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3,(11):60-60
倪德刚在9月23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行列中,有一位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的传奇式人物。他1905年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的一个穷山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他本人主动申请,自愿回乡当农民。回乡务农29年来,他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为家乡建设无私奉献。1986年3月28日,这位转战南北,历尽艰辛,一生清贫,品德高尚的农民将军在家乡病逝,终年81岁。他,就是农民将军甘祖…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5.
曾国华的一生,既坎坷又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国民党军内服过役,被中国工农红军收编后,在革命队伍里战斗、成长,战功赫赫,威名远播。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人民空军的一位副司令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中央军委定为犯有“严重的政治错误”。虽然这过去了许多年,但作为一位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将军,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去了解。  相似文献   

6.
毛宁科 《学习导报》2010,(23):51-52
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了取得决策的第一手材料,他经常深入各地,有些年份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京城以外度过,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7.
叶晖南 《党史博览》2010,(10):49-53
人们知道耿飚的大名,可能先是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中,听说过那个驰骋在华北、平津战场上杨罗耿兵团的参谋长。继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派出的第一批将军大使中,看到过他藏在屏风后学习周恩来总理如何接待外宾的身影。再后来,中联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军委秘书长、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职务越高名气自然也越大。其实,他一生多传奇。  相似文献   

8.
韩钟昆 《党史文汇》2011,(10):35-36
2011年5月21日,我深为敬仰的陶鲁笳同志告别人世,结束了他颇有作为的一生。首都及山西熟悉他的同志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多次见过他,也有所交往。我的印象,这是一位颇有战略头脑,能够抓住大事,对山西建设卓有建树的人;是一位气质高雅、有深厚人文素养、能够在思想文化界领航的人。人们直呼他为“鲁笳同志”,这既十分亲切,又有某种敬畏。  相似文献   

9.
王文章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艰苦奋斗的一生。从14岁参加革命,到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经历了血与火、灵与肉的考验,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在无数的暗夜支撑着他,直到黎明。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者所共有的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排除万难,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金秋十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6周年的日子里,我见到了87岁的王老,从参军到退休,过去的种种一一浮现在他的眼前。第一次见到红军1932年12月下旬,红军来到巴中县城,当时王文…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说不定在哪里转弯。影响我人生走向的第一次转折,是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年,与一位“引路人”有关。他叫于祥。1949年,我在肇州中学读初中二年级。暑假期间,县里要召开劳模表彰大会,学校派几个写字比较工整的同学帮助誊写劳模事迹。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明.广东省大埔县人.1919年12月24日出生于大埔县百侯镇,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新四军后,他和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先后担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党校校长等职,在安徽战斗和工作了一生。而在抗战时期三进皖南,成为杨明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顾进 《世纪风采》2012,(4):42-44
在新中国一千多名开国将军中,坚决要求回乡当农民的不多,甘祖昌就是其中之一。甘祖昌将军是一位对革命有重要贡献的老红军。在他6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主动要求由将军变成农民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3.
架设中日友好大桥的人──廖承志李宏廖承志是新中国外交路线的实践者,他协助周恩来总理等人,长期从事对外工作。从出生到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廖承志一生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渠道,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纵览》2010,(2):19-23
徐大刚.1926年11月出生,他原来并不是搞摄影的专职摄影师,而是文字记者。1945年,19岁的他参加了新四军。抗战胜利后,他进入山东大学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沪郊农民报等报社从事新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他以前当记者时曾搞过摄影,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生关注国计民生,重视调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有4次甘肃之行,用赤子情怀关心甘肃人民的温暖,关注甘肃的各项建设,展现出他对一五建设、三线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许之善 《湘潮》2014,(5):21-24
许之善(1925~2005),亲历解放战争中多次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军委作战局(即总参谋部作战部前身)当参谋。不久,他奔赴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办公室的军事参谋。归国后,他在彭德怀身边工作到1954年春天,然后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曾任院部秘书处处长等职。去彭总办公室当参谋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任参谋的军委作战局搬进了中南海居仁堂。在战争年代里,我们这些总部军事参谋做得较多的还是命令传递、文书起草、数据统计等业务,现代军事意义上的参谋事务并小多。如果说总参谋部作战部的“参”比“谋”做得多一些,主动一些,是新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王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08年4月11日生,湖南省浏阳县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率新疆各族人民为建设新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新疆农垦事业的开拓者。他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等职。在王震百年诞辰之际,本刊特开辟专栏,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一生革命的最终目的之一是想让中国数亿贫苦民众过上好日子。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毛泽东农村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核心之一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并与他对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福利思想对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也迎来了建校60华诞。回顾与党校同行的二十六载,萦绕我心头的是一种感恩的思绪。 人生之旅的不同时期会接受不同的教育,但对我一生影响至深的是党校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使人们淡忘,但伍洪祥同志在闽西百姓心中的记忆却清晰如昨。这是因为伍洪祥同志的一生都与闽西这块红土地紧密相关,与闽西百姓福祉紧紧连在一起。伍洪祥同志的革命生涯可谓是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从上杭农民暴动到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从闽粤赣边抗日救亡到鲁南淮海烽火战场,战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作需要,伍洪祥同志回到生他养他并为之战斗的闽西,他倾尽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