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敏感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弯,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2.
王皋子 《党课》2011,(4):64-64
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敏感问题,遇到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转,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1):32-33
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一旦触及社会敏感问题,便如蛇行一般七绕八弯,能躲则躲。在他们看来,敏感问题稍不留神,就可能“引火烧身”,唯有避而远之才是万全之策。如此一来,工作的落实往往就卡在了敏感问题的处理环节,再难深入下去了。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些有钱人,借生日铺排张扬;一些拿权者,借生日生财聚财,这样的生日常常被一些有求于权和钱的人所利用,让权和钱胶和在一起,滋生了腐败。对此,身为旬阳县段家河乡党委书记的王大乾同志深恶痛绝,他在该乡领导层带头躲生日,一时成为干部传颂的佳话。1997年是王书记的36岁生日,一些“有心”人暗地里谋划着“凑份子”,更有“特殊”要求的人,早想借此套上近乎,提些非分要求,王书记看出了苗头赶在生日的前两天,将全体干部“赶”到村上,要求着力抓好重点工作,他巡回检查。过生日的这天下午,他从村上“偷偷地”回到家…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敏感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弯,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6.
“宁愿外出培训,不愿留守工作,培训名额要争抢”“通知去培训,高兴不得了,撇下单位烦心事,快活一天是一天”“两天不够,三天嫌少,一周在外刚刚好”……实际工作中个别干部将参加培训视为摆脱单位繁杂琐事的“最佳机会”,名正言顺“躲清闲”,更有甚者,将外出培训当做是“度假放松”。我们要警惕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这种“躲清闲”心理,刹刹借培训“躲清闲”的歪风邪气。  相似文献   

7.
岑桑 《党课》2014,(4):83-87
一双“阿迪”的背后 梁迟结婚,是在1975年,这段婚姻比较传统,是厂领导介绍的。很精神的小伙子,名叫周建国,是厂里的先进,车得一手好零件。结婚前,梁迟和他见过三次面。她觉得领导介绍的人,不会错。他们在第二年,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周炎。一年后,生了一个女儿,据说这是最后一批名正言顺的二胎,取名周多多。  相似文献   

8.
据传,海瑞上疏直谏获罪皇上被下监狱后,狱中有个叫张瑞的小卖对海瑞的为人很是敬佩,故处处给海瑞以照顾,并经常弄些药未为海瑞治病。后来张瑞对奸臣加害忠良不满,辞官归故里耕田。海瑞出狱后越三年任了应天巡抚。一天,他去拜访恩人张瑞。张瑞知道后,却划船躲进了芦苇荡,使海大人吃了闭门羹。事后,有人说张瑞是大傻瓜,有人笑他不懂人情世故。张瑞却说:“论礼节,我这样做不合适。但这样也省了以后诸多麻烦。万一我与海大人交往密切些,张三要我去向海大人说情,李四要我去与海大人拉个关系,王五要我去给海大人送一份厚礼,我到底…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9,(8):59-60
草丫头在6月3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到韩国旅游,有些事让我心生惭愧。韩国的马路不比中国的更宽,但是路上车与车之间都留有足够距离。不像咱们这儿,红灯时,车与车基本是快咬到屁股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追尾。在肯德基,我看到韩国人吃完东西后。都会自觉地把吃剩的盘子和垃圾倒掉。而在国内,顾客吃完就走掉,剩下的是服务员应该做的。我们在韩国住的是四花酒店,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准三星。  相似文献   

10.
子沫 《党课》2012,(20):73-73
饭桌上,夹菜的动作、吃饭的声音、桌面的清洁度,等等,都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我常观察的是埋单的细节,有些人不爱埋单,能躲则躲,但即便躲得很巧妙,几次下来就会发现约他的人越来越少。那些总是抢着埋单的人,不是因为多有钱,而是把这当成一种修养。  相似文献   

11.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之前就回村了。赶不上回村的车,为了解决交通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已经很纯熟了,父亲却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很紧,他提议由我载他  相似文献   

12.
看到一道来自国外的测试题: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某人驾车经过一处乡村公路时,看到有三个人正在等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曾救过他一命的医生,一个是他心仪已久的女郎,而此人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此人首先应该考虑搭载谁?很显然,三个人之中,只有老太太与驾车人无关。剩下的两个人当中,按说,应该搭载医生,知恩必报正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今天,政府官员越来越感觉到舆论的份量,媒体眼中政府官员的表现,是群众形成官员公共形象的前提。因此,现代政府官员不能怕媒体、躲媒体、堵媒体,而应该积极地利用媒体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又说“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者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车头”,是干部群众的“头雁”,是工作和事业的骨干、中坚,应该具有更好的素质,更好的本领,更好的能力。这种素质、本领和能力应该是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的,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孕妇的特殊身份,我每次出门,总是得到陌生人的让座和帮助。有一天我进了地铁车厢,扶着门口的立柱站着。在门口第一个位置坐着的是一个高大的年轻男人,也许人人都觉得他那个座位应该是我的,但他似乎没有看见我。他旁边的一位女士眼看车到站,可能担心上下车的人挤了我,就站起来让我坐了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在水口渡口一箭之遥的蓝坊村,住着一对姓蓝的兄弟,老大叫蓝星朗,老二叫蓝星春。1929年5月的一天早晨,老二对老大说:“哥!这几天连续下雨,河水很大。但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应该去撑船赚点钱,不然中午没有米下锅了!”“这些该死的刮民兵,差  相似文献   

17.
百姓心音     
百姓心音从"坐外国车不光彩"谈起张世和报载:"在韩国,上至总统,下至百姓,都以坐本国车为荣,如果谁坐外国车会被人认为是不爱国。""有人说,车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韩国,用什么车却成了大韩民族爱国与否的象征。"笔者对于坐外国车就是不爱国的观点虽不敢苟...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5):36-36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但也有些人看这个社会到处都是“问题”,患上了“焦虑症”,悲观厌世、心灰意冷,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有的同志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负责任、无所作为;有的同志刻意放大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以存在的问题去否定取得的成绩……这些都不是正确的“问题意识”,而是意识上出了问题,必须坚决摒弃。  相似文献   

19.
看到一道来自国外的测试题: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某人驾车经过一处乡村公路时,看到有三个人正在等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曾救过他一命的医生,一个是他心仪已久的女郎,而此人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此人首先应该考虑搭载谁?很显然,三个人之中,只有老太太与驾车人无关。剩下的两个人当中,按说,应该搭载医生,知恩必报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哪一位被测试者,大概都不会同意搭载女郎,虽然,这很可能是一场浪漫爱情的天赐机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2,(10):56-56
在市区夜间开车的人最怕什么,相信不少司机答案都是一致的,一些不懂行车“灯语”的司机胡乱打灯,尤其是会车时遇到车前大灯开着,让对面的人眼前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清楚,极易诱发事故。交警大队民警提醒司机要读懂和正确使用“灯语言”,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