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谈清初封建官僚政治的主要特征贾爱萍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朝腐败的官僚政治,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腐败之源。究其原因是其官僚政治本身的贪赃在法,贿赂公行,因循...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形成,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它对巩固皇权、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打击官僚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长期演进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制度特点与相应的制度体系,本文对此加以梳理,无疑会对我们今天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监察制度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战国时,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就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但尚未产生专…  相似文献   

3.
杨世谷 《青年论坛》2004,(6):137-139
“吏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开明地主阶级政治家用以维护自己统治的法宝。“吏治”清明与否 ,关系着封建统治的安危。本文拟从封建统治者重吏治的手段和措施中寻找繁荣“盛世”的政治原因 ,以警后人。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社会有机体,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政治社会这个活的有机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和发展不均衡。只有从剖析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准确地把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勇撰著的《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政治发展非均衡性的实质。 中国社会的发展之所以步履艰难,这与历史上封建官僚政治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有关。作者在本书中对封建专制政治卵翼下的官僚政治和城乡政治对立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官僚统治得以长期延续的原因。诚如作者所说:“对社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监察制度的运作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很有特色的部分 ,它随着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至隋唐时期 ,监察体制已日渐完备。梳理监察制度从秦汉到唐的发展过程 ,剖析唐朝御史纠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具体运作的特点 ,对现实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法制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法制建设的关系何宝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变迁,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封建的以君主行政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被打碎,以"刑"为中心的依附于行政权的封建等级法律制度被彻底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法...  相似文献   

7.
国家学说是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来看,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国国家学说具有自身独到的特色:传统儒家的国家学说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占据着统治地位.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多着眼于巩固和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并带有浓厚的封建家族特色.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也始终贯穿于中国国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十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中倩 《传承》2012,(18):68-69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政治思想家,他针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统治而提出的权力政治理论,矛头是对准旧势力的。通过思想产生的背景、权力政治观的内容和现实意蕴三大方面来介绍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  相似文献   

10.
~~分散和地方割据,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节国家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法律的推行,防止由于官吏的擅权谋私、违法失职而加剧与广大人民的矛盾,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法律秩序。这不但对君主的集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国家统一,改善吏治,保障社会安定起了积极的作用,因而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历二千余年之久而不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一种封建的监察制度,其形成、发展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过程相适应,或者说是基本上同步发展。在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董仲舒的哲学,政治思想讨论热烈,但对其经济思想却有点忽略。董仲舒的全部思想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故本文拟从其系统思想体系中探测其经济思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董仲舒生活在文、景、武帝时期。这时由西汉王朝重新建立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已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由这种统治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病也更加显露出来。如何在思想理论方面论证特定历史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性,如何使这一统治制度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创立、发展、成熟和强化四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这一制度不断完善,但成熟的监察制度并没有让中国历代王朝的吏治得以澄清,弄权、贪污、腐败的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监察制度的失效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何兆泉 《前沿》2006,(3):182-185
添差官是指政府正式员阙之外的差遣,始于北宋中期,后逐渐制度化,造成了宋代官僚机构的膨胀,政治的败坏和财政的捉襟见肘,是两宋“三冗”问题的表现之一。恩荫补官、宗室添差及军员添差的泛滥是添差官制度日益败坏的重要原因。两宋政府在解决添差官问题上的束手无策,反映出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体制内部无法自我突破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官僚政治在中国源远流长。本世纪上半叶国民党执政时期 ,官僚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 ,官僚政治的幽灵时隐时现地出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 ,官僚主义表现形式多样涉及面广 ,危害大 ,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主要对象之一。克服官僚政治 ,建设民主政治 ,还是要靠法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将为终结中国的官僚政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官僚政治在中国源远流长。本世纪上半叶国民党执政时期,官僚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官僚政治的幽灵时隐时现地出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官僚主义表现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危害大,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主要对象之一。克服官僚政治,建设民主政治,还是要靠法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将为终结中国的官僚政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级官吏在职勤政、严格执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依附于皇权、行政监察权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的任用管理制度严密、以规范的监察制度规制官吏等特点。当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监察制度为皇权而存在决定了这一制度的根本局限性,但当今中国中央集权前提下的行政监察制度仍可以吸纳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坚决反对立宪政治的封建顽固势力,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封建专制统治,以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先后扯起立宪的大旗,中国政治似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人们渴望立宪能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中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然而,立宪不过是封建顽固势力欺骗人民维护皇权复辟帝制的工具。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政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制定几布宪法,而是人民政治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周琼 《思想战线》2002,28(5):101-104
吏治的整顿是中国古代贤明的封建君主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不同的帝王和官吏 ,其思想、措施及效果各不相同。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的云南 ,从汉唐以来 ,就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羁縻统治 ,元明清王朝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 ,从而造成了两套不同的官吏体系 ,不仅中央王朝形成了一套管理流官和土官的不同措施 ,历代治滇的最高官员也在施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吏治思想。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吏治思想在其中较有典型性 ,对云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专制主义作为政治学关键词,目前存在着一种比较含混或模棱不清的理解状态.自古希腊起思想家们在不同时期提出了缤纷差异的专制主义理论,而专制主义概念在中国有独特的语境范畴.迥异于西方专制主义权力的特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权力具有特殊的结构.古代欧洲专制君主受到封建贵族、教会、等级会议、自治城市以及法治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中国古代君王居于绝对权力的核心地位.政治权力的价值在于建立维护有效的公共秩序,而并不意味着每一种权力秩序都能够推动政治文明前进.专制主义在历史上曾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疆土统一和推动民族融合,但是其禁锢思想、激化矛盾和阻碍政治发展的特征是不可逾越的藩篱.  相似文献   

20.
行政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从先秦到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和民国,不同时期的主权者为选拔、任用、监督官吏和整顿吏治,都建立起了具有独立组织机构和明确职能权限的监察系统。回顾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史,重温其中的制度化监察理念,在中央开启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的当前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