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同时中国也是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在近十年间持续增长,2001年预计超过1000亿美元。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被日本选定为最好的对外投资国家,众多的日本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中国,把生产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的中国。2001年的对华投资总额预计增加到37亿美元,纽约证券时报曾形容“日本最大的工厂是中国”。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意味着中日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入世,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对日本而言,意味着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2.
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中日贸易问题上继续沿用前届美国政府的严格限制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帮助日本迅速摆脱经济困境以顺利实施美国亚洲冷战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对中日贸易采取一种模糊性态度,没有坚决执行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然而,在1957年春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美国重新强化对华贸易禁运政策。这严重阻碍了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更使亟待振兴经济的日本付出较大代价。  相似文献   

3.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其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亿美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1970年,日本的外汇储备仅43.66亿美元,1978年增加到300亿美元,1987年则达到817亿美元,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由此可见,日本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扩大对日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相互间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双方贸易不平衡,特别是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已成为双方发展贸易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官方的审慎定义是——已出现结构性泡沫。各地的房市,同样是涨声一片。当下中国的图景,与日本历史上的一些片断令人吃惊的相似。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日元面临强大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初,中日两国尚未恢复邦交,但中日友好和实现邦交正常化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历史潮流。而亲美反华的日本佐藤政府仍然在制造“两个中国”的死胡同里进行着最后的挣扎。1971年2月,中国邀请日本备忘录贸易办事处代表团来京,就两国进出口贸易事宜进行谈判。日方应邀前来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人占领基隆的目的,是想以基隆为根据地发展菲律宾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当时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635年,是这种贸易发展到高潮的时候,有时停泊在基隆港的欧洲各国商船一次就有20多艘。但从1636年起,日本停止了对外贸易,中国商船则只听郑芝龙指挥,所以到台湾来的船只大大减少,这样西班牙在台湾的海上贸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时候,占领台湾南部的荷兰人瞄准时机,乘西班牙人兵力减少,在1642年派军队攻占基隆,吞并了被西班牙人占领了16年之久的台湾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一、对日贸易断绝,导致澳门经济迅速衰落澳门经济曾有过半个多世纪的辉煌,葡萄牙人靠垄断中日贸易发了横财。而从17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一是驶往日本的中国商船越来越多,葡萄牙人无法像从前那样在广州购到较多的生丝、丝绸;二是随着日本政府出海贸易禁令的解除,日本商人也越来越活跃,他们带着本国出产的白银和其他特产,到东南亚各国开展贸易,成了葡萄牙人有力的竞争对手;三是荷兰与日本的贸易发展较快,使葡萄牙人再也无法垄断生丝贸易;四是葡萄牙人已彻底失去了日本人的好感和信任。在台湾海峡一带,…  相似文献   

8.
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天慧 《前线》2009,(7):53-55
发达国家普遍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别是日本2002年7月通过《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目标。通过几年的实践,日本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实现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升级,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绩效管理体系看日本企业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日本的经济和企业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日本第一大家电企业松下电器出现48年来首度亏损,亏损额高达4310亿日元。而日本七大电子企业中,只有索尼保持盈利。日本企业到底怎么了?日本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相当大,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日元升值会使日本出口增长下降,进口将相应增加。出口下降和进口增长将减少日本的贸易顺差,从而可以纠正长期存在于日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实绩证明上述理论预测的情况没有出现。广场协议至今,日本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却不像预期的那样快,仍然保持着对外贸易顺差的局面。其原因在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加速日元国际化,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1.
杨阳 《学习月刊》2011,(4):38-39
我国最早使用的火柴是从欧洲输入的,火柴贸易则为英国人所把握。光绪年间,日本火柴开始输入我国,此后逐年递增。与此相应,欧洲火柴输入量逐渐减少,逐渐被日本火柴取代。其实自有火柴输入,我国就先后出现多家火柴厂,但最终火柴还是多依赖进口。当时国内很多火柴厂创办不久后就歇业,顺利经营下去的火柴厂很少。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06,(6):30-30
中美贸易超过1000亿美元时候,全国出现了英语热,英语红遍了大江南北。然后依次出现了日语热,韩流,台湾的大陆热等等。中俄贸易方面,2004年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2005年预计超过300亿美元,而预计2010年,官方预计贸易额超过600亿美元,俄语的热度也将随着贸易的提升而不可收拾。如今中俄两国解决了所有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自1993年中国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以来,贸易顺差额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中美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近几年双方围绕贸易不平衡所产生的矛盾与争执已成为中美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中美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国商品在海外最大的市场是日本,但由于进贡体制及倭寇问题,明朝最终下决心对日本进行制裁,全面封锁对日本贸易.明朝的制裁使中国对日本贸易的优势延续数百年,并获得巨额利润.迄至清朝开放对日本的自由贸易,中国商品如潮水一般涌入日本,很快导致中国商品价格的下降,利润的流失.反而引致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和对中国商人的制裁.可见,在国际贸易中,如何控制输出总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19):55-55
大国秘史 该书用小说的笔法讲述了世界9个大国不为人知的发家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美国,这9大国从出现锥形到逐渐强大.无不与海盗、殖民地、海上贸易、农奴、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日绿色援助计划的实施进程受日本通产省贸易振兴会的邀请,1998年元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计委组织了中国大气环境污染访日团赴日本考察大气环境质量保护,考察期间听取了日本品质保证机构(JQA)、日本国际环境技术转移研究中心(ICETT)所作的情况介绍,参观  相似文献   

17.
刘创业 《世纪桥》2013,(9):87-88
中国延边地区位于中朝俄交界地带,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导致其势力退出延边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延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势力渗透。与此同时,延边地区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的铁路交通以及近代的水路运输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延边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20世纪初期延边地区的国际贸易,但是,同时也由于日本向延边地区势力的渗透,使20世纪初期的以中俄贸易为主导的延边地区贸易转向以日本为主导的中朝贸易,同时这种转变也引起了延边地区贸易中心由珲春地区转向了以延吉为中心的龙井村。  相似文献   

18.
正中美贸易眼下正遭遇严峻考验,全球市场人心惶惶。回顾历史,美国曾多次主动挑起贸易战,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是对日本和欧洲。"上世纪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贸易战的时间跨度大约为1985—1995年,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1975—1991年,美国共向日本发起了15次"301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20多年的高速  相似文献   

19.
经济     
《党课》2013,(18):15-16
日本:正式加入TPP谈判 日前,日本正式加入TPP(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谈判,成为该组织的第12个成员国。TPP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该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  相似文献   

20.
世界贸易一般是指商品与服务的跨国家和地区的流动。目前,全世界GDP总额大约在30多万亿美元,而世界贸易约占其1/4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5%,至新世纪伊始,这一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此后由于世界经济增长趋缓,2001年世界贸易出现了负增长。根据2003年4月22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2002年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增长4%,达到62400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创纪录的15400亿美元,增长5%;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4.2%。一世界贸易在跨世纪之际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探讨未来世界贸易的走势以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