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熙武 《党课》2010,(16):83-86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载体。读书益处多多。小而言之,读书可以益智增见、砥砺品行;可以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大而言之,读书关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领导干部要真正把书读好,就得先弄清以下“三问”。  相似文献   

2.
刘玮 《学习月刊》2014,(4):116-117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民族之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社会教化功能.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是文物部门和博物馆的应尽职责。  相似文献   

3.
王植 《广东党史》2013,(9):40-42
梦想,是激励人们为之奋斗,并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梦想之于人如同黑夜里的北斗七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失去了灵魂,一个民族没有梦想就丧失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梦想、敢担当的伟大民族。中国人已经把过去的一个个梦想变为了现实:神九飞天、嫦娥揽月、蛟龙入海、航母下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梦想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田勘 《当代工人》2011,(19):40-41
【编辑留言】当今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各个民族间。社会、经济和文化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种族间是否有优劣之分?基因又起着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走入市场:“直过区”民族社会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直过区"民族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紧密相关的。当代市场经济的宏大进程、"直过区"民族社会自身的独特条件及其当代变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可行的发展途径,即走入并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当然,由于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客观上要求政府、当地社区和民族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阮直 《学习月刊》2012,(11):5-5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确实够古老了,虽说老.但还没有腐朽。作为代表中国国学文化最重要核心部分的儒家学说.即便不能作为国家管理现代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价值理念.但作为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的关学总源,作为个体伦理、道德修养的经典.仍然是一座富矿。  相似文献   

7.
白萍 《理论研究》2009,(6):63-64,F0003
民族与国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同属于历史范畴。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很大区别。民族与国家是一对相伴而生又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孪生体。二者之关系极为密切又错综复杂,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影响。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妥善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与诉求,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把社会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后的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积极推进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中国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国之梦,是社会和谐的民族复兴之梦,是民生不断改善的人民幸福之梦。  相似文献   

9.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上回说到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人民,被和平之神无情抛弃,他们却依然在望眼欲穿地祈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说:“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而毛泽东则留下了通盘运筹“两弹一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可以推心置腹的却没有几个,相信这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心声。过去的人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的人面对突然造访的朋友,非但没有惊喜之情,反而私下惴惴不安。过去的人与人相识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是要经历过角色更替与世事沧桑的考验之后,才能尘埃落定、盖棺定论。而今天初次见面一句话相投便可以称兄道弟、呼姐喊妹,引之为朋友。然而一会儿朋友纷至沓来,如过江之鲫;一会儿朋友悄然而去,如过眼烟云,让我们不知不觉问对今日之朋友的真谛与信用度产生怀疑:是世界太奇妙,还是我们的思维变化太迟缓?笔者以为对“朋友”二字,还需仔细做一番梳理与考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个新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我们要看到三个"变",即"新时代"之变、社会需要之变、社会生产之变;同时,我们又要从"变"中看到"不变",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晓杰 《实践》2006,(7):42-42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从2003年开始于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年度节目。其基本思路是:梳理过去一年问所发生的事,挖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用感性的方式表达,以细节的魅力展示,表现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和民族精神,彰显媒体的公信力,引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感动中国”将抽象的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取向及民族精神加以具体化,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准确清晰地把握社会时代价值观。纵观2002-2005的年度人物,无论  相似文献   

15.
金陵迁毁记     
尚志发 《奋斗》2008,(7):55-55
金源文化的原始生态。苍凉多于深邃。女真民族早期的精神履历中.除了凄厉的萨满神鼓沟通天地外,并没有对祖先供奉的隆崇礼仪。《金图经》上说:“金虏本无宗庙,祭祀亦不修”,又说:“虏人都上京。本无山陵。祖宗以来.止卜葬于护国林之东。仪制极草创。”都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服务是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有的功能,也是其建设的要求。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充分利用学科的理论知识、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等资源优势,结合学科自身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之需,通过理论宣讲、示范点建设、社会调研等平台和载体,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理论宣传服务、为民服务、咨政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构建"四位一体"和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视角多元化、国家发展战略趋势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学术领域中关于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相关概念的争论从未停滞。在跨文化交流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视域下,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跨界民族理论体系下对三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进行辨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同",厘定相关概念对我国边疆民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一种蕴含着民族特质内涵的活态文化,正逐渐失去滋养它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土壤。资金短缺、后继无人、创新能力差、政府支持力度小、社会认知度低……非遗项目生存堪忧、传承堪忧。  相似文献   

19.
崔宜明在3月21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从表面上看,学术腐败仅仅属于个人的道德问题,其实大谬。学术腐败可能导致理性公信力的丧失和民族精神的空心化。一个社会有没有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有没有公  相似文献   

20.
正之 《前线》2013,(11):81-81
古人在论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时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认为文学与文风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状况及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古人把这种对应关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把文风视为社会政治的“睛雨表”,于是就有“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虽然把文风和社会生活直接对应起来有夸大的嫌疑,但文风如同时代的皮肤一般,可以反映政治状况、社会习俗、官吏的工作作风等丰富内容则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