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生     
《廉政瞭望》2011,(22):43-43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家中最好的玩具,是一个橡皮鸭子。鸭子全身皆黄,只嘴是红色,一捏就叫,相当神奇。多年后我回老家,在杂物室里找到它,仍然一捏就叫,忠诚无匹。 鸭子是父亲同事陈心唯送的,我听说过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耶路撒冷有一间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不大,约30平方米,在一位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老板的苦心经营下,生意兴隆,在当地声誉颇高。有一天,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到耶路撒冷,完成公务后,突然想私下光顾一下当地酒吧。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芬克斯”。为给对方一个惊喜,基辛格决定亲自打个预约电话。自报家门后,他以婉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兄弟     
<正>人物:何旭买买提赵老板(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几碟小菜,买买提与何旭坐在桌子两边,边喝酒边聊着。)何旭:兄弟,在我这干多少年了?买买提:不需要算,整整十年了,我们合作十年了。何旭(低头把玩着酒杯):这十年咱们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啊!好兄弟,今天我们喝了这场酒,就散伙吧?!买买提(着急地):老板,大哥,你不要我了?我做错什么了你不要我了?何旭:没有没有,你做得很好,是你大哥没有用,这饭馆经营不下去了,你只能另谋高就了。  相似文献   

4.
一群比餐桌还矮的店员正在桌椅板凳之间忙活着,仅比桌子高一点儿的武大郎,在掌柜的桌子上打着盹儿。就在这时,一个高个子来应聘,一个店员很神气地告诉应聘者:“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相似文献   

5.
罗日荣 《前线》2013,(6):78-78
齐威王曾是个喝酒玩乐不理朝政之人。有一天他正在宫中吃酒、看舞蹈、欣赏音乐,下官进来报告:“有一个人,名叫邹忌,腋下夹着一张琴,看样子像琴师,说想求见大王,为大王弹琴,现正在门外等候。”“既然是琴师,就让他进来,我要听琴。”齐威王命道。邹忌施过礼,齐威王让他坐在身边。“听说先生善于弹琴,请弹奏一曲让大家欣赏欣赏。”齐威王说。只见邹忌慢慢地将琴取出,轻轻放在面前的条几上。调好弦,定好调,抚弄了一回琴,然后便坐在那里不再动了。众人默默地等,过了好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曾利明 《党建文汇》2008,(11):50-50
卡夫卡生前居住在布拉格的黄金小巷22号。他每天都要到希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里进行思考和写作,维持生命的就是老板送的几片面包,他从来不问世事。卡夫卡的特立独行引起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的对面,从桌子上拿起他写好的稿纸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便读一页。那就是《变形记》手稿,在当时没有谁能读懂,  相似文献   

7.
阿明 《当代党员》2007,(1):52-52
在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着钢琴。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  相似文献   

8.
王悦 《党建文汇》2007,(12):51-51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着钢琴。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认真地倾听他的弹奏。  相似文献   

9.
“啪”的一声,一只巴掌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黄书记发火了。这是我认识黄书记以来,第一次看见他发这么大的脾气,当然这不是针对我,而是桌子对面的被调查者。  相似文献   

10.
百年契约     
1898年,法国罗讷河边的一个酒吧里,在酒吧老板和镇长的见证下.冈维茨镇上的磨坊主都伦老爹和来自英国的两位旅行者盖诺兄弟签下了一份协议,协议的内容是:都伦老爹拿出1000法郎帮助盖诺兄弟开办面包厂,而盖诺兄弟要在工厂投产后每周免费供应都伦老爹各类糕点各50磅。  相似文献   

11.
<正>想起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因为有很多杂务要做,马戏团老板便在当地临时招工,工作3个小时就给一张外场的票,工作6个小时可以进到内场,要是从早上干到晚上演出前,就能得到最前排中间位置的票。一个穷人家的兄弟俩对马戏团的狗熊、狮子、小丑垂涎已久,但没钱买票,听说做临时  相似文献   

12.
商战中许多老板都把眼睛盯在利润上,渴望腰包鼓得更大更快。然而,贵州奔驰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却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投向残疾人身上。34岁的公司总经理陈清明,白净的脸上闪着一对充满自信的大眼睛,总是挂着微笑。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总是忘不掉残疾人那一双双企盼的目光。一种责任感深深地印在心里,而立之年的他与伙伴白手起家,办起了这个残疾人占从业人员一半以上的公司。三年来,他把一片深情倾注在助残事业上,投资240万元使38名残疾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他也当之无愧地当起了这个家的“家长”。俗话说:当家难!在发…  相似文献   

13.
盘点幸福     
宾炜 《党课》2008,(9):107-108
有一位老同学,似乎上辈子跟酒有仇,滴酒不沾,不论是谁劝酒敬酒,一概以饮料代之。所以我们聚会的时候,都会预先照顾他一瓶饮料。他爱人是个教师,两人结婚后七八年,一直怀不上孩子。后来终于千辛万苦地怀上了,在医院生了个女儿,把孩子抱回家的当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非要约我出去喝酒。我去了,他果然真喝酒,而且是一人一瓶“对吹”。我劝他少喝点,他不干,说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这事,他已经把这种幸福憋了好几天了,一心就想着好好喝一顿酒。  相似文献   

14.
在新邵县潭溪镇。一提起“药师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周述政。他的办公室也很有“特色”:门窗和桌子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斑驳得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玻璃台板下,压着许多花花绿绿的广告、信息、名片、技术名诃之类的小卡片,都与药材有关;最抢眼的是进门的泥地上,排列着二十几个装满砂土的泡沫箱子.地上湿漉漉的。周述政说这是天麻种子.刚浇过水.正在做无性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33):59-59
鲁迅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鲁迅得到的第一本书,是保姆长妈妈送他的一本有画的《山海经》,识字渐渐多起来后,他就自己攒钱买书。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相似文献   

16.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2):65-65
小明刚进我们单位时,每天都像惊弓之鸟,他不知道为何从上司到同事都不待见他,大约是因为他有个习惯——从来不抹桌子。别人的桌子都明光锃亮,他的桌子总像从工地上搬回来的,尽管他比谁都吃苦耐劳且毫无怨言,但还是被认为“邋遢”、“不负责任”……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桌面,让人想起小区物业在很久不洗的车子的尘垢上写“洗车吧!”  相似文献   

17.
长平 《廉政瞭望》2011,(5):49-49
广州的环市路并不环绕城市,而是位于城市中间的繁华地带。环市东路上的花园酒店,是见证繁华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在花园酒店的对面,有一块隆起的大土包,上面长着几棵枝繁叶茂的老树,老树后面有一个酒吧,酒吧后面有一块空地。在城市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小山了。因此,这个酒吧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小山吧”。  相似文献   

18.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务,并提出做3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6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都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还是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20.
场景:舞台右侧设两面墙,正面墙靠墙放一张老板桌、老板椅,桌子右侧放一张长条凳,与桌子一端呈T字状。桌上放电话、水杯,正面墙的左侧一端旁边放着一个热水器,墙上挂一横幅“执政为民”。人物;经理——30多岁,说普通话,外着西装革履,内穿鸡心毛衣马甲打着领带,带一部手机,口袋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