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有了人类,就有了信仰。信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崇拜。信仰的根本意义在于信仰本身,因为它能够给予我们欢愉感和轻松感。而且它能够使我们看得见未来并觉得这个未来值得去追求;它能够使我们从重叠重复的功利重压中解脱出来,在追求的环境中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参加者和探索者;它能够给予我们一整套新的生活程序和持存规  相似文献   

2.
胡本亮 《党课》2012,(8):79-80
当好领导干部,必须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有志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首先是信仰,信仰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前进就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3.
李罕  刘章坤 《党史文苑》2009,(11):61-62
在和谐社会里,需要先进文化,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有它的合理性,也只有它才能引领社会不断前进。当前人们在精神与文化中出现的不良表现,主要原因也就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重视不够,马克思主义没有引领好人们走出精神迷茫。  相似文献   

4.
信仰与作风     
泰戈尔说,信仰是个报晓的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当人类仰望星空、憧憬未来、思考人生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决定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信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相似文献   

5.
哲人说:"有信仰的人更幸福"。今天,有一些人却没了信仰。于是,才有了我们深深忧虑的腐败现象。可以说,凡是贪污腐败者都是因为失去了信仰才走上犯罪之路,吕宗明就是这样。吕宗明是贵州省原正安县分管乡企煤矿、公路交通等的副县长,2006年年底以受贿罪被判刑8年。从昔日  相似文献   

6.
流沙 《求贤》2006,(11):27-27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如果你的心态始终是积极向上的,生命的阳光必会将你的前程照亮;但是.如果你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和人生,你所有的希望就会渐次破灭。它就像一剂毒药,使你的意志逐渐消沉,精神慢慢泯灭,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积 8 0年之经验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和胜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三个代表”。可以说 ,“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 80年历史经验进行深层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在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具有重大意义。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能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因此,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切实抓好,决不能放松。如果放松了,人们就会在根本上产生信仰动摇,在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上出现偏差,就会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因为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使人们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9.
“信仰”一词,由于它本身的多义性,需要人们从多维视角,对它作进一步的辨析。信仰并不限于宗教,它应当包括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原则以及人生境界之类。因此,就有像爱因斯坦所说“宇宙宗教”那样的“无神论”的宗教。弄清信仰与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我们在讨论科学与信仰关系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唐双宁 《党课》2013,(16):64-65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有信仰。实际上人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与工作对人来讲,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若想事业有成,两者不可偏废其一。离开了学习,工作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离开了工作,知识就不能转化为创造力,失去应有的实际意义,学习也就丧失了努力方向,陷于迷茫境地。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信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信仰问题在今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群体性,又有个体性。就普遍性而言,一方面,它作为个人道德自律及社会、民族凝聚力的内核,其重要性在当代日显突出;另一方面,信  相似文献   

13.
阮直 《学习月刊》2010,(17):1-1
传统文化体制对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日益凸显,活力不强、动力不足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不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我们的文化发展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82年.我们党就郑重地从理论和政治的高度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作了重要指示。十二大报告尖锐地指出:“如果忽视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伟大任务.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建设,甚至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那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正人主要存在三种精神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追求功利而缺少精神追求者。政治信仰者是社会的骨干,宗教信仰者是社会的稳定力量,第三种人甚至可能蜕变为亡命徒。有信仰就有敬畏和约束,所以信仰让我们的生活初看起来并不那么轻松,但要生活得有意义,必须有信仰,因为活着属于自然形态——它本身无所谓意义,是信仰表明和  相似文献   

16.
冯春梅 《学习导报》2011,(14):44-45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长征出版社摘录:我们常讲共产党人要有信仰。信什么,仰什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它是信仰之河的发源,也是信仰之河的流向。如果连讲这都不理直气壮,甚至持怀疑态度,那还有什么信仰可言呢?什么是信仰?有几人能真正说明白,让人一听就领悟,对"信仰"二字立生亲和力、敬重心。《信仰的味道》这本书可能会让您有所收获,书名来自作者2012年底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开篇就讲陈望道  相似文献   

18.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道德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类人生观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道德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的精神动力。要从道德信仰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道德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既要有实践的动力,又要有精神的动力。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