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裁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亚文化。它发挥着一般文化的职能,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氛围,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在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形成共识,发生认可,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只要有校园存在,就有校园文化存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综合。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德育目标,即指通过德育,使学生在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规格。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既能为高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指明前进的方向,明确具体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能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正在兴起,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拟就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现存问题及其对策做些探讨。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高校校园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形态上看,高校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环境设施文化,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和各种学校活动的设施;其二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娱乐方式、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校园文化形象地说,就是高校校园内具有大学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它包括马列主义教育、形势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娱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等。狭义的校园文化仅指第二课堂活动及文体活动。准确地说,它是指以大学生为主要栽体,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在价值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参数。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环境的总和。它通过文化的渗透机制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的文化存在,它不同于作为社会部门的学校文化(教育文化),也不同于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学生文化,确切地说,校园文化是一种社区文化。当我们把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社区文化看待时,我们就可以从校园文化的主体(人)、内容和心理三个方面对校园文化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饶玉梅  罗艳 《理论导报》2012,(12):50-5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文化。但校园不是“世外桃园”,校园文化不是“院墙文化”,它即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又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反作用于社会。学校与社会,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决定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即要从学校做起,又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方配合,齐抓共建。1.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三个“冲击”,必须齐抓共建。从1986年上半年开始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校园文化建设便面临三  相似文献   

10.
一、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创新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青年学生的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区域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创新的必要性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青年学生的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区域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条件和形势下,只有用新思路、新举措解决问题,同时不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本质。校园文化指的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应该包括校园建设环境、教育教学设施、绿化、美化功能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硬件,同时还应包括学校的名言警句、学校的文化活动等文化行为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等精神文化内容。通过这些隐含的教育活动和内容,达到育人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着时代气息和富于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校园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心理品质、知识视野、能力特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而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我们一是在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我们在校园内开辟报刊栏以及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文学作品展览等,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一、创设物态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外显…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无形的德育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提出要使用隐性的教育方法发展学生的品德,并提出创建良好的隐性德育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校园文化指高等学校的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指教学过程以外的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存在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对其进行整体研究时,可以将它看作一个系统,并将组成校园文化的诸要素看作校园文化的结构。我们从横向对校园文化进行考察,会看到它是由文学、艺术、科学、体育、卫生、思想品德修养等一系列要素组成的。我们从纵向对校园文化进行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南文化活动层、文化制度层和文化心理层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 1、文化活动层校园文化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按其内容可以分成若干类型。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它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校园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心灵塑造、人格提升的主要力量。当下校园文化建设表面化、庸俗化、形式化、同质化倾向明显,其科学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学习国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就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大学校园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民族文化修养,是学术、思想创新的根本动力。业务课程所给予学生的仅仅是将来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而一个人,只有当先进文…  相似文献   

20.
华倩  李春梅 《学习月刊》2011,(24):130-131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范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整个学生网络文化生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主动发挥教育者应有的引导性作用.并积极应对相应挑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