是世界各国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传媒与司法冲突是通过干涉法官裁判而实现传媒干涉独立司法权的,在中国,由于传媒与司法双向不健全导致干涉问题更为严重。借鉴西方国家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完善传媒法律和行业规制,健全独立司法体制为出发点,加强传媒与司法的合作,推动解决传媒司法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见索即付保函产生于二战以后蓬勃发展的国际商业实践。突破了传统保函的从属性,具备独立性与单据化特征使受益人得到迅速、便捷的资金补偿,从而被商业社会普遍接受。但由于各国交易惯例的差异和当事人理解上的偏差,相关纠纷时有发生。我国商业实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运用,但现有立法却仍没有明确其合法地位,也没有专门而系统的操作规范,司法实践亦对涉外领域和国内领域的保函效力予以区别对待。基于商业实践和保护相关当事人权益的需要,构建我国见索即付保函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刑事司法协助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和司法价值。从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协助领域签订的双边和多边条约以及对外开展司法协助的主要领域来看,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工作已逐步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对外司法协助网络的轮廓初现。  相似文献   

15.
业主委员会是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的自治管理组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骤增和人们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限制了业主委员会作用的发挥,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疑难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外国立法例,试图对我国业主委员会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适意义上的法律解释是法官运用法律、裁判案件的一项司法技术 ,它与审判权相连 ,是审判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下 ,法律解释却被异化为一种权力 ,从而导致解释形式的抽象化、解释内容的扩大化以及解释主体的集中化、多元化 ,进而干扰了司法独立、背离程序法定原则。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的这一结构特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我国历史上“以吏为师”的传统 ,并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不完善的制度结构有关。为此 ,应当转变观念、完善制度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17.
将法官职业"去行政化"是我国司法领域改革一直致力于打破的藩篱,是遏制司法行政化的必要一环。深圳的法官职业化改革只是为法官职业化改革点起了"一束光",并需要进一步细化,接下来的法官职业改革至少应该在理顺法院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法官职业选任条件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危险物品法律定义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物品一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一个专用名词,我国涉及危险物品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有数十个之多,其中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就有五部。尽管危险物品作为一个法律名词,多次出现在我国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然而其法律表述与定义依然存在模糊不清,混淆不明等疑难问题,对司法实践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统一界定危险物品含义,以利于危险物品管理和相关司法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审前羁押措施的严厉性会使被羁押对象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对审前羁押实施较大强度的法律管控是现代法治国家采用的通例。我国审前羁押先期刑罚的意味浓厚,法治化水平低下,司法审查与救济程序欠缺。在法治中国的视阈下,要通过转变司法理念,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按照审前羁押的目的性、法定性、必要性、救济性等原则,以严格的司法审查、完善的司法救济制度等来规范审前羁押制度,最终完成我国审前羁押程序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八大提出坚持"三个自信",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语境下,司法改革如何定位以及定位的层次性问题是决定司法改革方向是否正确、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中国的司法改革有体制和国情两个不可逾越;三权分立理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语境已经终结,在现代宪政语境下三权分立并非司法独立必然的体制前提;同时,司法改革还必须通过历史借鉴,重新解读独立司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因而,应以政治定位为先导,法律定位为中轴,功能定位为内容,三位一体的层次结构作为司法改革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